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冷 - 卷之三里证 - 广瘟疫论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广瘟疫论

《广瘟疫论》- 卷之三里证 - 身冷

作者:吴又可 朝代:明·崇祯末年 阅读数:15人阅读

   诸病身冷皆属阴证,在时疫多属热证,须从气、色、神、脉、舌苔中辨其端倪。果系时疫,则当分初、中、末以治之,不可紊也。时疫初起,往往有身冷、自利,腹痛、作呕,全似阴证者。若舌有浓白苔,身有秽气,心烦、多汗,面色油垢,小便黄、短、数,有一、二证现,便是疫邪直入太阴,先里后表,非真阴寒证。兼呕利,藿香正气散、四苓散;无呕利,达原饮。服一、二剂后,即发热矣。时疫传变发热之后,谵妄、昏沉,舌燥,腹满、便秘而身冷者,先表后里证,三承气、大柴胡选用;无结证者,白虎汤。时疫末路,屡经汗、下,表里无邪,胸、腹无滞,二便自和而身冷者,当以脉为主。脉虚细不振者,用药太过而成脱证也,急宜温补,少缓即死,生脉散加、术、苓、芍,平补阴阳;冷甚者加熟附子。

   时疫身冷一证,最难下手。初起时,若寒热不辨,且勿妄投汤剂,当少待之,多则一、二日,少则半日,多有自行传变,即发热、烦渴者,此时则易于用药。若已经发热传变之后,变为身冷,则自有口燥、舌干、不得卧诸证在,此时药不可缓,缓则热深厥深,虽下后厥回,往往亡阴而死。身冷与恶寒不同,而病机颇同,当与恶寒条参看。

   

中医书籍:广瘟疫论

上一节:多睡

下一节:呃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