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 - 卷八续增治法 - 针灸大成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卷八续增治法 - 杂病

作者: 朝代: 阅读数:12人阅读

   风∶大率主血虚气虚,火与湿多痰。

   中风∶神阙 风池 百会 曲池 翳风 风市 环跳 肩 皆可灸之以疏风,针寒∶见伤寒。

   阴寒及陷下脉绝者,宜灸之。

   发热,有寒潮热,烦热,往来热。

   热病汗不出∶商阳 合谷 阳谷 侠溪 厉兑 劳宫 腕骨 以导气。

   热无度汗不止∶陷谷 以泄热。

   腹痛∶有虚实,寒气滞,死血,积热,风湿,宿食,疮,痧,疝。

   实痛宜泻∶太冲 太白 太渊 大陵 三阴交邪客经络,药不能及,宜灸∶气海 关元 中脘头痛∶有风热,痰,湿,寒,真头疼,手足青至节,死不治。

   灸,疏散寒。脉浮刺∶腕骨 京骨 脉长刺∶合谷 冲阳 脉弦刺∶阳池 风府 风池腰痛∶有气虚,血虚,肾病,风湿,湿热,瘀,寒滞。

   血滞于下∶刺委中(出血) 灸肾俞 昆仑又用附子尖、乌头尖、南星、麝香、雄黄、樟脑、丁香 炼蜜丸,姜汁化成膏,放手内胁痛∶肝火盛,木气实,有死血痰注,肝急。针丘墟 中渎心痛∶有风寒,气血虚,食积热。针太溪 然谷 尺泽 行间 建里 大都 太白 中牙疼∶主血热,胃口有热,风寒湿热,虫蛀。针合谷 内庭 浮白 阳白 三间眼目∶主肝气实,风热,痰热,血瘀热,血实气壅。针上星 百会 神庭 前顶 攒竹丝竹空 痛者∶针风池 合谷大寒犯脑,连及目痛,或风湿相搏,有翳∶灸二间 合谷小儿疳眼∶灸合谷(二穴) 各一壮。

   泻痢∶气虚兼寒热食积,风邪,惊邪,热湿,阳气下陷,痰积,当分治,泻轻痢重。

   陷下∶灸脾俞 关元 肾俞 复溜 腹哀 长强 太溪 三里 气舍 中脘 大肠俞白痢∶灸大肠俞赤痢∶灸小肠俞疟∶有风暑,山岚瘴气,食老疟,寒湿痹,五脏疟,五腑疟。针合谷 曲池 公孙先针,后灸大椎第一节,三七壮。

   咳嗽∶有风、寒、火、劳、痰、肺胀、湿。灸天突 肺俞 肩井 少商 然谷 肝俞期门 行间 廉泉 扶突 针曲泽(出血立已) 前谷面赤热咳∶针支沟。

   多唾∶针三里。

   吐衄血∶身热是血虚,血温身热者,死不治。针隐白 脾俞 肝俞 上脘下血∶主肠风,多在胃与大肠。针隐白 灸三里诸气∶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劳则气散,悲则气消,喜则气缓,思则气结。

   淋∶属热,热结,痰气不利,胞痹为寒,老人气虚。灸三阴交。

   小水不禁∶灸阳陵泉 阴阳泉喉痹∶针合谷 涌泉 天突 丰隆 初起旁灸之,使外泄气。

   头肿∶针曲池。

   诸疮∶瘰 ∶灸肩井 曲池 大迎缘唇疮∶刺唇去恶血。

   疝∶有因寒,因气,因湿热,痰积流下。针太冲 大敦 绝骨 灸大敦 三阴交 小腹下横纹斜尖,灸一壮。

   香港脚∶有湿热,食积,流注,风湿,寒湿。针公孙 冲阳 灸足三里。

   痿∶有湿热,有痰,有无血而虚,有气弱,有瘀血。针中渎 环跳(停针待气二时方可) 灸三里 肺俞喘∶有痰喘,气虚,阴虚。灸中府 云门 天府 华盖 肺俞恶心∶因痰,热,虚。灸胃俞 幽门 商丘 中府 石门 膈俞 阳关膈噎∶因血虚,气虚,热,痰火,血积,癖积。 针天突 石关 三里 胃俞 胃脘膈俞 水分 气海 胃仓水肿∶皮水,正水,石水,风水,因气湿食。针胃仓 合谷 石门 水沟 三里 复溜臌胀∶气胀、寒胀,脾虚中满。针上脘 三里 章门 阴谷 关元 期门 行间 脾俞头眩∶痰挟气,虚火动其痰。针上星 风池 天柱痛风∶风热,风湿,血虚有痰。针百会 环跳肩臂痛∶痰湿为主。灸肩 曲池梦遗∶专主湿热相火。灸中极 曲骨 膏肓 肾俞痫∶俱是痰火,不必分马牛六畜。灸百会 鸠尾 上脘 神门 阳跷(昼发) 阴跷(夜癞∶感天地间杀厉之气,声哑者难治。针委中出血二三合。黑紫 塔上,亦去恶血。

   以上见刘氏杂病治例。

   疮疡河间曰∶凡疮疡须分经络部分,血气多少,俞穴远近。从背出者,当从太阳五穴选用∶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从鬓出者,当从少阳五穴选用∶窍阴、侠溪、临泣、阳辅、阳陵。从髭出者,当从阳明五穴选用∶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从胸出者∶绝骨一穴。

   《肠痈纂要》云∶千金灸法,屈两肘,正肘头锐骨,灸百壮,下脓血而安。按河间疮疡,止论足三阳,而手足三阴、三阳未备,学人当引伸触类。又查《医学入门》杂病歌,痈疽初起审其穴,只刺阳经不刺阴。录之以备通考。

   

中医书籍:针灸大成

上一节:伤寒

下一节:治症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