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治蛊疰,四肢浮肿,肌肤消索,咳逆腹大如水状,死后转易家人。一名蛊胀方。(《小品》名雄黄丸。)雄黄 巴豆 莽草 鬼臼(各四两) 蜈蚣(三枚)上五味,为末,蜜和捣三千杵,丸如小豆,密封勿泄气,宿勿食,平旦空腹服一丸,一炊久不知,更加一丸,当先下清水,次下虫长数寸,及下蛇,又下 鸡子或白如膏,下后作葱豉粥补之,百种暖将息。 治中蛊毒,腹内坚如石,面目青黄,小便淋沥,病变无常处方。(《肘后》、《古今录验》俱云∶用铁精、乌鸡肝和丸,如梧子,酒服三丸,日再。甚者不过十日。《千金》用后汤,疑误。)羊皮(方五寸) 犀角 芍药 牡丹 黄连(各一两) 荷(四两半) 栀子仁(七枚)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葛氏、崔氏俱无牡丹、芍药、栀子,有
若血随小便出每便辄痛由心气留热搏于小肠盖心主血遇热即流散渗于脬中诊其心脉大散而数宜地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各四分) 车前子(二分)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以时
刘氏疗小儿上冷下热,上热下冷,难将息方。 犀角末 甘草 生地黄(各六分)。 芍药(五分)。 白术 茯苓 栀子(各三分)。 柴胡人参大黄 生姜(各四分)。 黄芩(二分)。 桂心(一分)。 上十三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服之。 又疗小儿身体满气急,卧不得方。 郁李仁一合捣末,和面溲作饼子如常法,与儿吃,微利即瘥。 又方郁李仁末六分,以水七合和调,去滓煮粥,与儿吃之。 又疗小儿油丹赤肿方。 栝蒌三大两,以酽醋捣药以敷之佳。 又方取荞麦面,以醋和涂之瘥。 又疗小儿野鸡下部痒闷方。(通按野鸡未详)。 枳实(二两)。 鬼箭 青木香 鬼臼(各二两)。 上四味捣为末,以酽醋和,以青布裹以熨之,有头即破,熨讫,令根拔去之,瘥止甚佳
久冷五痔便血,灸脊中百壮。 五痔通,攒竹主之。 五痔痛,不得大小便,会阴主之。 五痔便血失屎,灸回气百壮,穴在脊穷骨上。 五痔骨蚀,商丘主之。 痔 痛,飞阳承筋及委中承扶主之。 诸痔疽灸回气三七壮,黄帝针经云∶穴在尾脆骨上一寸半,又连岗穴主之,在回气穴两边相去三寸是也,各灸三七壮。
夹纸膏 川椒 松香 黄腊(各一钱四分) 研,忌铁器。用连根、葱白十四段,共捣烂,做夹纸膏,摊贴效。 凡疮,用夹膏,须用旧伞纸,以甘草汤煮,密刺多孔,比他纸效。如用寻常油纸,须用甘草、白芷、花椒、荆芥汤煎煮,晒干摊膏,不痛不生拐。(《心岐传方》) 冷 疮 鹿角灰、乳香为末,清油调敷。(《曹氏经验方》) 血风 疮 生脚股上,是湿毒成风。用黄腊一两溶化,入银朱一两搅,摊纸上,刺孔贴之。(《宣明方》) 蛀脚 疮 干马齿苋研末,蜜调敷上,一宿虫自出,神效。(《海上方》) 疮不敛 葱盐汤洗净拭干,以马屁勃末敷之,愈。(《稗史》) 疮成臼累月未干 用上等好砂糖,先用盐汤淋洗,取绢帛拭干,以唾津涂敷上,三日愈。(《同寿 》) 疮溃疮 雄黄(二钱) 陈艾(五钱) 青布卷作大炷,点火熏之,热水流五七次,愈。(《笔峰杂兴》) 疮并妇人裙边疮 水龙骨(即船上陈锻石,炒干)为末,香油调搽,神效。(《经验广集》) 疮针法 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解膝穴,在足面湾上。绝骨穴,以三阴交穴相对。(《刺灸心法》) 数年烂腿 将白芦甘石醋 七次,研极细,麻油调敷,日换,自愈。亲试百验。(《单方摘要》) 腿疮年久不愈 用罐口泥研末,掺上立愈。(同上)
生手心中,新桑叶捣烂涂之,即愈。愈后戒食鹅肉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