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劳瘵脉数,燥渴日瘦者,宜服之。盖天一生水,所以养万物者也,若火盛而水灭,令人五液干枯,则甘梨浆可以急救之。此物匪惟可以救急,曾有回生起死者。师云∶生用之可以凉五火,熟用之可以滋五脏。
论诸痛治肝 论吐泻各症治胃 天师曰∶单治者,各经有病,而单治一病也。如人病身痛,又双手痛。又两足痛,腹痛,心痛者是。此等症,如单治其一经,是此病先愈,而后一症一症治之也。论此症满身上下中央俱病矣,当先治肝为主,肝气一舒,则诸症自愈,不可头痛救头,脚痛救脚也。方用柴胡一钱,白芍五钱,茯苓五钱,甘草一钱,陈皮一钱,当归二钱,苍术二钱,薏仁五钱,栀子一钱,水煎服。(〔批〕加减逍遥散。)此方逍遥散之变方也,单治肝经之郁,而又加去湿之品。盖诸痛皆属于火,而两足之痛又兼有湿气作祟。方中用栀子以清火,用薏仁以去湿,故虽治肝经之一经,而诸经无不奏效也。此单治之神,更妙于兼治,人知之乎。 张公曰∶更有或泻或吐,或饱闷,或头晕眼花之症,当先治其胃气,则诸症俱安。方用人参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三分,陈皮一钱,白芍三钱,神曲一钱,砂仁三粒,薏仁五钱,水煎服。此方乃治胃之方也。胃气一生,则吐泻各症自愈。此亦单治之一法也,附于天师之方后可耳。 华君曰,未传。
治疟病发渴。亦治劳疟。 柴胡(一钱六分) 人参 黄芩 甘草(各六分) 栝蒌根(八分)加姜二钱。大枣四枚。
【里热不得卧之症】身热汗出,渴而引饮,小便不利,太阳经里热也。烦渴消水,口燥唇焦,大便坚结,阳明经里热也。寒热口苦,胁痛干呕,少阳经里热也【里热不得卧之因】太阳失用解表,则传膀胱之本;阳明失用解表,则传阳明之里;少阳失用解表,则传少阳之里。邪热传里,则烦躁不得卧矣。 【里热不得卧之脉】左尺沉数,太阳里热,右关沉数,阳明里热,左关弦数,少阳里热【里热不得卧之治】太阳里热,冬月五苓散,家秘用木通羌活汤。阳明里热,白虎汤。 有下症者,承气汤下之。少阳里热,家秘黄芩汤。 五苓散 猪苓 泽泻 白术 肉桂 白茯苓 白虎汤 知母 石膏 粳米 甘草 承气汤 枳壳 浓朴 大黄 家秘木通羌活汤 木通 桔梗 羌活 荆芥 家秘黄芩汤 黄芩 山栀 柴胡 甘草
冯鲁瞻曰∶解颅者,头缝开解而颅不合也。书曰∶母虚羸瘦,父虚解颅。是由禀气不足,先天肾元大亏,肾主脑髓,肾亏则脑气不足,故颅解开。然人无脑髓,犹树无根,不过千日,则成废人。有以父精不足则解颅,眼白睛多为论者,有以属母之血虚热多而论者,其候多愁少喜,目白睛多,面 白色,若成于病后者尤凶。宜久服地黄丸,外用封囟法可也。亦有因怀胎五月,忽被大风大雨,雷电惊胎,以致颅骨开解者。然是证若至年长不合,必至骨中蒸热,肉干皮黑,肢体柴瘦,骨节皆露,成鹤膝者,大宜调补天元,以图万一。(《锦囊》)陆亭川曰∶六味地黄丸,本滋肝养肾之仙丹,用之于初生婴孩,其功更大。凡小儿百日外,每早白汤化服一丸,此时小儿知识未开,服之培补先天,极有神功。盖肝主筋,肾主骨,自幼服之,不但无解颅之患,且强其筋骨,膝盖易满,行走亦快,此发前人未发之论,故标之于此,以为保婴之一助也。但小儿服丸后,隔一时再与乳吃,如外感风暑,内伤乳食,即暂停,愈后再服。 澄曰∶解颅乃先天禀受本亏,乳食不调,生而多病,是以头颅分解。惟六味地黄加紫河车为丸,服之自合,用之屡效。
气味辛,微温,无毒。主明目。 (萤火《本经》名夜光,《别录》云萤火,生阶地池泽,七月七日取阴干。萤有三种,一种茅根所化。《吕氏月令》所谓∶腐草化为萤者是也。一种长如蛆 ,尾后有光,无翼不飞,乃竹根所化,其名曰蠲。《明堂月令》所谓∶腐草化为蠲者是也。 一种水萤,居水中。唐李子卿《水萤赋》所谓∶彼何为而草化,此何为而居泉是也。入药用飞萤。)润下作咸,其臭腐,腐草为萤,禀水气也。萤为火宿,名曰萤火,禀火气也。生于七月,其时大火西流,故气味辛温。水之精,火之神,共凑于目,故《本经》主明目,而《别录》又云∶通神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