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咽喉之患,最为险恶。忽然顷刻而痛难忍,系属寒症。若悠缓而痛乃为热症。《内经》云∶骤起非火,缓起非寒。虚寒实热,是在明睿者知所区别,乃所投而无误耳。此林屋山人妙论也。又凡喉症,须于本门先后各方详细参看,斟酌用之为妙。
人禀五行正气以生,气正则正;气邪则邪。气强则神旺;气衰则鬼生。如《刺法论》曰∶“神失守位,则邪鬼外干。”即此类也。然妇人之梦与邪交,其证有二∶一则由欲念邪思,牵扰意志而为梦者,此鬼生于心,而无所外干也;一则由禀赋非纯,邪得以入,故妖魅敢于相犯,此邪之自外至者,亦有之矣。病因有内外,则证亦有不同。病由内生者,外无形迹,不过于梦寐间常有所遇,以致遗失,及为恍惚带浊等证,亦如男子之梦遗,其机一也。但在女子多不肯言耳。至若外有邪犯者,其证则异,或言笑不常,如有对晤,或喜幽寂不欲见人,或无故悲泣,而面色不变,或面带桃花,其脉息则乍疏乍数,三五不调,或伏沉,或促结,或弦细,或代易不常,是皆妖邪之候。凡此二者,若失于调理,久之不愈,则精血日败,真阴日损,乃致潮热发热,神疲体倦,饮食日减,经水日枯,肌肉消削,渐成劳损,脉见紧数,多致不救。凡治此者,所因虽有不同,而伤精败血,其病则一。故凡病生于心者,当先以静心为主,然后因其病而药之,神动者安其神,定其志;精滑者固其精,养其阴,尤当以培补脾肾,要约门户,以助生气为主。 若为妖魅所侵,则内当调补正气,如归神汤之类,外宜速灸鬼哭穴以驱邪气,则自当渐愈。其穴以两手大指相并缚定,用艾炷于爪甲角骑缝灸之,务令两甲连肉四处着火方效。或七壮或二七壮,两足大趾亦名足鬼眼。 《集验》归神汤 (见《妇人规古方》)治妇人梦交盗汗,心神恍惚,四肢乏力,饮食少进。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归身(各一钱) 枣仁 陈皮(各八分) 圆眼肉(七枚) 甘草 羚羊角琥珀(末各五分)上羚羊、琥珀二味不煎,余药煎熟去渣,入二末,和匀,食前服。
一、凡风热肿痛,此必 腮、时毒、痈疡之证,论治俱详外科,当察治之,或其甚者,防风通圣散主之。 一、面目虚浮,有因色欲过度,阴虚气越而致者,宜六味地黄汤,或八味地黄汤,或加减八味丸。若因劳倦伤脾,气虚不敛而面目虚浮者,宜参苓白术散、归脾汤,或十全大补汤。若因饮酒过度,湿热上聚而面目浮肿者,宜葛花解酲汤,或七味白术散。若因泻痢不止,脾肾气虚而面目浮肿者,宜胃关煎,或温胃饮。若因食饮不节,阳明壅实,二便秘结而头面满胀者,宜廓清饮。惟小儿多有此证,甚者宜木香槟榔丸下之。若阳明实热,胃火上浮,或烦热干渴而头面浮肿者,宜抽薪饮,或白虎汤,或大厘清饮利之。 一、水肿而浮,或眼下有如卧蚕者,此水气之为病也,论治详肿胀门。 一、面鼻粉刺、雀斑诸方,俱列因阵八七之后。
《病源论》云∶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葛氏方》治喉口中及舌生疮烂方∶含好淳苦酒即愈。 又方∶锉黄柏,恒含之。 又云∶若口表里皆有疮者方∶捣白 荷根,酒渍含汁。 《录验方》治口中十二病,或肿;或有脓血;或如饭粒,青白黑起;或如鼠乳;或有根下断甘草 桂心 生姜 细辛(各一两)凡四物,淳苦酒三升,煮取一升,适寒温含之。 《千金方》治口热生疮方∶升麻(六分) 黄连(二分)上二味,筛,绵裹,含咽汁,亦可唾去之。 又云∶口中疮久不瘥,入胸中,并生疮三年以上不瘥方∶浓煮蔷薇根汁,冷,稍稍咽之。冬用根,夏用茎叶。 论云∶凡患口齿有疮,禁油、面、酒、酱、咸、酸、腻、干枣。瘥后七日慎弥佳。蔷薇根为入生蜜二合,旋旋含之吐之。)又云∶舌上疮方∶猪膏(一斤) 蜜(二升) 甘草(如指三寸)上三味, 咀合煎,相得;含枣大,稍稍咽之,日三。 《经心方》治口疮久不瘥方∶枣膏三斤,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五升。数洗愈。 《随时应验方》口疮方∶干姜火炙,口中含,吐热水尽,即瘥。 《龙花妙方》口疮方∶含矾石,吐去水,良。(今按∶《博济安众方》∶以白矾锻石涂之。)又方∶以井水,日三漱,弥好。 《崔禹锡食经》口疮方∶食石 良。 《博济安众方》疗口疮舌硬语不得方∶白矾石(一分) 桂心(一分)上为末,安舌上即语。 《范汪方》治人口生疮方∶杏子(一枚) 黄连(一节) 甘草(一寸) (今按∶《本草》∶甘草一尺者重二两为正,仍一凡三物,冶下筛,绵絮裹之,纳着口中含之,含汁稍咽之,已用验。 《集验方》治口中生疮方∶取黄柏削去皮,作如鸭舌含之,咽汁,弥好。蜜渍含亦佳。 《效验方》治口烂疮无复皮方∶黄连(三分) 附子(一分) 榆皮(三分)凡三物,冶筛,和蜜,绵裹如杏子和之;药味尽吐出,更含。
《大全》曰∶产后小便数者,气虚不能制也。
夫小儿在胎之时。其母将养伤于风冷。邪气入于胞中。伤儿脏腑。故儿生之后。邪犹在儿腹 治小儿 啼。或吐泻。腹胀胸满。牡蛎散方。 牡蛎(一分烧为粉) 伏龙肝(一分细研)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苍术(一分锉炒熟) 麝香上件药。于木臼内捣。细罗为散。每服半钱。研陈米泔澄清。煎竹茹汤调服。量儿大小。 增 治小儿 啼不止。牛黄丸方。 牛黄〔二(一)分细研〕 代赭(三分) 牡丹(三分) 麝香(一钱细研)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下两丸。 治小儿 啼。惊痫。腹满。不乳食。大便青白色方。 马齿白矾(烧半日)上细研。以枣肉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下一丸。 又方。 上以新马粪一块。绞取汁。与服之。 又方。 烧猪粪。以沸汤淋取汁。看冷暖浴之。并与少许服之。 又方。 上取腊月缚猪绳。烧灰细研。以温水服半钱。 又方。 上取桐子仁末。温水调半钱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