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证治病药品 -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 汤液本草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汤液本草

《汤液本草》-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 随证治病药品

作者:王好古 朝代:元 阅读数:31人阅读

   如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如顶巅痛,须用 本,去川芎。

   如肢节痛,须用羌活,去风湿亦宜用之。

   如腹痛,须用芍药,恶寒而痛,加桂;恶热而痛,加黄柏。

   如心下痞,须用枳实、黄连。

   如肌热及去痰者,须用黄芩。肌热,亦用黄 。

   如腹胀,用姜制浓朴(一本有芍药)。

   如虚热,须用黄 ,止虚汗,亦用。

   如胁下痛,往来潮热,日晡潮热,须用柴胡。

   如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去痰,用白术。

   如破滞气,用枳壳,高者用之。夫枳壳者,损胸中至高之气,二三服而已。

   如破滞血,用桃仁、苏木。

   如去痰,须用半夏。热痰,加黄芩;风痰,加南星;胸中寒痰、痞塞,用陈皮、白术,多用则泻脾胃。

   如腹中窄狭,须用苍术。

   如调气,须用木香。

   如补气,须用人参。

   如和血,须用当归,凡血受病者,皆当用当归也。

   如去下焦湿肿及痛,并膀胱有火邪者,必须酒洗防己、草龙胆、黄柏、知母。

   如去上焦湿及热,须用黄芩,泻肺火故也。

   如去中焦湿与痛热,用黄连,能泻心火故也。

   如去滞气用青皮,勿多服,多则泻人真气。

   如渴者,用干葛、茯苓,禁半夏。

   如嗽者,用五味子。

   如喘者,用阿胶。

   如宿食不消,须用黄连、枳实。

   如胸中烦热,须用栀子仁。

   如水泻,须用白术、茯苓、芍药。

   如气刺痛,用枳壳,看何部分,以引经药导使之行则可。

   如血刺痛,用当归,详上下,用根梢。

   如疮痛不可忍者,用寒苦药,如黄柏、黄芩,详上下,用根梢,及引如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当归身,以酒浸煎。

   如小便黄者,用黄柏;数者、涩者,或加泽泻。

   如腹中实热,用大黄、芒硝。

   如小腹痛,用青皮。

   如茎中痛,用生甘草梢。

   如惊悸恍惚,用茯神。

   如饮水多,致伤脾,用白术、茯苓、猪苓。

   如胃脘痛,用草豆蔻。

   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力也。

   寒热相杂,亦用甘草,调和其性也。中满者禁用。经云∶中满者勿食甘。

   

中医书籍:汤液本草

上一节:五方之正气味

下一节:用药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