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浓朴 槟榔 木香 枳壳 青皮 陈皮 甘遂 大戟
味苦、甘,微温,无毒。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疗失溺不节,男子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少气,目暗,坚脊,利俯仰,女子伤中,关节重。一名百枝,一名强膂,一名扶盖,一名扶筋。生常山川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萆 为之使,恶败酱。 今山野处处有,与菝 相似而小异。其茎叶小肥,其节疏,其茎大直,上有刺,叶圆有赤脉。根凹凸 如羊角细强者是。 〔谨案〕此药,苗似贯众,根长多歧,状如狗脊骨,其肉作青绿色,今京下用者是。 陶所说,乃有刺萆 ,非狗脊也,今江左俗犹用之。
产后恶露过多不止,用伏龙肝二两,煎汤澄清,烊入阿胶一两服之。如不应,加人参。方出沈尧封《女科辑要》。
香港脚之病,由人体虚,温湿风毒之气先客于脚,从下而上,动于气,故名香港脚也。江东岭南,土地卑下,风湿之气易伤于人。初得此病,多不即觉,或先无他疾,而忽得之,或因众病后得之。此病初甚微,饮食嬉戏,气力如故,当熟察之。其状∶从膝至脚有不仁,或若痹,或淫淫如虫冲,或微肿,或酷冷,或疼痛,或缓纵不随,或有挛急;或有至困能饮食,或有不能食者,或有见饮食而呕吐、恶闻食臭者;或有物如脂,发于 肠,逆上冲心,气上者;或有举体转筋者;或壮热、头痛者;或心胸冲悸,寝处不欲见明;或腹内苦痛而兼下者;或言语错乱,喜忘误者;或眼浊,精神昏愦者。此皆其证候也。治之缓者,便上入腹,腹或肿,胸胁满,上气贲便死。急者,不全日;缓者,二、三日也。 其病既入脏,证皆相似,但脉有三品∶若脉浮大而缓,宜服续命汤两剂;若风盛者,宜作越婢汤加术四两。若脉转快而紧,宜服竹沥汤;若脉微,宜服风引汤二三剂。其紧快之脉,是三品之最恶脉也。脉浮大者,病在外;沉细者,病在内。皆当急治之。治之缓慢,则上气便死也。
陈无择曰∶产后乍寒乍热,荣卫不和,难以轻议。若败血不散,岂止脾肺二脏。大抵一阴闭一阳,即作寒热。阴胜故寒,阳胜故热。只可云败血循经流入,闭诸阴则寒,闭诸阳则热,血气与卫气解则休,遇再会而复作,大调经散,入醋煎佳。
原病式曰积饮留饮积蓄而不散也水得于燥则消散得湿则不消以为积饮土湿主痞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