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 卷之三药性微蕴 - 轩岐救正论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轩岐救正论

《轩岐救正论》- 卷之三药性微蕴 - 甘草

作者:萧京 朝代:明 阅读数:19人阅读

   别录载甘草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李东垣曰甘草气薄味浓。可升可降。阴中阳也阳不足者补之以甘甘温能除大热故生用则气平。补脾胃不足。而大泻心火。灸之则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除邪热。去咽痛。缓正气。养阴血。凡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缩者。宜倍用之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

   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王好古曰五味之用。苦泄辛散酸收咸敛甘上行而发。而本草言甘草下气。何也。盖甘味主中。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外可内。

   有和有缓。有补有泻居中之道尽矣。仲景附子理中汤。用甘草。恐其 上也。调胃承气汤。用甘草。恐其速下也。皆缓之之意。

   小柴胡汤有柴胡黄芩之寒。人参半夏之温。而用甘草者。则有调和之意。建中汤用甘草以补中而缓脾急也。凤髓丹用甘草以缓肾急而生元气也。乃甘补之意。又曰甘者令人中满。中满者勿食甘。甘缓而壅气。非中满所宜也凡不满而用炙甘草为之补。若中满而用生甘草为之泻能引诸药直至满所甘味入脾。归其所喜此升降浮沉之理也经云以甘补之以甘泻之。以甘缓之是矣李濒湖曰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敛神功而已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然中满呕吐酒客之病。不喜其甘。而大戟芫丸甘遂海藻。与之相反是亦优缓不可以救昏昧而君子尝见嫉于宵人之意欤。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轩岐救正论

上一节:白术

下一节:当归川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