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寸白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寸而色白,形小褊。因腑脏虚弱而能发动。或云饮白酒,以桑树枝贯串牛肉炙食,并食生粟所作。或云食生鱼后,即饮乳酪,亦令生之。其发动则损人精气,腰脚疼弱。 又云∶此虫生长一尺,则令人死也。
〔志曰〕作铁华粉法∶取钢 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丸散咸味
苦、辛,有小毒。生寒,熟温。入足厥阴经血分。专治风湿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软弱。 蜜、酒拌蒸,晒九次用。或捣汁熬膏,加生地、甘草、白蜜收之,酒调下。生捣汁服,令人吐。阴血不足,脾肾两虚,二者禁用。
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 歧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乾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帝曰:何以得之? 歧伯曰:肺者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乃生痿躄。故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为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疾使内也。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帝曰:何以别之?歧伯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帝曰:如夫子言之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 歧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帝曰:治之柰何? 歧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气,则病已矣。 帝曰:善。
(方见卷一上治气门四君子汤附方)加天麻方 治暴死,(卒然而倒,不省人事。)口噤,吐沫。(风燥则筋急,故令口噤,吐沫者,风盛气涌使然,乃风来潮汹之象。)身体温暖。(风为阳邪,故令身体温暖。)脉来虚大。邪气虚而正气虚也。 脉虚而以辛散之剂驱风,则恹恹之气必绝,非其治也。故用参术苓草之甘温者,急固其气。
(附论)夫手阳明支脉入于齿。风邪客于经脉。流滞齿根。肿脓汁出。愈而更发。谓之齿漏疳也。 方棘刺散 (出圣惠方)治齿漏疳。脓血出。齿龈宣露。气臭不能饮食。 棘刺(半两烧灰) 青葙子(三两) 当归 干姜(炮炙锉) 香附子 鸡舌香 细辛 川升麻(青黛散 (出百选方)治齿露疳。出脓水不止。 青黛 胡桐泪 胡黄连 芦荟(各半两) 虾蟆(一枚烧灰) 麝香(一分) 上同为末。研匀。 麝香散 (出百一选方)治齿漏。疳虫蚀齿。龈臭烂。 麝香 青矾(烧赤) 黄矾(烧枯各一分) 芦荟(半两) 上同于乳钵内。细研为散。 先以绵拭龈丁香散 (出圣惠方)治齿露疳宣露。及骨槽风。脓血不止。 丁香(一分) 生地黄(五两以竹刀子切于铜器内令黑色) 干虾蟆(一分炙) 莨菪子(半两炒之。 有铜青散 (出圣惠方)治齿露疳。 铜青(两字) 谷精草末(二钱) 砒霜(半钱) 马齿苋灰(二字) 上于乳钵内研令细。临卧时即鲫鱼散 (出圣惠方)治齿漏疳宣露。脓血出。 大鲫鱼(一枚) 砒霜(一分) 干地黄末(一两) 上将割破鲫鱼腹。去肠。入砒霜及地黄末。 钱。 神功丸 (出东垣兰室方)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疳蚀牙。齿肉将脱。牙齿落。血不止黄连(去须择净秤一两酒洗) 缩砂仁(半钱) 生甘草(三钱) 藿香叶(一钱) 木香(一钱)同为细末。水及血崩者。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