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仲〕小肠有热者必痔。 〔垣〕秦艽苍术汤 治痔疾,若破谓之痔漏,大便秘涩,必作大痛。此由风热乘食饱不通,气逼大肠而作也。受病者,燥气也。为病者,胃湿也。胃刑大肠则化燥火,以乘燥热之实,胜风附热而来,是湿热风燥四气相合,故大肠头成块者湿也,作大痛者风也。若大便燥结者,主病兼受火邪也。热结不通去燥屎者,其西方肺主诸气,其体收下,亦助疾病为邪,须当破气药兼之,治法全矣,服之其疾立愈,不可作丸,以锉汤与之,效如神速。 秦艽(一钱,去芦) 泽泻(三分) 苍术(七分,制) 防风根(五分) 桃仁(去皮,一钱,另研)归根(三分,酒洗,第二服药用身) 黄柏(去皮,酒洗,五分) 大黄(少许,虽大便秘涩,亦不可多用) 槟榔(一钱,细末,调服之) 皂角仁(烧存性,去皮,一钱,捣细末,调下服之)上除槟榔、桃仁、皂角仁三味,候煎成药研匀调入外,余 咀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二分,去渣,入前三味,再上火煎至一盏,空心热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不犯胃气也。服药日忌生冷硬物及酒面大料物干姜之类,犯之则药无效。如有白脓,加五朵白葵花,须除萼去心,细剪入,青皮五分不去白,入上药同煎,又用木香三分为细末,同槟榔等三味,再上火同煎,根据上法服饵。古人以此疾多以岁月除之,此药一服立愈,若病久者,再服必愈。 秦艽白术丸秦艽(去芦) 归梢(酒洗) 桃仁(酒浸,去皮尖,另研。各一两) 地榆(三钱) 枳实(麸炒)白术 泽泻 皂角仁(烧存性,去皮。各半两)上为细末,和桃仁泥研匀,煎热沸汤面糊丸,鸡豆大。焙干,白汤下,空心,宿食消尽服之,少时以美膳压。忌生冷硬物冷水冷菜之类,并湿面酒及五辣辛热大料物之类,犯之则药无验。十服必愈。 〔洁〕苍术泽泻丸苍术(四两,去皮) 泽泻 枳实 秦艽(各二两) 地榆 皂角子(烧存性。各一两)上为细末,烧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汤或酒下。 白术丸(药味与苍术泽泻丸同,只改苍术为白术,去秦艽。)〔丹〕痔漏,专一凉血为主。 人参 黄连 生地(凉血) 当归(和血) 川芎(和血) 槐角(凉生血) 条芩(凉大肠)枳壳(宽肠) 升麻(提起)上煎汤服之外,以涩药炉甘石、童便、 牡蛎、粉龙骨、海蛤、密陀僧之类敷之。 许孺人产后痔作,疮有头如蒜头大,或下鲜血,或紫血,大便疼,与黑神散。又多食肉大饱,此湿热在大肠所为。 郁李仁(去皮) 麻仁 槐角(各七钱) 枳实 皂角仁(五钱,为末) 苍术 归尾 生地(各三钱)大黄(炒,一钱)上分六帖,纳三样仁另研,煎服。 〔《经》〕患五种痔。水研山豆根服。(味甘寒,退血热。)〔《本》〕又方 治痔用鸡冠花不拘多少,浓煎汤,每服一盏,空心服。(《本草》云∶鸡冠花性凉,治泻血。)〔丹〕痔头向上,是大肠热甚,收缩为主。用四物解毒加枳壳、白术、槐角、秦艽。 治翻花痔。 荆芥 防风 朴硝上煎汤洗之。次用木鳖子、郁金研末,龙脑些少,水调涂上。 〔世〕治翻花痔。用信一钱,蜈蚣数个,以香油久浸之,临卧时先洗痔拭干,却取浸油敷患处,用手按入,立愈。累效。其余痔皆妙。 痔药膏子 治外痔翻花脱出,黄水不止,肿痛。并用银阔篦蘸药涂敷,日一次,重者五七次,立愈。先用药水洗拭干,却敷此膏。 用真桑灰不拘多少,淋浓汁两碗,熬至一碗,却入草乌片、大黄片各二钱,再慢火熬至半碗,入甘草一钱,数沸,下净细锻石半匙头,不可多,略沸三五次,用绢一重,花纸二重,如绞漆状,滤过,再熬成膏,候冷。 用真胆矾五分,研极细末,放入膏中,用瓦器盛贮封之,临用入龙脑末和匀敷之。 〔《千》〕治风痔漏,不问有头无头,定三日安。 藜芦(烧灰) 天麻(各五钱) 干姜(半两) 皂角针(不用皮条,炒,二钱) 莲子草 明矾 硫黄(各一两)大苦栝蒌(一个) 麝香(五分)上将栝蒌开一孔,入矾并硫黄在内,孔如小钱大,就将元掩合定,绵纸糊,却用瓦罐子盛坐瓶上,炭火令烟尽为度,候冷取出,研细,同前六味药末和令匀,炼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空心温酒下,日三服,三日见效。忌油面 藏牛马肉鱼腥生冷行房行远劳力一切等事。 治肠痔,鳖甲丸鳖甲 皮(炙焦黑) 穿山甲(炙焦) 白矾(枯) 附子 猪牙皂角(各半两,炙焦存性二分)上细末研匀,蒸饼丸如桐子大,米饮下二十丸,食前,日三服。 又方槐花(炒) 白矾(枯。各一两) 附子(五钱)上细末研匀,蒸饼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食前,日三服。以上二方庞老传。 治肠风痔漏。 赤芍药 官桂(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上 咀,每服二钱,姜二片,白糖一块,水一盏,同煎七分,去渣,空心服。 〔《素》〕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生气通天论)〔洁〕黑地黄丸 治血虚久痔,神妙,治痔之圣药也。(方见劳瘵。)〔世〕治痔方,神妙。 当归 川芎 黄连 全蝎 三棱 蓬术 羌活 独活 山茱萸(去核。各半两) 枳壳(十二两,去穣)商陆(白者,一两) 巴豆(去壳,不拘数) 木香 甘草节 鼠粘子(炒) 苦参 本 柴胡(各一两)刺皮(炒) 猪牙皂鱼(去皮弦。各一两)一方,加白术、半夏、荆芥、薄荷、槟榔各一两。 上将巴豆二粒或三粒入枳壳内,线扎定,却用醋煮烂讫,冷水洗净,去巴豆不用,晒焙干入前药,同为细末,煮醋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醋汤下。更用五倍子、羌活、独活煎汤洗。如大便燥结,用煮过巴豆六七粒,加入前药同丸。 上一方疏风泄热,破积滞,其效如神。 〔《集》〕治五痔不以年月日久新。枳实为末,炼蜜丸,桐子大,空心饮下二十丸。 〔丹〕二三十年不愈者,三服止,用莲花蕊散。 莲花蕊 黑牵牛头末(各一两半) 当归(半两) 矾红(少许)上为末,先忌食肉五七日,空心令食肉一顿,就取温酒下三钱,约两时辰,取下脓血或虫是效。 〔海藏〕《外台》治五十岁痔不瘥,涂熊胆取瘥,神效,诸方不及此。 〔垣〕七圣散丸 治大肠疼痛不可忍。王叔和云∶积气生于脾脏傍,大肠疼痛阵难当,渐交稍泻三焦是,莫漫多方立纪纲。 羌活(一两) 槟榔 木香 川芎 桂枝(去皮。各半两) 大黄(八分,煨) 郁李仁(去皮,另研,一两半)上除郁李仁另研外,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验虚实临时斟酌丸数,白汤下。取大便微利,一服而愈。 切禁不得多利大便,若大便大行,其病滋甚。 秦艽防风汤 治痔漏。大便时时发疼痛,非痔漏也,此药主之。 奏艽 防风 白术(各一钱半) 归身(一钱) 黄柏(五分) 陈皮 红花(少) 甘草(炙)升麻(各六分) 柴胡(二分) 桃仁(三十个) 大黄(三分,煨) 泽泻上锉,如麻豆大,总作一服,水三盏,煎一盏,去渣稍热服,空心,宿食消尽服之。避风寒,忌房事酒湿面大辛热物。当风寒处大便。 〔《本》〕治痔有鼠结核,作渴疼痛方。 皂角(酥炙) 黄 荆芥 槐子 穿山甲 木香 皮 桔梗 鳖甲(醋炒) 露蜂房(炒焦)芍药(各一两) 大黄(五钱)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食前日三服。未知,加至四五十丸。 治痔下肿痛。 枳壳(一两,陈粟米同炒令黄赤,米不用) 青木香(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饭饮调下。 〔《集》〕治痔疾下血,疼痛不止。以玩月沙不限多少,慢火熬令黄色为末。每二钱入乳香五分,空心温酒调下,日三四服,瘥。即兔子粪是也。 〔《外》〕治痔发疼痛。狸肉作羹食之良。作脯食。不过三顿,瘥。 〔世〕治痔疮痛不可忍者。木棉花煎汤,旋入朴硝,乘热熏之,候温浸之。(单用硝水极妙,曾用,大有效。)〔《本》〕治痔痛。 大蜈蚣(一条) 大青州枣(三个) 白矾(一块如枣大)上将蜈蚣、白矾二味为末,用枣肉丸,分作二丸,烧烟,用竹筒透引烟熏妙。 〔垣〕秦艽羌活汤 治痔漏成块,下垂疙瘩,不任其痒。 升麻根 柴胡 甘草(炙) 麻黄根(各五分) 黄 秦艽(各一钱) 防风根(七分) 本(三分)细辛(少) 羌活根(一钱三分)上锉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大盏,煎一盏,去渣,空心,宿食消尽服之。忌如前。 〔梅〕治痔有虫咬,谷道痒,或下脓血多。取槐白皮浓煎汁,安盆中,坐熏之,塞其谷道,汤冷,更暖之。 良久欲大便,当虫出,不过三度即愈。如用末,绵裹纳下部。 〔丹〕治痔谷道中虫痒不止。水银枣膏各二两,研匀,捏如枣形,薄绵裹纳之,明日虫出。若痛者加粉草三大分,作丸。(《梅师方》)〔罗〕淋渫药 治下部痔肿,大肠头痒痛。 威灵仙 枳壳(麸炒。各一两)上为粗末,熬水熏洗,冷即再暖,临卧避风洗三次,挹干,贴蒲黄散。 〔世〕治痔痒。用五茄茎叶浓煎汤,以瓶盛之,坐瓶口上熏痔,至汤温洗之,三次必效。 〔丹〕肠风痔漏。有虫如丝细黑头,取去除根。 瞿麦(半升) 猪牙皂角(一寸)上为末,入猪腰子一双内,用米泔煮,空心食之。少顷,肚痛上攻,虫皆随出,作地坑埋之,薄粥补之。 〔垣〕当归郁李仁汤 治痔漏大便硬,努出大肠头,下垂多血,苦疼不能忍。 皂角仁(另为细末调服) 郁李仁 秦艽(各一钱) 麻子仁(一钱半) 当归梢 生地 苍术(各五分)泽泻(三分) 枳实(七分) 大黄(三钱,煨)上除皂角仁研细末,余药锉如麻豆大,水三大盏,煎一盏,去渣,入皂角末调在内,空心食前,候宿食消尽服之。忌风寒处大小便。 〔丹〕如欲凉大肠,宽大肠,则用枳壳去穣,入巴豆,铁线缠,煮透去巴豆,入药用。若丸药则捣烂用,煎药则干用。 〔《食》〕治野鸡痔下血肠风明目方。嫩槐叶一升,蒸如茶法,取叶碾作末,亦如茶法煎呷之。 〔《千》治肠痔,每大便下血。槐树上木耳取末之,饮服方寸,瘥,日三服,良。 〔《肘》〕治肠痔,每大便常血水,服蒲黄方寸匕,瘥。日三服,良。 〔《食》〕主五痔下血不止。杏仁去皮尖及双仁,水一升,研滤取汁,煎减半,投米煮粥停冷,空心食之。 〔《草》〕治肠痔多年不瘥,下血不止。木贼、枳壳各二两,干姜一两,大黄一分,四味并锉一处,入铫子内炒黑色,存三分性,捣罗,温粟米饮调,食前,服二钱匕,甚妙。 〔《外》〕治患肠痔,大便常有血。食鲫鱼羹及随意任作饱食。孙真人同。 〔《本》〕治肠痔在腹内有鼠奶下血方。 白芜荑 椿树东行根 野狼牙根 贯众 皮(炙焦) 雄黄(半两) 白鳝头(一个,炙焦) 槐东引根(白皮,一分)上细末,腊月猪脂和一丸,弹子大,绵裹纳下部。 〔丹〕痔漏肠漏窍。用赤石脂、白石脂、枯矾、黄丹、脑子塞之。 〔《本》〕治肠风痔漏。用鲫鱼一个,破开去肠,入白矾令满,合之,瓦上烧过为细末,用鸡毛卷药敷之,立效。 治痔漏疮方。 鸡子(一个,煮熟,去黄,取白,切炒。) 白矾(明者如皂角子大,匙上枯过,用三分)上为末,先用温汤洗净,拭干,用纸捻点药,送入疮孔内,立效。日三易。 上治痔漏下血,如血虚,必兼服黑地黄丸乃妙。 〔《衍》〕鳞鲤甲烧一两,存性,肉豆蔻仁三个,同为末,米饮调二钱服,治气痔。脓血甚者,刺 皮一两,烧服。中病即已,不必尽剂。 运气 痔发皆属寒。经云∶太阳之胜,痔疟发,治以苦热是也。 〔世〕治痔神应散 治五种肠风下血,上厕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有 肉名奶痔,痔头上有孔漏出名肠风,并治之。 黄牛角 (一枚,酌中者,槌碎。) 蛇蜕皮(一条,白者) 猪牙皂角(七茎) 穿山甲(七片)刺皮(一两,锉)上五味,细锉入瓮瓶内,以黄泥封固,候干,先用小火烧令烟出,后用大火 令通赤为度,取出摊开,候冷,捣罗为末。服时先令患者临卧时细嚼胡桃仁一个如糊,用无灰好酒一盏送下,不可言语便睡。至五更时,以温酒调下药末三钱,至辰时更进一服,虽久年不过三服,立效。 〔丹〕治肠风痔漏如神。大树木上寄生叶取干为末,酒水米饮任下,或丸桐子大,服三十丸亦得。 〔《千》〕治五痔方。苍耳茎叶以五月五日采干为末,水服方寸,或丸桐子大,服之立效。 洗痔疼。用荆芥、朴硝、桑寄生,定痛解毒,去风,凉大肠热,安胎。如肿者加五倍子、木鳖子,研细调敷。又方,五倍、朴硝、桑寄生、莲房,水煎,先熏后洗。一方加百药煎洗。 〔《保》〕淋洗法天仙子 荆芥穗 小椒 蔓荆子上水煎汤洗。 〔《本》〕熏洗痔方。用枳壳不拘多少为末,每用二钱,水一盏,砂瓶内煎令沸,先去瓶嘴上坐熏,后却泻出通手热洗,妙。(此方久痔亦妙,除根。)〔世〕洗痔方。轻者用朝东马齿苋、刘寄奴浓煎汤熏,待温却用手洗,拭干。重者加大青叶梗干者一半,同煎。 〔丹〕痔庠。用灰苋带根浓煎汤,先熏后洗。又方,取河水频洗.用蜗牛涂之。 〔《经》〕痔漏用犍牛儿胆、 胆各一个,腻粉五十文,麝香二十文,将 胆汁、腻粉、麝香和匀,入牛胆内,悬于 前四十九日熟,旋取为丸,如大菱角,急送入疮内,后追出恶物,日三,验。候疮口渐合,用生面盖疮内一遍,出恶物妙。 〔丹〕一方,治痔。用雄鸡胆、片脑和匀,贴之。一方,熊胆涂之,神效。 〔世〕治痔用活蜈蚣一条,以香油一小罐浸之,陈愈妙,敷之累验。 〔无〕贴痔法蜀葵子(半两) 蝉蜕(五个) 槟榔(一个,并为末)上用枣三枚,取肉研细,搜和药末,如觉硬,滴少蜜,研成膏,量大小贴于病处。 〔罗〕蒲黄散 治下部痔漏。 蒲黄 血竭(半两)上为细末,每用少许,贴于患处。 〔《斗门》〕治痔疾有头如鸡冠者。用黄连末敷之即瘥。更加赤小豆末,尤良。(一方用黄连、木香末敷,妙。)〔无〕熏痔法皮(切方,三指大) 雄黄(枣大,研) 熟艾(鸡子大)上为末,用瓦器,以灰实一半如烧香法,安长桶内,坐其上熏之,烟气从口出为佳。凡三度熏,永瘥。勿犯风冷,忌鸡肉毒物。 〔《本》熏痔方。用鼠郎皮一味,瓶内烧烟,坐身于瓶上,熏三五次,除根。 〔世〕痔方。赤脚蜈蚣一条,香油煎酥,纸上挹干,加乳香二钱,没药二钱,麝香、粉霜各五分,人指甲五钱,泥裹煨干脆为末,用鹅毛管盛药吹上,如有水,实时出尽不疼。其物结一硬丁,用线系在上揭落之。 〔罗〕治痔神效。 雄黄 硫黄 明矾(各等分)上为末,新盏盛药,先入矾末一半在底,次入余药,又将矾末一半盖上,用火 ,候矾枯为度,出火毒,研末,津液调敷,干落为度。后用石膏、五倍子为末,收疮口。 周先生枯痔法明矾 赤石脂(五钱) 辰砂(痛加一钱) 黄丹上为末,先用郁金末护肛门。如无郁金,用姜黄末代之。调涂四围好肉,如不就,加绿豆粉打合,却将枯药敷上。如肛门疼急,浓煎甘草汤放温,拂四围肛门上,就与宽肠药。 槐花 大黄 枳壳 木通 连翘 瞿麦 当归上半酒半水煎。 枯药,早辰上一次,日午一次,洗去旧药。申时又洗去,又上一次。如要急安,至夜半子时又洗,上一次。 至次日且看痔头淡淡黑色,两三日如乌梅,四五日内,用竹篦子轻轻敲打痔头,见如石坚,至七八日便住,更不须上枯药,且待自然如萝卜根乃脱去也。洗用甘草、荆芥、槐花,洗去旧药,方上新药。 凡医痔之法,且如明日要下手,今日先与此药,所以宽大肠,使大便软滑,不与痔相碍,且不泄泻。痔头未脱落者,须要日日与之,以大黄一两煨,枳壳、炒当归酒洗一两,同为细末,如桐子大,好酒吞下。 治枯痔头虑生他证。凡用枯药,或触坏肾根,或水道赤涩痛,与此方。大黄、木通、生地各一两,滑石、瞿麦各半两,同为细末,每用四钱,煎服。 催痔方 如枯尽未脱落,以此催之。好磁石一钱,白僵蚕、生川乌五分,同为细末,冷水调,敷上立脱。 凡用枯药去尽乳头,恐留痔硬头损破肛门四围成疮,用此药。龙骨一钱,石膏一钱,没药五分,腻粉五分,同研十分细,先以荆芥汤洗,次掺之,切忌毒物、生姜。 痔脱后,用甘草汤、豆豉汤洗,再用荆芥、五倍子煎水洗,便不生脓。 治痔脱后肉痒方。用大粉草浓煎汤洗。 收肠方凡用枯药,脱下乳头,随即与此,以收其肠,此方补气,又收脓去血生肉,令痕壮。 人参 当归(各一两) 川芎 甘草 白芷 防风 浓朴 桔梗 桂枝 黄上细末,半酒半水煎,如恶酒者,酒少水多煎之。夏月减桂、朴,加芩、柏。 〔《经》〕治痔 有头方。用芫花入土根不限多少,以净水洗,却入木臼捣用少许,水绞取汁,于银铜器内慢火熬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系痔,系时微痛,候心燥落时,以纸捻引入膏药于窍内,永除根。未落不得便屎。 周先生割痔麻药川乌 草乌尖 胡椒 吴茱萸 花椒 白僵蚕(炒)上细末,酒调敷四边,然后割之。又以此药敷之,否则亦用麝香、龙骨涂之。 上枯痔、系痔、割痔三法,用前药服及敷贴不退者,然后用之,必敬谨之,不可视为常法。 〔《本》〕治痔漏。此因大肠感风热而生。 生砒(一字) 水银(一粒,如米大) 腻粉(一字) 麝香(一粒,如小豆大)上件并入乳钵内,研极细,如痔如有珠子者,将矾汤净洗拭干,用手捻药揩在痔上,觉痒便是药行。一日二次,又洗。五日后住药,见效。如或有孔,只用纸捻引药送入,令彻其内,更用纸贴孔前,一日二次,使药自能生全。(陈无择云∶忌用生砒,恐毒瓦斯入腹。今两存之,以治珠突者。)针灸 痔,独取足太阳。经云∶足太阳之脉,所生病者痔疟,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盖后世取承山穴者是也。 其二论督脉而不见其取法。经云∶督脉生病,癃痔。盖后世取长强穴是也。 〔丹〕治痔疮。大蒜十片,头垢捏成饼子,先安头垢饼于痔头上,外安蒜片,以艾灸之。 〔《本》〕唐峡州王文显充西路安抚司判官,乘骡入骆谷,有痔疾,因此大作,其状如胡瓜贯于肠头,热如糖灰火,至驿僵仆。主驿吏云∶此病予曾患来,须灸即瘥。用柳枝浓煎汤先洗痔,便以艾炷其上,连灸三五壮,忽觉一道热气入肠中,因转泻鲜血、秽物一时出,至痛楚,泻后遂失胡瓜所在,登骡而驰去。 〔《玉》〕痔漏下血,里急后重,或痒或疼∶二白(在掌后纵纹上四寸,手厥阴脉,两穴相并,一穴在两筋中,一穴在大筋外,针入三分,泻两吸。)长强(一寸,大痛方到穴,泻三吸。)〔世〕灸法∶长强(一寸,大痛方到穴,泻三吸。如灸,可七壮,虽久不愈者,亦效。)又法∶脊骨凸处与脐平对是穴(灸七壮。) 承山(二寸半,补一呼,如灸可七壮。)〔《甲》〕痔篡痛,承筋主之。痔篡痛,飞阳及委中、扶承主之。痔痛,攒竹主之。痔痛,会阴主之。痔与阴相通者死。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会阴皆主之。痔骨蚀,商丘主之。 〔无〕肠癖为痔,如大泽中有小山突出为峙。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不特于肛门边生,有鼻痔、眼痔、牙痔等,其状不一。方书分出五种,曰牡、曰牝、曰脉、曰肠、曰气。牡痔者,肛边生疮肿突出,一日数枚,脓溃即散。牝痔者,肛边发露肉珠,状如鼠奶,时时滴渍脓血。脉痔者,肠口颗颗发 ,且痛且痒,出血淋漓。肠痔者,肠内结核有血,寒热往来,登溷脱肛。气痔者,遇恐怒则发,肛门肿痛,气散则愈。又有酒痔,每遇饮酒发动,疮肿痛而流血。血痔,则每遇大便,清血随下而不止,宜解热调血顺气为主,苦久不愈,必至穿穴为漏矣。 治痔切勿用生砒,毒瓦斯入腹,反至奄忽。忌吃生冷硬物冷菜之类,及酒湿面五辣辛热大料物,及干姜之类,犯之无效,此东垣格言也。
一抹光 上白猪板油(一斤。去膜) 麻黄(四两。去根节) 木鳖肉(四个) 全斑蝥(四只) 明矾(三钱) 大枫子肉(四十个) 先将猪油放瓦罐内。文武火熔化。宜先入水半杯于罐中。恐罐烧破。以夏布作袋。将麻黄袋于其中。以线扎口。放油内。先要芦根数条放罐底。煎半枝香为度。取出。再将斑蝥木鳖袋入原袋中扎口。仍煎半枝香取出沥干。将大枫子敲碎同明矾入油内略煎。掇放地上一夜。取油搽擦。 又方 麻黄(三两。去根) 小磨麻油(二两) 同入铜锅内熬黑捞去渣。将油沥清后。入锅内熬热。投入白蜡(二两。研末) 黄蜡(二两。切碎) 搅匀离火。再入研细硫黄(一两二钱) 炒花椒(六钱) 生明矾(六钱) 枯白矾(八钱) 炒甘草(四钱) 调成膏。隔宿取出搽擦。 又方 熟猪油(一碗) 麻油(一两) 川椒(二钱) 同熬去渣。再投研细之硫黄(五钱) 樟脑(三钱) 血竭(三钱) 轻粉(一钱) 明矾(二钱) 搅成膏擦。 脓窠痒疮方 枯矾(一两) 川椒(三钱) 硫黄(三钱) 猪毛灰(二钱) 共研细末。猪油调搽。一方加丁香一钱。 又方 大枫肉(五钱) 油核桃肉(五钱) 信(五分) 水银(一钱) 油烛三文一枝 先将枫、桃二肉。捣如泥。次入水银、烛。研至不见星。再入信末和匀。分作六丸。每日卧时用一丸。将绢包裹在心窝擂烊为度。手不可摸秽物。擂至五日。 停一日。至第七日再擂药一次。次早胸前必发细瘰。以手摩之微痛。当日即愈。甚者用一料。七日全愈。永不再发。 又方 烟胶 蛇床子 血竭 黄丹 轻粉 大枫子 硫黄 樟脑 水银 如脓窠疮不用。蜈蚣。 一切疮疥方 樟脑(一钱) 蜈蚣(两条) 冰片(五分) 大枫肉(二钱) 猪板油(一两) 白矾(二钱) 雄黄(二钱) 白砒(二钱) 共捣匀搽。 陆定圃先生方 厨房倒挂灰尘(三钱。 伏地气) 松香 茴香 花椒 枯矾 硫黄 癫虾蟆 苍术 白芷 朱砂(各一钱) 共研细末。用鸡子一个。中挖小孔。灌药其中。纸封口。置幽火中炖熟。轻去其壳存衣。再用生猪油和药捣烂。葛布包。时擦痒处。其效如神。 疥疮剪草散 蛇床子(三钱) 寒水石(二前) 芜荑(二钱) 剪草(一钱) 吴茱萸 枯矾 黄柏(各一钱) 苍术(五分) 浓朴(五分) 明雄黄(五分) 轻粉(一钱) 共为末。香油调敷。专治癣疥等症。 一扫光 轻粉(五钱) 樟脑(五钱) 大枫肉(一钱三分) 雄黄(一钱三分) 蛇床子(二钱五分) 苦参(二钱五分) 芜荑(二钱五分) 硫黄(一钱三分) 枯矾(三钱) 川椒(一钱三分) 共为细末。猪油调搽。 又方 胡椒(一钱) 雄黄(二钱) 枯矾(二钱) 生矾(一钱) 硫黄(二钱) 樟脑(一钱) 共为末。用大枫子油。或猪板油调搽。能治痛痒脓窠肥疮。 又方 苦参(一两六钱) 雄黄末(一两六钱) 烟胶(三两) 枯矾 木鳖子 川椒 大枫子 蛇床子 樟脑 硫黄明矾 水银 轻粉(各二两) 白信(五钱) 热猪油调搽。能治一切多痒少疼。干湿诸疮。 又方 水银 轻粉 潮脑(各一钱) 大枫子肉(十个) 杏仁(一粒去皮尖) 蛇床子(一钱) 共研末。用烛油调匀搽擦。干疥肿痒神效。 又方 白胡椒壳 枯矾 猪油同捣擦。 又方 大枫油 水银 明矾 烛油共捣匀搽。名杀痒散。 又方 用白茅藤汁。擦之。 又方 钟苋菜。煎汤浴之。 又方 山芥菜。煎汤浴之。 又方 用千里马更妙。 又方 鸡子黄(七个) 人发(一团) 熬油调赤石脂末搽之。 三仙丹 雄黄(一钱) 胡椒(八分) 硫黄(一钱) 共研细末。香油调过一夜。取油调擦。能治脓窠疮疥。 又方 加升底。名四仙丹。治同。 疥疮搽药方 白薇(三钱) 白芷(二钱) 炒花椒(二钱) 细茶叶(二钱) 寒水石(二钱) 大黄(五钱) 明矾(五钱) 蛇床子(一钱) 雄黄(一钱) 百部(二钱) 潮脑(一钱) 共为细末。用生腊猪油。和匀捣烂擦。 仙拈散 寒水石(三两) 飞滑石(三两。二味同研) 蛇床子(四两) 炙鳖甲(五两) 地肤子(四两) 东白薇(四两) 香白芷(三两) 大黄(五两) 白藓皮(三钱) 百部(三两) 樟脑(二两) 研极细末。麻油调搽。能治男女远年风湿。皮疮。寒湿浸淫。流水发痒。搔之疼痛。两腿肌肤黑肿。似溃非溃。时或烘热麻木等症。 脓窠疮方 黄柏片(二钱) 硫黄(一钱五分) 雄黄 煨石膏 海螵蛸(各二钱) 轻粉(五分) 共为细末。 麻油调搽。 脓窠疮疥 蜈蚣 全蝎 雄黄 明矾 绿柳树根 真潮脑 白砒 花椒 猪油 共捣匀以火纸卷成筒。烧取油。搽之神效。 痒疮初起方 五倍子大者(一斤。逐个钻一小孔) 绿矾(不拘多少。装五倍子满为度) 二味用粗纸包好。火灰中煨存性研细。每药(二两) 配入大枫子肉(一两) 小升底(一两) 共研极细 以猪板油捣擦。或用麻油亦可。 疮疥方 大枫子肉(三钱) 蛇床子(一钱) 花椒(一钱) 雄黄(三钱) 樟脑(一分) 硫黄(五钱) 明矾(一钱) 水银(四钱) 腌猪油(七钱) 研和搽之。 卷疮散 松香(一钱) 水银(二钱) 硫黄(二钱) 枯矾(二钱) 樟脑(一钱) 松香水银先研。再同余三味。用麻油和成丸。每取此丸。在脉上 揩。凡一切痛痒诸疮。自能痊愈。 又方 用大枫子油(二两) 蛇床子(二两) 淡底 川椒 雄黄 枯矾 樟脑(各一两) 狗油捣成丸。 一切疮疥脓窠痛痒诸疮方 大赤练蛇头(一个。瓦上 存性) 蜈蚣(三条) 枯矾(一钱五分) 砒(一钱) 大枫子(十个) 川椒(一钱五分) 雄黄(一钱五分) 白蜡(一钱)以上先研细和匀。腌猪油三两。肚上全网油二张。 烛油不拘多少。法用银封纸一张。将药末同腌猪油烛油共捣匀在内。再将猪网油包在外。如作筒式。铁箝夹好。火上烧着。下置瓷瓶。承其油待凝取擦。 又方 蜈蚣(二十条) 全蝎(十个) 大枫子(七个) 蛇床子(五个) 轻粉(一钱) 水银(一钱) 斑蝥(五个) 麻黄(二钱) 雄黄(三钱) 明矾(二钱) 花椒(一钱) 茶叶(一撮) 共研极细末。生猪油调擦。 痒疮神墨 土硫黄(一斤) 东丹 水银 白信 白矾(各一两) 共为末。锅内同熔化匀。倾净青石上。结成罐片。香油磨搽。扬州妙积寺僧。做成锭如鼠屎。计重一钱。每价纹银五分。即此方也。 一上散 蛇床子(一两。炒) 贯众(一两) 白胶香(一两) 寒水石(一两) 枯矾(五钱) 川黄连(五钱)雄黄(三钱五分) 硫黄(三钱) 吴茱萸(三钱) 斑蝥(十四个去足翅) 共为末。腊猪油。或香油调擦。先以苍耳煎汤洗去痂。掌中擦药令热。鼻中嗅二三次。擦之能治疥癣痛痒疮。 赛金黄 硫黄(四两五钱) 白砒(一两) 火硝(二两) 明矾(五钱) 雄黄(一钱五分) 樟脑(一钱五分)共研为细末 入铜杓内慢火熔化搅匀。以醋喷地。然后倾药于地。如浇汤状。结成一片收贮。脓窠痒痛疮。用香油或猪油磨搽。癣疮先以土大黄打烂擦破。用火酒搽擦。能效。 水银膏 大枫子肉(一两) 杏仁(一两去尖皮) 轻粉(二钱) 水银(二钱) 枯矾(五钱) 共为末。用油(三两) 调搽。凡芥癣烂风等疮。三日即愈。如加雄黄更妙。 一擦无踪 上血竭(一钱) 硫黄(五分) 腰黄(五分) 明矾(五分) 共为细末。用青布卷药作筒。浸真菜油内令透。箝火上烧着。瓷盆盛油待凝取擦。能治疥癣肥疮。 合掌散 硫黄(一两) 铁锈(一钱) 红砒(六分) 共研极细如面。取葱汁调和之。搽入大碗内。勿使浓薄。 以碗覆瓦上为度。取艾置碗下熏药至干。敲碗内与碗同声为度。取药研细。能治癞疥阴囊痒。药一钱。敷数次全愈。 椒矾散 白占(一钱) 油烛(一对) 明矾(一钱) 川椒(一钱) 水银(一钱) 共研搽擦。能治诸疮。 扫尽曹家百万兵 大枫子肉(二两) 枯矾(四两) 樟脑(三钱) 蛇蜕五分烧存性 蜂房五个烧存性 共为末。 入油(四两) 水银(五钱) 同捣成膏。能治脓窠黄水痒痛疥癣诸疮。 疥灵丹 硫黄 水银(各一钱) 油核桃肉(一两) 生猪板油(一两) 共捣如泥。闻臭及擦患处。能治疥疮。 二妙丹 吴茱萸(焙) 硫黄(等分) 研末。凡脓疥间杂者。人手心合掌摩擦。每日二次。三四日全愈。 五虎下西川 大枫绞肉 蛇床子末(各五钱) 枯矾末(一钱) 水银(二钱) 白锅(一钱) 先将锅化开。次入水银。再入三味。地沥青或 油。捣极匀搽疮宜干些。腊猪油捣亦可。能治血风癣虫。坐板疥癞诸疮。 不传妙方 绿柳树根皮 川椒 二味等分炒燥。取净末(四两) 枯矾(一两) 全蝎(五只。焙) 共为细末。 猪板油调搽。 松黄散 专治腿上湿疮 雄黄(六钱) 川柏(一两五钱) 炒蛇床子(一两) 炒川椒 轻粉 水银(各二钱共末) 密陀僧(四两) 硫黄(三钱) 明矾(一钱二分) 烟胶(九钱) 松香(一两三钱)研末。法用葱三两捣汁拌。熬烊入阴水内取起。再拌入水取起。 三次为度。共研极细。专治腿上湿疮。红紫流水奇痒。久不得愈。并治一切疥癣诸疮。湿疮用桐油调敷。诸疮用木鳖子煎菜油调搽。如脓窠疮。方中去水银。 又方 黄丹(一两。水飞炒紫) 铅粉(一两) 白龙骨(一两。 ) 松香(一两二钱) 如前法制。共为细末。 麻油调敷。专治肥疮生发中 黄水疮生周身 坐板疮生臀上等症。 二妙散 茅山苍术(一斤) 川黄柏(一斤) 共炒存性研末。麻油调。治湿风烂疮。 清凉散 轻粉 杭粉 蛤粉(各一钱) 青黛(五分) 煨石膏(三钱) 六一散(三钱) 共研细末。天 疮。 用丝瓜汁调搽。或叶亦可。发火丹。用火丹草捣汁调搽。余湿火疮等。俱用麻油调搽。 附慢惊吊心窝法 胡椒(七粒) 生栀子(七个) 葱白头(七个) 白散面(一撮) 上各研和匀。用鸡蛋白(半个)调摊青布上。贴小孩心窝。日夜取去。有青布黑色即愈。如不愈。再照前法贴之。
无病服药。如壁里添柱。盖药性各偏。周礼医师掌医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是也。信如节嗜好。慎寒暑。夫复何患。谷茗果蔬。尽堪颐养。参术虽良。亦姑舍是。否则六淫之邪。乘虚而入。疾乃未免。而药始奏功。仲景于伤寒着一百一十三方。于杂病着金匮要略廿有二门。 备矣。今叶先生于二书。阐微辨惑。别开生面。称南阳经解。又有删补慎斋遗书。诚沧溟之慈航。中宵之宝炬。学人熟读而精思之。庶临症了如。而无昧于施治也。今姑要所及诸症。 音释以便读者。 (音漏。)痹(音秘。详素问痹论。灵枢周痹篇。周痹。遍身痛也。俗作痹误。痹音脾。 雌鹑也。)痉(擎上声。风强病。俗作 误。 音炽。恶也。)疸(音旦。黄病。症有五。)痿(音威。实痹虚痿。痹宜行气胜湿。痿宜清燥滋阴。) (同 。足肿也。)挛(音鸾。手足拘曲。)末疾(末。四肢也。风淫末疾。见左传。)瘰 (音裸历。筋结病。)怔忡(音征冲。)症瘕(音征加。下焦之疾。见于脐下。妇人多有之。别有症字音止。亦肠病。)三虫伏尸(解要但云湿热所化。理甚正。)疡(阳音。)疝瘕(疝音讪。阴病。此音异。心痛曰疝。女子多此疾。)衄咯(音 各。) (音碧。一足废曰跛。两足废曰 。)疰(注音。)哕(渊入声。有声无物。气逆病也。) 溏(上音木。即鸭溏。)梦寤魇寐(寐息也。寐觉而有言曰寐。谓梦而寤魇于寐也。盖火起于下而痰闭于上。心血亏而神失守。非真有异物作祟也。)痰饮(痰有六。湿热风寒食气。饮有五。支留伏溢悬。皆生于湿。然金匮但称饮有四。痰悬溢支。姚注。谓留饮即痰饮也。支饮不得息。支者如果在枝。旁而不正。其人喘满冒眩。有碍呼吸。故云不得息也。 )螈 (音炽纵。即搐搦也。音竹诺。) (同 。音颓。) (音僻。即下利也。)癃(音隆。 小水不利也。)皮水风水(脾虚不能制水故也。详金匮。)血泣(泣同涩。) (音匿。食肛小虫。) (音炮租。酒赤鼻也。) (音抉。)沃(音屋。水从上溜下曰沃。) (音腻。滞也。) (同 。音干。面上黑气。)疠(本音例。又言赖。即癞字。)
冬葵子(黄芩为使)
即香芋。味甘辛寒,煮食浓肠止嗽;生研水服,能解药毒。
零零香五钱 甘松五钱 白檀五钱 木香一钱 麝香一分 冰片一分共为细末,袋装,置衣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