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夫足少阴。肾之经也。主于腰脚。而荣于骨。足厥阴。肝之经也。内藏于血。而主于筋。 若 治腰脚疼痛。筋脉挛急。不得屈伸。心神烦闷。少得睡卧。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一两) 羌活(一两) 牛膝(一两去苗) 海桐皮(三分锉) 酸枣仁(一两微炒)赤干地黄(一上件药。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治腰脚疼痛。筋脉挛急。不得屈伸。坐卧皆难。宜服桑根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一两锉) 酸枣仁(一两微炒) 薏苡仁(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治腰脚疼痛。挛急不得屈伸。宜服祛风利气止疼痛。萆 丸方。 萆 (一两半锉) 牛膝(一两半去苗) 杜仲(一两去粗皮炙微黄锉) 酸枣仁(一两微炒)当石斛(一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三十丸。 治腰脚疼痛。挛急不得屈伸。及腿膝冷麻。牛膝丸方。 牛膝(三两去苗) 石斛(一两半去根锉) 狗脊(一两半) 桂心(一两半) 川椒(一两半去目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三十丸。 又方。 杏仁(二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桃仁(二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件药。同研为膏。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又方。 虎脊骨(一具胫骨两茎)上件虎骨。用酥遍涂。以慢火匀炙令黄熟。都捶碎。投于无灰酒三斗中。蜜封。浸一七日 治腰脚疼痛。筋急行李不得方。 取黑豆不限多少。着新手巾净拭洒水。如生 法。数令人看之。芽不得令苦长。才半寸便住 治腰脚疼痛。挛急不得屈伸。及风壅气盛。宜服此方。 牛蒡子二升。轻捣。簸去粗皮。微炒。砂盆中研。以无灰酒五升。搅和捩汁。又取滓再研。 候 治腰脚疼痛。筋脉挛急。不得屈伸。宜服此方。 取大豆五升。煮令熟。以两个布袋盛之。更互罨病处。冷即易之。切须避风。仍取白杨皮。 又方。 柳树虫蛀屑(一升半) 桂心(三两) 益母草(八两) 蚕砂(一升) 虎胫骨(五两)上件药。捣筛为散。以好酒拌令湿。 于平底铛中炒令匀热。煎槐白皮汤。夜间欲卧时。 先濯所患处。然后吃温酒一二盏。令体中微热。遂取前药。以细布裹熨所患处。以被浓覆之。要睡但睡。候药冷。重暖用之。常宜避风。 治腰脚疼痛。筋脉挛急。蛇床子浸浴方。 蛇床子(一两) 细辛(一两) 牛膝(一两去苗) 桂心(一两) 吴茱萸(一两) 川椒(一两)蒺藜(一两)麻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使时。用醋浆水二斗。药五两。煎十余沸。去滓后。看冷暖。 以盆 浸腰脚拘挛方。 皂荚(半斤长一尺无 孔者捶碎生用) 川椒(四两去子生用)上件药。用水五斗。煎取四斗。去滓。看冷暖。于盆中坐。添至脐以来。冷即添换。如汤少
斗门方。 用附子一个最大者。(按近日附子宜以开水俟温和入附子泡去盐。一日二换汤。泡三日取晒。)坐于砖上。四面着火。渐逼碎。入生姜自然汁中。又根据前火逼干。复淬之。约生姜汁尽半碗许。捣罗为末。用粟米饮下一钱。不过三服瘥。
能除风寒湿痹,调和阴阳,滋养血气,使豆疮易出易敛,不致痒塌泻痢。 南木香 当归(酒洗) 人参(去芦) 肉豆蔻 陈皮(去白) 丁香 白茯苓(去皮) 浓桂(去粗皮) 白术 浓朴(如前制) 半夏(如前制) 附子(如前制,二味各二钱)上件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空心温服,或不拘时。
名登父,号仁斋,世业医学,至父尤精。每以活人为心,集有《直指方论》二十八卷行世。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见疾病类五。)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阴阳四。)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运气三十五。)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运气三十二。)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运气四十三。)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疾病二十七。)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脉色九。)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阴阳二。)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营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针刺十三。)所有自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慎其大喜欲情于中,如不忌,即其气复散也,心欲实,令少思。慎勿大怒,怒必真气却散之。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大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悲伤即肺动,而真气复散也,人欲实肺者,要在息气也。 (运气四十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疾病六十七。)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忻忻,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藏象三十。)
主妇人产后腹中拘急,及虚满少气,产后诸虚不足,宽中补寒。 吴茱萸(一升) 干姜 当归 白芷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麦门冬(去心) 半夏(洗去滑,各三两) 芍药(六两) 细辛(一两) 生地黄(一斤,取汁)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地黄汁,更上火合煎三两沸,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无当归,以芎 四两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