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叙曰∶香港脚类伤寒,则察之难。香港脚能令人死,则治之难。一病而有二难,是非可以浅浅论香港脚矣。考方八首,同志者尚教我哉。
人参 苦杖 青盐 白术 细辛(各一两)上锉碎,作一服,水二碗,煎十沸,去滓,饮尽愈。
图psjzl56.bmp 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中见少宫土运。岁土不及。上宫与正宫同。少宫上临太阴。 至平化丰虫其养肉其政肃时起。 镇星、火。则为气之化同。邪毒不生是岁土在上。水在下。土胜水。天气盈。地气虚。当取化源。岁遇太乙天符。其气至平。 不真热岁半之前。其政湿。 岁半之后。其令寒。 初之气。自戊午年大寒日亥初。至是岁春分日酉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少角木。 客气条舒。风湿相搏。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宜调厥阴之客。 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 。间谷宜稻。则风不为邪。二之气。自春分日酉正。至小满日未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征火。客气少阴火。中见土运。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盛行。远近咸若。湿蒸相搏。雨乃时降。宜调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岁谷宜 。间谷宜豆。则热不为邪。三之气。自小满日申初。至大暑日午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征火。客气太阴土。中见土运。气与运符而行平气。天政布。 湿气降。地气迁。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附肿。胸腹满。宜调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 。间谷宜麻。则湿不为邪。是气也。无犯司气。四之气。自大暑日午正。至秋分日辰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宫土。客气少阳火。 中见土运。岁运得位。相火居之。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搏。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 肿。宜调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 之。岁谷宜玄。间谷宜豆。则火不为邪。五之气。自秋分日巳初。至小雪日卯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商金。客气阳明金。中见土运。土生金。金得位。惨令已行。寒露下。霜雪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宜调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岁谷宜玄。间谷宜黍。则燥不为邪。终之气。自小雪日卯正。至大寒日丑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羽水。客气太阳水。中见土运。水当其位。湿土合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患关节禁固。腰 痛。寒湿持于气交而为疾也。宜调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岁谷宜玄。间谷宜稷。则寒不为邪。此六气之化也。气交之化。岁有水郁。治宜折之。皆随胜气。安其屈伏。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此其道也。
治产后三日至七日腹中余血未尽,绞痛强满,气息不通方。 生地黄(五两) 生姜(三两) 大黄 芍药 茯苓 细辛 桂心 当归 甘草 黄芩(各一两半) 大枣(二十枚)上十一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三。
肘后疗牛疫病方。 取獭屎三升,以沸汤淋,取汁二升灌之良。 又疗牛马六畜水谷疫病方。 取酒和麝香少许和灌之。 又疗六畜脊疮焦痂方。 以面糊封之,即落。 又疗牛胀方。 以猪脂和小儿屎,灌口瘥。 又疗牛吃苜蓿草,误吃地胆虫,肚胀欲死方。 以研大麻子灌口瘥,吹生葱亦佳。 救急疗犬疥方。 蛇皮烧灰和粥与吃瘥。(出第九卷中)。
(王焘《外台秘要》 治痴癫病痰迷心。)雄黄 雌黄 冰片 牛黄(各五分) 人言(四分) 生山栀(二十枚) 急性子(一钱) 生绿豆(一百八十粒) 先将绿豆冷水洗去皮,同余药各生晒干为末。大人用七分,十五六岁者用四分。或粉面糕饼令其食,少顷吐出顽痰为妙。晚以稀粥补之。 霹雳散治痴癫病,涌吐风痰泄浊阴。(《内经》癫病分骨、筋、脉三种,《难经》谓“《重阴者癫”。明系痴癫是脏病,多由肝经风痰上逆于心,迷乱神明,故宜涌而吐之,破泄阴霾之气。)雌雄西黄冰急性,人言绿豆山栀寻。(重用绿豆、山栀,所以解砒毒也)。若然不吐吞糕饼,鼓舞阳明气上临。(方中虽用绿豆解人言毒,然有服之其毒内攻而不吐者,又必以食物,如粉面糕饼鼓舞胃气,则无不吐者矣。山栀轻扬上浮,急性子下气透骨,雄黄入肝之阳分,杀精辟邪,雌黄入肝之阴分,祛风杀虫,牛黄入肝脏,引风外出,冰片入骨髓,搜风可尽,人言燥烈劫痰善吐,刚猛毒药,无微不入,即有固结顽痰,亦必倒仓吐出,其神明得以归舍而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