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条文:带起少阳带脉穴,绕行五枢维道间,京门之下居□上,周回季胁束带然。 注:[1]足少阴之正脉,出于然谷,循内踝后;其别者入跟中,上□内, 至腘中,别走而合太阳,上至肾气穴穴,当十四椎内,与足少阴冲脉会, 外与足少阳带脉合会,而不与冲脉偕行,出于季胁, 属少阳带脉穴也。 [2]故『难经』曰:带脉者,起于季胁也,回身一周者, 谓起于足少阳带脉穴,循行五枢穴维道穴,不行居□穴,回行如带, 故曰带脉也。 %
方见惊门 治痰涎壅盛昏闷不省人事
(丹溪) 治疝气疼痛。 吴茱 枳壳 栀子 棠球子(即山楂之小者。俱炒用。) 荔枝核 等分为末,空心长流水而破症(丹溪始于湿栀子,虚而发实黑栀束之寒
(人)入解胃腑热毒金汁(专入胃)。系取粪入镡。埋于土内。三年取出。莹清如水者是耳。味苦气寒。置于土中。时久得其土气最浓。故能入胃。大解热毒。凡湿热时行。毒势冲迫。势危莫制者。用此灌之。下咽稍减。以其气味相投。故能直入其巢而破其毒耳。(的解)即初生小儿周时内毒气方张。用此服一二分。既能化毒。且能免后痘疹。此最灵验。但禀体气寒。体瘦色白者。不可误用。恐其反夺天真耳。不可不审。灌花用此最良。
治积热。疮疡 肿。作痛烦躁。饮冷。脉洪数。或口舌生疮。或疫毒发狂。 黄芩 黄柏(炒) 黄连(炒) 山栀(各一钱半)作一剂。水二钟。煎七分。热服。
治恶疮,刀斧伤见血。白锻石末不以多少,韭菜汁调,阴干为末。少许敷上,擦少血止便安。如肠溃出,桑白皮线缝合,罨之,帛系定,效。 又方 晚蚕砂生用为末,掺匀绵裹之,随手疮愈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