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木瓜虎骨丸】 治风寒湿合而成痹。脚重不仁。疼痛少力。足下隐痛。不能踏地。脚膝筋挛。不能屈伸。及项背拘急。手背无力。耳内蝉鸣。头眩目晕诸证。香港脚。行步艰难。并皆服之。 木瓜 骐 竭(研) 虎胫骨(酒炙) 没药(研)自然铜(醋淬七次) 枫香脂 败龟(醋炙去阑) 骨碎补(去毛)甜瓜子 当归(切焙) 桂(以上各一两) 乳香(研。半两)木香(一两) 安息香(重汤酒煮入药) 地龙(去土。各二两)上为末。入研药和匀。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煎木瓜汤送下亦得。渐加至五十丸。空心食前。 【 葱丸】 治寒湿筋骨冷疼。不能举动。 川乌(去皮尖。生) 黑牵牛(头末) 盐豉(各三钱) 乳香(研)没药(研。各一钱)上为末。入研药匀。用肥葱一握。洗去土。淡醋一升。不犯铜铁。于文武火熬葱醋一半。漉去渣。慢火再熬成膏。滴水中不散为度。将前药末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十丸加至二十丸。温酒送下。大便微利则愈。 【活血应痛丸】 治风湿为病血脉凝滞。腰腿重疼。身体麻木。头面虚肿。下注脚膝重痛。行履艰难。 狗脊(六两半) 苍术(十两) 香附(十二两) 陈皮(九两)没药(一两二钱) 威灵仙(三两) 草乌头(二两半)上七味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酒或熟水任下。不以时。 【左经丸】 治筋骨诸疾。手足不遂。不能行步运动。但不曾针灸伤筋脉者。四五丸必效。 此药尤能通行荣卫。导经络。专治心肾肝三经。服后小便少淋涩。乃其验也。 木鳖子(去壳。别研) 白胶香(研) 五灵脂(各三两半)常归(去土一两) 草乌头(生。去皮脐。三两半) 斑蝥(五个。去头足翅。炒。醋煮熟)上后四味为末。与前二味和匀。用黑豆去皮。生杵粉一斤。醋煮为糊和药。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酒磨下。 【神应丸】 治一切腰痛。 当归 肉桂(各十两) 威灵仙(二十两)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下。 【乌灵丸】 久患风虚麻痛。行步艰难。正宜服之。 川乌(炮去皮。一两) 五灵脂(二两)上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忌一切冷物。 【克效饼子】 治腰痛及腿膝累效。 甘遂(麸炒黄) 荞面(各一两) 黑牵牛(净。四两。半生半熟。取头末二两半)上为末。每服三钱。夜卧滴水和成饼。慢火烧黄色取出。气实者作一服。烂嚼后煎。半生半熟。葱白酒送下。气虚人作两服。先吃一多半。至明取动。再嚼一少半。亦用半生半熟。葱白酒送下。微取一行。如妇人有胎。不可服之。 【独活寄生汤】 治肾气虚弱。冷卧湿地。腰背拘蜷。筋骨挛痛。或当风取凉。风邪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痛。或腰痛牵引脚重。行步艰辛。 独活 寄生 杜仲 牛膝细辛 秦艽 桂心 茯苓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各一两半)当归 熟地黄 芍药(各一两)上 咀。每服三钱。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 【独活汤】 治因劳役得腰痛如折。沉重如山。 羌活 肉桂 大黄(酒煨) 防风独活 泽泻(各三钱) 当归 连翘(各五钱)桃仁(五十个) 甘草(炙。二钱) 黄柏(酒炙) 防己(各一两)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酒半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食前。立愈。 【薏苡仁汤】 疗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肝。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麻黄(六钱。去节) 薏苡仁(二钱) 杏仁(六个。麸炒去皮尖) 甘草(炙。二钱)上 咀。作一服。水三盏半。煎至二盏。去渣。分温二服。 【防己黄 汤】 疗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防己(二钱) 黄 (二钱半) 甘草(一钱炙) 白术生姜(各二钱半) 大枣(一个擘)上 咀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渣。温分作二服。
治风湿热毒,红肿痛痒,疥痱疮疖初起。明雄黄一两,白矾八钱,共研极细,茶清调涂,频蘸润湿,或猪油、或蜜调敷不燥裂。白矾生用解毒, 用生肌。
图片pyf15.bmp 牙关紧急热涎潮 眼瞪唇红头动摇搐搦急惊风热盛 化痰除热病随消
(治一切跌打伤损。树木山石伤折。)归尾(二两) 儿茶(六分) 朱砂 乳香 没药(各二钱八分) 红花 雄黄(各八钱) 冰片各为极细末。和匀。以瓷瓶收贮。每服七厘。烧酒调。百花酒送下。并用酒调敷伤处。
风热壅盛。表里三焦皆实。○发表攻里并用法。 防风通圣(散。河间。)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大黄酒蒸芒硝防风荆芥麻黄栀子白芍连翘川芎当归薄荷白术各五分。桔梗黄芩石膏各一钱。 甘草二钱。滑石三钱。加姜葱煎。)吴鹤皋曰。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 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 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渎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鬲。肺胃受邪。石膏桔梗。 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 而甘草白术。所以和胃气而健脾。刘守真氏长于治火。此方之旨。详且悉哉。亦治失下发斑。 三焦火实。全方除硝黄名曰双解散。解表有防风麻黄薄荷荆芥川芎。解里。有石膏滑石黄芩栀子连翘。复有当归芍药以和血。桔梗白术甘草以调气。营卫皆和。表里俱畅。故曰双解。 本方名曰通圣。极言其用功之妙耳。 河间制此解利四时。冬寒春温。夏热秋燥。正令伤寒。凡邪在三阳表里不解者。以两许为剂。加葱姜淡豉煎服之。候汗下兼行。表里即解。形气强者。两半为剂。形气弱者。五钱为剂。若初服因汗少不解。则为表实。倍加麻黄以汗之。因便硬不解。则为里实。倍加硝黄以下之。连进二服。必令汗出下利而解也。今人不知其妙。以河间过用寒凉。仲景伤寒初无下法。弃而不用。真可惜也不知其法神捷。莫不应手取效。从无寒中痞结之变。即有一二不鲜者。非法之未善。则必已传阳明故也。
夫癣病之状者。为皮肉瘾疹如钱文。渐渐增长。或痒或痛。或圆或斜。有棱廓。里则生虫。搔之有汁。此由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则血气否涩。而发此疾也。 治一切癣及疥。风痒 疮等。白蒺藜散方。 白蒺藜(二两微炒去刺) 玄参(一两) 沙参(一两去芦头) 丹参(一两) 苦参(一两锉)人参(一两两麸炒微黄去瓤) 黄蓣(一两) 细辛(一两) 防风(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 治一切癣。皮肤瘙痒。苦参丸方。 苦参(一斤半水浸一宿细切煨干) 菖蒲(四两) 乌蛇(八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熟水下三十丸。 治诸癣疮。或干或湿。痛痒不可忍。鲫鱼膏方。 鲫鱼(一头中者) 乱发(如鸡子大二枚) 雄黄(一两半细研) 硫黄(一两细研) 猪脂(半斤)上件药。先煎猪脂令沸。即下鱼煎烟尽。次下发令销。滤去滓。下雄黄硫黄末。搅令匀。盛于瓷器中。不计时候涂之。以瘥为度。 治一切癣。神妙方。 斑蝥(三十枚生用细研) 腻粉(二钱) 藜芦末(一分) 硫黄(一分细研)上件药。同研令匀。以清油调如糊。候癣痒发时。先以生布子揩。令伤后便涂之。 治疥癣疮。痒不可忍者方。 皂荚(二挺煨去皮子)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以米醋二大盏。同煎如稀饧。以绵滤去滓。入黄连末半两。腻粉一分。调令匀。候癣发时恶水出。便可先以树白皮搔破。后涂药。三两上便瘥。 又方。 酱瓣(半盏烂研)上洗净疮。入藜芦末半两。调涂之。 又方。 水银(一两) 芜荑末(半两)上件药。以少许酥和研。水银星尽。涂之。 又方。 蛇蜕皮(一条烧为灰)上细研如粉。每服。以温酒调下一钱。 又方。 上取莨菪叶。捣令极烂。以少蜜和封之。 又方。 上取羊蹄根三两。捣令极细。以酽好醋五合。煎十余沸涂之。 又方。 上取雄黄一两细研。以酽醋调如膏。先以新布揩拭疮上。令伤后涂之。 又方。 川椒(三分去目) 豉(三合)上件药并烧为灰。细研如粉。以清油调涂之。 又方。 上取楝根。以酽醋磨涂之。 又方。 上取野狼跋草。以酽醋磨涂之。 治一切癣疥方。 上取巴豆四五粒。细研。以油一合半。用慢火熬一食久。先吃山栀子汤一碗。后涂此药。一两上。疮痂干剥。神妙。 又方。 上取犬胆涂之。立效。 又方。 上取牛鼻头津涂之。 又方。 上取酱汁生葶苈末。调涂之。 又方。 上取地卷土。将醋和调。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