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眩(第三十七) - 卷三 - 丹溪治法心要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丹溪治法心要

《丹溪治法心要》- 卷三 - 头眩(第三十七)

作者:朱震亨、 朝代:元 阅读数:11人阅读

   痰挟气虚与火。治痰为主,及补气降火药。此证属痰者多,无痰则不能作眩。又有湿痰者,有火多者。左手脉数多热,脉涩有死血;右脉实痰积,脉大必是火病。一本云∶火病当作久病,盖久病之人,气血俱虚而痰浊不降也。

   湿痰者,二陈汤;火多者,二陈加酒片芩;挟气虚与相火者,亦治痰为主,兼补气降火,如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

   一老妇患赤白带一年半,只是头眩,坐立不久,睡之则安,专治带,带病愈,其眩亦愈。

   

中医书籍:丹溪治法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