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丹丸方 - 卷下附后贤治中寒方论变法 - 中寒论辩证广注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寒论辩证广注

《中寒论辩证广注》- 卷下附后贤治中寒方论变法 - 神丹丸方

作者:丹波元胤 朝代: 阅读数:14人阅读

   又疗伤寒敕(作赤)色。恶寒发热。体疼。发汗神丹丸方。

   人参(五分) 乌头(四分炮) 半夏(洗五分) 茯苓(五分) 朱砂(一分研) 附子(四分炮)上六味。捣为末。蜜和丸。如大豆。每服三丸。生姜汤下。发汗。出令体中 然。如汗未出。更以热粥投之。令汗出。若汗少不解。复如前法。若得汗足不解。当服桂枝汤。此药多毒。饮水解其热。愈周护军子期。自说天行用之甚良。故记之。

   琥按上主疗云。伤寒敕色。恶寒发热体痛。全似阳证。及观方中药味。皆系辛甘温热补剂。乃知面赤色。反发热。

   本少阴中寒证。上方专温少阴。兼补太阴之药也。方名神丹者。即仲景论例中所云。神丹甘遂。合而饮之之谓。相传神丹为解表药。意即此欤。

   活人总括云。厥冷蜷默。自利烦躁。而无身热头疼。是为阴证可温。脉沉而微细缓弱者。此阴病也。阴经受邪。是为脏病。而温阴之药皆热。未可遽温者。且安其中。前所谓阴证伤寒。初病以来。便见脉沉厥冷恶寒。更无头痛。即是少阴受病之证。医法以干姜附子辈温之。又不可以三阴传次。先太阴而后少阴也。

   愚按上论云。且安其中者。是温足太阴阳明脾与胃也。

   又云。阴证唇青舌黑。或白苔。或卷强者用生姜频擦唇口。续又易之。姜能回阳。生胃解毒。温血散气。擦之后。

   阴消阳长。黑转而红。最为良法。

   琥按姜擦法。今医但用以治阳证舌黑者甚误。上论云阴证舌黑。用之以擦唇口。使先开胃家之寒。乃正治之法也。

   又云。阴盛隔阳。脉细沉疾。身冷。大烦躁。嗜卧泥水之中。欲饮水而不欲入口者。若饮水者非。可服霹雳散。火焰散。丹砂丸亦效。孙用和以半两黑附子一枚。烧存性。候冷为末。入真腊茶一大钱匕。和为二服。每服水一盏。蜜半匙。煎六分。冷服。躁止。得睡。汗出。皆药之验也。

   琥按上孙用和法。即活人书霹雳散也。方用附子以回寒极之阴。腊茶以调拒隔之阳。白蜜以止烦润燥。使阴阳调和。

   而病自愈矣。

   

中医书籍:中寒论辩证广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