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入血室 - 卷九 - 临证指南医案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卷九 - 热入血室

作者:叶桂 朝代:清 阅读数:19人阅读

   沈(氏) 温邪初发。经水即至。寒热耳聋。干呕。烦渴饮。见症已属热入血室。前医见咳嗽脉数舌白。

   为温邪在肺。用辛凉轻剂。而烦渴愈甚。拙见热深十三日不解。不独气分受病。况体质素虚。

   面色黯惨。恐其邪陷痉厥。三日前已经发痉。五液暗耗。内风掀旋。岂得视为渺小之恙。议用玉女煎两清气血邪热。仍有救阴之能。(热邪内陷液伤发痉)玉女煎加竹叶心。武火煎五分。

   又 脉数。色黯。舌上转红。寒热消渴俱缓。前主两清气血。伏邪已得效验。大凡体质素虚。驱邪及半。必兼护养元气。仍佐清邪。腹痛便溏。和阴是急。

   白芍 炙草 人参 炒麦冬 炒生地又 脉右数左虚。临晚微寒热。复脉汤去姜桂。

   吴(氏) 热病十七日。脉右长左沉。舌痿饮冷。心烦热。神气忽清忽乱。经来三日患病。血舍内之热气。乘空内陷。当以瘀热在里论病。但病已至危。从蓄血如狂例。(蓄血)细生地 丹皮 制大黄 炒桃仁 泽兰 人中白考热入血室。金匮有五法。第一条主小柴胡。因寒热而用。虽经水适断。急提少阳之邪。

   勿令下陷为最。第二条。伤寒发热。经水适来。已现昼明夜剧。谵语妄见。恐人误认阳明实病。故有无犯胃气。及上二焦之戒。第三条。中风寒热。经水适来。七八日。脉迟身凉。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显无表症。全露热入血室之候。自当急刺期门。使人知针力比药力尤捷。第四条。阳明病。下血谵语。但头汗出。亦为热入血室。亦刺期门。汗出而愈。仲景无非推展其义。教人当知通变。第五条。明其一症。而有别因为害。如痰潮上脘。昏冒不知。当先化其痰。后除其热等语。所谓急者先除也。乃今人一遇是症。不辨热入之轻重。血室之盈亏。遽与小柴胡汤。贻害必多。要之热甚而血瘀者。与桃仁承气。及山甲归尾之属。血舍空而热陷者。用犀角地黄汤。加丹参木通之属。表邪未尽。而表症仍兼者。当合乎和解。热轻而清药过投。气机致钝者。不妨借温通为使。血结胸有桂枝红花汤。参入海蛤桃仁之治。昏狂甚。进牛黄膏。调入清气化结之煎。再观案中。有两解气血燔蒸之玉女法。热甚阴伤。有育阴养气之复脉法。又有护阴涤热之缓攻法。先圣后贤。其治总条分缕析。学人审症制方。慎毋拘乎柴胡一法也。(邵新甫)徐评 向时阅此老亲笔医案。每多假借偏造之谈。而文理亦有不贯串处。今所刻诸案不但文理通达。兼之笔力简净明达。近日时文家亦不能望其万一。不知原文本来如是。抑编辑之人为之笔削也。

   

中医书籍:临证指南医案

上一节:

下一节:幼科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