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膏肓 穴,无所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失志等症。取穴之法,正坐,曲肘,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得摇动,从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头,其间当有二肋两开,灸中间,根据胛骨之里,肋间深处是穴,骨容侧指许,摩筋肉之表,肋骨空处按之,但觉牵引骨节动,须灸胛中各一穴,至六百壮,多至千壮,当觉气下砻砻然如水状,亦当有所下出,若无停痰宿饮,则无所下也。若病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一臂,同前灸之也。求穴大较,以右手从左肩住指头,表所不及者是也。左手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正坐,但伸两臂亦可,伏衣 上,伸两臂令人挽两胛,使相离,不尔,胛骨遮穴不可得也,所伏衣 ,当令大小常定,不尔则失其穴。此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身体平复,其穴在五柱之上,四柱之下,横去六寸许,相准望取之。 论曰∶昔秦缓不救晋侯之疾,以在膏之下,肓之上,针药所不及,即此穴也。孙真人笑,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 难遣,若能用心得而灸之,无疾不愈矣。明载于此,学人仔细详审,根据法取之,无不得其真穴也。一法,医者先自坐,以目平正,却于壁上,以墨作一大圈,却令患者正坐,常使其目视圈,无得斜视别处,此良法也,令灸人正坐,曲脊伸臂根据法,医者以指揣后脊骨一节为一寸,自一柱至五柱,逐一以墨点记,令上下端直分明,且人有颈骨者,亦有无者,当以平肩为一柱是也,以四柱至五柱,用秆心比量两柱上下远近,折为三分,亦以墨点脊上柱间,取第四柱下二分微多,五柱上一分微少,用笔点定,横过相去六寸之中,左右以为两穴交下远近之准,大要两柱上下,协议身寸,一寸三分七厘微缩,有无大段长短不同以参者。《甲乙经》自大杼至尾 骨作二十一柱,量三尺之数,分之若柱节分明,纵之尺寸不同,穴以柱数为定。若人肥大背浓,骨节难寻,当以平齐十四柱命门穴为准,上自大杼,下至命门,折为一十四柱,每柱一寸三分,合其穴无不真也。
陈皮 紫菀 麻黄(去根) 杏仁(制) 当归 桂心 甘草 黄芩(各等分)上 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热服。
〔害〕胶性粘腻,胃弱作呕吐者勿服。脾虚食不消者,亦忌之。 〔利〕甘咸平,清肺养肝,滋肾补阴,止血去瘀,除风化痰。 驴皮主风,善理风淫。取其乌色属水,以制热则息风之义。润燥定喘,利大小肠,调经安胎,又兼治利,伤暑伏热成痢者必用。妊娠血痢尤宜。大抵补血与液,为肺、大肠要药。 乌驴皮胶。功用略同。 黄明胶,即牛皮胶。甘平补阴,润燥活血,功同阿胶,可以权代。补虚用牛皮胶,去风用驴皮胶,同葱白煮服,可通大肠,痈疽初起,酒炖分服四两,则毒不内攻。 〔修治〕山东东阿县,东北六十里有阿井。自十月至二三月,收取乌驴皮。用野狼溪河纯阳水,浸四五日透,去毛洗刮洁净,入铜锅内,用阿井至阴之水熬煮,时时搅之,恒添水至极烂。提去浮面渣秽,待极清熬成膏,对光明透照,如琥珀色或光如壁漆黑色气味清香,并无皮臭臊气,夏月亦不温软,陈者良,此真阿胶也。 驴皮胶,取乌驴皮,浸消熬胶。黄明胶,用黄牛皮,浸消熬膏。其气浊臭,而不清香。 今市中胶物,制作不精,故不堪用。今方法用面炒成珠,化痰,蛤粉炒止血,蒲黄炒或童便和化,以解其气。如真阿胶,得趋下至静之性,凡血热则沸郁妄行,诸见血症,遇此即止。 故用水溶化为佳。炒珠,恐乱其性也。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呕,盖济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瘀浊及上逆之痰也。
苦参(六钱) 地肤子(二两) 川椒(一钱五分)
(治小儿竹衣胎 。凡无皮脓血淋漓。及胎中遗毒。赤剥杨梅等疮。并治妇女为丈夫疮所过。结毒之气。渐至阴户湿烂。流血不止。沿至产门。外绕肛门。肿硬溃脓。出水不疼痛不堪。将此药搽之。每一小便。势必冲去。须要勤搽。渐渐自愈。极验如神。若毒者。配入珍珠一钱五分。西黄一钱。其效更捷。)大冰头(五分) 紫甘蔗皮(烧存性取净末) 粉口儿茶(各五钱) 真绿豆粉(要炒燥) 浓川黄甘石(火 一两黄连汁内淬三次童便内淬四次) 赤石上共为细末。用麻油入鸡子黄。煎黑。去黄。候冷。调搽。即愈。假如麻油二两。入鸡子黄
夫风邪客热在皮肤。遇风寒所折。则起瘾疹。热多则色赤。风多则色白。甚者痒痛。搔之则 治风皮肤瘾疹。及风热生毒疮。卷柏散方。 卷柏(一两) 犀角屑(半两) 天竹黄(半两)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赤箭(半两)本浸去皮骨炙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食前。以薄荷汤调下二钱。忌热面鸡猪鱼蒜等。 治风瘙。皮肤瘾疹。赤腆瘙痒。随搔生疮。悉宜服丹参散方。 丹参(一两半) 人参(一两去芦头) 苦参(一两锉) 雷丸(一两) 牛膝(一两去苗) 防风(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煎甘草酒放温。调服二钱。 治风毒热气。上冲头面。及皮肤生瘾疹。搔痒成疮。心神烦燥。不思饮食方。 枳实(一两麸炒微黄) 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 苦参(一两锉) 人参(三分去芦头) 独活(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温酒下三十丸。 治诸热风毒。气冲出皮肤。搔即瘾疹赤起生疮。兼有黄水结为脓窠痛。悉主之。升 麻膏方。 川升麻(一两) 犀角屑(一两) 白蔹(一两) 漏芦(一两) 枳壳(一两) 连翘(一两)蛇衔石(一两) 蓝叶(一两) 川芒硝(一两) 黄芩(一两) 栀子仁(一两) 蒴KT根(一两两) 玄参上件药。细锉。以竹沥三升。拌令匀。经一宿。以成炼猪脂二斤。都煎。候白蔹色焦黄。 绞 治风疹痒闷。搔之汁出生疮。洗汤方。 苦参(五两) 漏芦(五两) 枳壳(五两) 白蒺藜(五两) 楮树茎叶(五两)上件药。细锉。以水一斗。煎至二升。去滓。以绵蘸拭痒处。日七八度瘥。 治风瘙瘾疹。遍身皆痒。搔之成疮方。 茵陈(五两生用) 苦参(五两)上细锉。用水一斗。煮取二升。温热得所。蘸绵拭之。日五七度差。 又方。 蚕砂(一升)上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温热得所。以洗之。宜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