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 涩。遍身涩滞。不滑泽也。枯。不荣生也。涸。不流通也。干。不滋润也。劲。不柔和也。皴揭。皮肤开裂也。
产后霍乱,由劳伤气血,脏腑虚损,不能运化食物;及感风冷所致,阴阳升降不顺,清浊乱于肠胃,冷热不调,邪正相搏,上吐下痢,名曰霍乱也。 生化六和汤 治产后块痛未除,又患霍乱。 川芎(二钱) 当归(四钱) 干姜(四分) 炙甘(四分) 砂仁(六分) 陈皮(四分) 藿香(四分) 茯苓(八分)姜引。 附子方 治产后吐痢霍乱,手足逆冷,问无块痛,服此方。 白术(二钱) 当归(二钱) 陈皮(四分) 干姜(四分) 丁香(四分) 甘草(四分) 人参(一钱) 附子(五分)研细末,粥饮调下二钱。 温中散 治产后霍乱,吐痢不止,无血块痛可服。 人参 白术 当归 浓朴 干姜 茯苓 草豆蔻姜引。 产后七日外,患霍乱,用六君子汤亦可治之。
味苦甘,微寒,入足太阴脾经。调和脏腑,涌吐浊瘀。
治诸渴不止,吐泻后口干无味,及病中昏闷,咽痛不利,心悸似惊,此药品味不寒不燥,用得其宜,暑月出路含化,则津液生而烦渴少,神效异常。 人参(去芦) 檀香(锉晒) 薄荷叶(三味各半两) 乌梅肉(薄切,用屋瓦慢火焙干)干葛 缩砂仁 百药煎 粉草(五味各一两)上除檀香不过火,乌梅肉别焙,余六味或晒或焙,仍同前二味研为细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或二丸,无时含咽。儿小者麦门冬熟水化服。
小儿素有痰饮,复因外邪凝结脾胃,故见呕逆,若疟疾或因汗下之后,表里无证,古法主清脾饮(如柴胡、黄芩、姜半夏、炙甘草、浓朴、青皮、槟榔、茯苓、草果、人参、白术、橘红、苍术,引用生姜)。 〔真按〕疟后痰饮,不必再用柴芩,但以化州橘红钱半,姜制半夏一钱,醋炒青皮五分,草果仁五分,土炒白术钱半,油浓朴八分,云茯苓三钱,炙甘草五分,不引。 痰盛者,加制胆星三分;饮盛者,加米泔浸炒苍术五分;体虚弱者,加炒党参钱半。
泻三焦六经诸火。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叶生竹上。故治上焦。)膈上如焚一服消。(连翘一钱五分。大黄酒浸芒硝甘草各一钱。栀子黄芩薄荷各五分。水一杯半。 加竹叶七片。主蜜一匙。煎五分服。)汪 庵曰。连翘薄荷竹叶。以升散于上。栀芩硝黄。以荡涤于下。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加甘草生蜜者。病在膈。甘以缓之也。张洁古减硝黄加桔梗。使诸药缓缓而下。留连膈上。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