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甘露饮 治血虚胃热。 枇杷叶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黄芩 石斛(各一钱) 甘草(五分) 枳壳(八分) 柴胡疏肝散 治肝气左胁痛。 柴胡 陈皮(各一钱二分) 川芎 赤芍 枳壳 醋炒香附(各一钱) 炙草(五分) 栝蒌散 治肝气燥急而胁痛。 大栝蒌(一枚连皮捣) 甘草(二钱) 红花(七分)水煎服 清空膏 治肝经风热入升为头痛。 羌活 防风(各六分) 柴胡(五分) 黄芩(一钱二分) 川芎(四分)炙草(一钱) 薄荷(三分) 酒炒黄连(六分) 芍药甘草汤 治木侮土而腹痛。 酒炒白芍(三钱) 炙甘草(一钱五分) 奔豚丸 治小腹气结作痛。 川楝子(一两) 茯苓 橘核(各一两五钱) 肉桂(三钱) 附子 吴茱萸(各五钱)荔枝核(八钱) 小茴香 木香(各七钱) 橘核丸 通治七疝。 盐酒炒橘核(二钱) 小茴香 川楝子 桃仁醋炒香附 山楂(各一两) 木香 红花(各五钱)以神曲三两。打糊为丸。 二陈汤 治胃经寒痰。 半夏 茯苓 陈皮(各一钱) 炙草(五分) 生姜(二斤) 大枣(二枚) 橘皮竹茹汤 治气郁火冲呃逆。 陈皮(二钱) 竹茹(一团) 半夏 人参 甘草(各一钱) 暖肝煎 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 当归 枸杞(各三钱) 茯苓 小茴香 乌药(各二钱) 肉桂 沉香(各一钱) 加姜(三斤) 蝉花无比散 治目赤肿痛。 蝉蜕(二两) 羌活(一两) 川芎 石决明 防风 茯苓 赤芍(各一两五钱)白蒺藜(八两) 炙甘草 当归(各三两) 米泔浸苍术(一两)为末。开水服。 一柴胡饮 治外有邪而内有火。及肝燥胃渴。 生地(三钱) 白芍(二钱) 黄芩(一钱五分) 柴胡 陈皮(各八分) 甘草(五分) 柴芩煎 治内火上冲。或为痢疟头痛诸症。 柴胡(二钱) 黄芩 栀子 泽泻(各一钱五分) 木通 枳壳(各一钱) 左金丸 治肝气痛。 川黄连(一钱) 吴茱萸(七分) 消瘰丸 治瘰 。初起即散。久服亦消。 蒸元参 醋 牡蛎 蒸川贝母(各四两)蜜为丸。每服三钱。 五痿汤 治五脏受热而痿。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炙草(四分) 当归(一钱五分) 苡仁(三钱) 麦冬(二钱) 黄柏 知母(各五分) 四物汤 逍遥散 六味地黄汤 和中丸 止嗽散 四君子汤 小柴胡汤 四逆汤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以上诸方俱见卷一) 七福饮 (见心部方)
〔补中〕 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消痰〕 和胃二陈汤 夏 陈 苓 草 炮姜 砂仁 枣〔消导〕 大和中饮 楂 朴 枳 夏 陈 干姜 泽泻 木香麦芽 砂仁〔温中〕 理中汤 见一卷中风。 〔去寒〕 温胃饮 白蔻 人参 泽泻 益智 砂仁 浓朴 甘草 干姜 姜黄 黄 陈皮〔开郁〕 神香散 丁香 蔻仁〔酒伤〕 葛花解酲汤 见一卷湿。 〔补阳〕 四维散 人参(四两) 附子 炮姜(各二钱) 乌梅(五分) 炙草(一钱) 水拌蒸,烘干再研,每服二钱。 〔肾阳〕 二神汤 故纸 肉蔻 枣肉 姜汁 加吴萸、五味,名四神汤。 〔温中〕 八味理中丸 理中加茯苓 麦芽 神曲 砂仁〔痞满〕 枳实消痞丸 枳实 黄连(各五钱) 浓朴(四钱) 苓 术 姜 草 夏 麦芽(各二钱)〔痞热〕 生姜泻心汤 芩 连 参 草 夏 干姜 生姜 大枣〔补脾〕 异功散 见一卷中风。 〔导滞〕 小承气汤 见一卷温。 〔升阳〕 举元煎 参 (各三钱) 术 草(各一钱) 升麻(五分) 姜枣 水煎。 〔胆热〕 温胆汤 见一卷温。加 人参 远志 枣仁 熟地 名十味温胆汤。 〔吐酸〕 戊己丸 黄连 吴萸 白芍〔胁痞〕 黄连泻心汤 黄连酒炒,水煎服。 〔虚热〕 安胃饮 见本卷脾胃。 〔虚寒〕 养中煎 参 苓 姜 草 山药 扁豆〔虚痞〕 治中汤 参 术 姜 草 青 陈 半 加生姜。 〔思伤〕 归脾汤 见二卷劳瘵。 〔去湿〕 平胃散 见一卷中风,加扁豆、木通,名加味平胃散。 〔湿泻〕 胃苓汤 见一卷中风。 〔胃气〕 调气平胃散 见一卷中风。 〔胃火〕 泻火散 见一卷火。 〔清胃〕 太清饮 知母 石斛 木通(各一钱半) 石膏(三钱) 麦冬(二钱)〔食积〕 消食丸 楂肉 神曲 麦芽 萝卜子 青皮 陈皮 香附(各二两) 阿魏(一两)〔补元〕 参术膏 人参 白术
治产后血晕,及儿枕疼痛,恶露不行,脐腹 痛。 牡丹皮 当归(洗焙) 白芍药 延胡索 干漆(炒令烟尽) 羌活(去芦头) 独活 香附子((炙) 鬼箭(以上件为细末。每服二钱,水酒各半盏,煎至七分,温服食前。
味平,入厥阴肝经。养阴荣木,补血滋肝,止胞胎之阻疼,收经脉之陷漏。最清厥阴之风燥,善调乙木之疏泄。蛤粉炒,研用。
贯众,味苦,气微寒。有小毒。入阳明胃经,亦入心、入肺。祛诸毒,理金疮恶毒,杀三虫,去寸白虫,仍除头风,更破症瘕,尤祛时气,亦止心疼。此物有毒而能去毒,所谓以毒攻毒也。人家小缸内置贯众一枝,永无疫 之侵,然须三月一易为妙,否则,味散无益耳。 或曰解毒用贯众,不可用贯众以祛毒,以贯众能消毒于毒之未至,不能逐散于毒之已成也。 是未知贯众矣。贯众实化毒之仙丹,毒未至,可以预防;已至,可以善解;毒已成,可以速祛,正不可以前后而异视之。惟毒来之重,单用贯众,则力薄势绝,必须佐之以攻毒之药,始易奏功耳。
风温汤 治春月伤风,发热汗多,不可妄散。玉竹、料豆、甘草。此方百益先生及先大人常用。 至宝丹 犀角、朱砂、雄黄、琥珀、水安息香膏、玳瑁各一两,龙脑、麝香各一钱,牛黄五钱,金银箔各十五斤。为极细末,将安息香膏重汤煮,入诸药研和。分作百丸蜡包,临服剖开,参汤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