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拾遗》)【释名】时珍曰∶此山岩土石间所出泉,流为溪涧者也。《尔雅》云∶水正出,曰滥泉;悬出,曰沃泉;仄出曰 泉。其泉源远清冷,或山有玉石美草木者为良;其山有黑土毒石恶草者不可用。陆羽云∶凡瀑涌漱湍之水,饮之令人有颈疾。 颖曰∶昔在浔阳,忽一日城中马死数百。询之,云∶数日前雨,洗出山谷中蛇虫之毒,马饮其水然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霍乱烦闷,呕吐腹空,转筋恐入腹,宜多服之,名曰洗肠,勿令腹空,空则更服。人皆惧此,然尝试有效。但身冷力弱者,防致脏寒,当以意消息之(藏器)。
治疔之仙药也。 白菊花(四两) 甘草(四两水煎顿服,渣随即再煎。重者不过二剂,即消,至稳至效。一切消疔之剂,皆不及此。
治白漏不绝方。 白马蹄 赤石脂(各五两) 禹余粮 乌贼骨 龙骨 牡蛎(各四两) 附子 干地黄 当归(各三两) 甘草(二两) 白僵蚕(一两)上十一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九升,分六服,日三,即愈。
治疟疾寒热,乃圣药也。 好信 硫黄(各等分)上同研末,用绯红绢子,手捻一捻放绢上,裹如豆大,细丝练系缠数遭,系定用剪子剪下,勿得不系紧,恐有药失,每服一丸,星全新水送,空心服,无得人知,如服药先一日夜服,至明正发日早,勿令人知,去无人知静处避之,或庙宇内亦得。
味咸,平,无毒。主赤白毒痢,蛊毒下血,五野鸡病,恶疮。生东海,一如蛇,常在水中浮游,炙食,亦烧末服一、二钱匕。
治刀斧伤 用锻石包裹,定痛止血,立瘥。 又方 用五月五日,采露草一百种,阴干,烧作灰,与锻石等分,以井花水和丸,烧白,刮敷疮上,止血生肌。 又方 用葵叶烧灰,或干叶为末,皆可敷。 又方 用琥珀屑敷之,止血生肌,疮口即合。 又方 用蟹黄及足中肉熬末,内疮中筋断亦可续。 又方 用晚蚕蛾为末糁上,白绢裹,止血生肌,随手疮合。 又方 用大黄、锻石等分,为末,一敷即效。或炒为粉红色敷。 又方 用桑柴灰敷。 又方 用白芍药一两,炒黄为末,酒调二钱服。或米饮调亦止痛。 又方 用绿豆粉新铁HT 内炒紫色,用新汲井水调稀,浓匀敷损处,贴以纸,将杉木片缚,立效。 治打扑有伤瘀血流注 用半夏为末,调敷伤处,一宿不见痕,效。 治瘀血流注紫黑,或伤眼上紫黑 用大黄为末,以姜汁调敷,一夜一次。上药一宿黑者紫,二宿紫者白矣。 治从高坠下,及坠马伤损 取净土和醋蒸热,布裹熨之,斯须痛止。 治 扑有伤口 嚼灯心罨之,血即止;或用冬青叶晒干为末,糁伤处,或细嚼敷上;或用姜汁和酒等分,拌生面贴之;或以桑根白皮捣汁擦之;或用霜梅捶碎罨疮口,免破伤风。 治破伤风 用病患耳中膜并爪甲上刮末,唾调,敷疮上,立效。 治破伤风牙关口紧、四肢强直 用鹭鸶头连尾,烧作灰,研,以腊猪脂调敷。 治破伤风浮肿 用蝉蜕为末,葱涎调敷破处,实时去恶水,立效。或用鱼胶一钱,溶化封之,又酒服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