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合补中、逍遥二方,加黄连、葛根、防风、石斛。 上方为肝木不平,内挟心火,致贼邪潜乘土部,因而睑胀睛疼。乃用升麻、柴胡、橘皮、防风、葛根解肌而正卫,人参、当归、黄 、甘草、白术,补虚而调荣,荣调卫正,自然风定火息,传、合之邪无有矣。但土既受克,余孽未必尽去,再以黄连、芍药靖其热,茯苓、石斛利其湿,则脾胃冲和,生生不已,胀痛如失。总名其汤曰冲和养正。 诗曰∶冲和养正归 葛,橘草升麻连芍药,苓术柴胡石斛增,北风虽厉人咸若。
治丈夫虚劳,五脏六腑伤败受冷,初作滞下,久则变五色赤黑如烂肠,钟乳粉 赤石脂(各三两) 矾石 干姜 苁蓉 桂心 石斛 五味子 泽泻 远志 寄生柏子仁 人参 白头翁 天雄 当归 石榴皮 牡蛎 龙骨 甘草(各二两)上二十味为末,蜜丸,酒服二十丸,日三,加至四十丸。此二方止痢神验。
照上口鼻出血各方治之。
味酸,温,无毒。主轻身益气,止渴。一名玉遂。生石上如松,高五、六寸,紫华,茎叶。
解毒升麻汤 治时毒表症防风 荆芥 薄荷 黄柏 甘草 金银花 玄参 茯苓 升麻 蝉蜕 荆防败毒散 方见痈疽溃疡 治同上 化毒丹 治时毒人气实者人参 玄参 青黛 甘草 牙硝(枯过各一两五钱) 茯苓(一两) 麝香 脑子(各五分)桔梗(一两)共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二丸小儿一岁者每丸分作四服薄荷汤化下 大黄汤 治时毒大便不利朴硝 大黄(各一钱) 牡丹皮 栝蒌仁 桃仁(去皮尖各二钱) 犀角散 治时毒经三四日不解毒不可下宜和解犀角 黄连 甘草 芍药 大黄(各等分)为末每服五钱水一钟煎服 连翘饮 治同上连翘 瞿麦穗 荆芥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赤芍 防风 柴胡 活石 蝉蜕 炙甘草炒 鼠粘子散 治同上鼠粘子 甘草 玄参 桔梗 黄芩 升麻 木通 ○一方加 防风 荆芥雄黄 银珠(各五分) 锡(五分) 皂角刺(七分洗夹) 水银(五分) 冰片 瓦上花(各一分)俱为末做成纸捻三条每早一条火熏在鼻孔内用被盖密口含冷水热再换治杨梅天 疳疮误食轻粉筋骨疼痛者金银花(三钱) 川椒 风枯(各二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五丸如筋骨疼加 连翘 乳香 没药(各五钱)治杨梅七日见效月明粉(五分) 雄黄(一钱) 银珠 朱砂 黄丹(各一钱) 龙脑(八分)面糊为丸每服七分好酒送下或白汤送下忌猪肉醋点方轻粉(五分) 胆矾(一钱) 杏仁(三钱)擂末搽疮上用纸封二日即愈治久患天 杨梅不痊其效如神胆矾(四钱七分) 枯矾(二钱八分) 水银(九钱五分)真香油不拘多少上三味共入油内不犯铁器研成膏子不见星 为度分作三分用之一日八钱二日五钱三日四钱 用药法每日巳时起至午时止将药入两手内左手擦右手心右手擦左手心其药陆续添擦之以十次为度一次擦百余遍如上身疮多则擦药多涂手心上绵纸包之下体多则擦药多涂足心上上下一般则平用之擦之后则仰卧手按肚脐以被盖之汗出为度俱食粥忌盐醋勿令大便桶上以手按腹行至三日后再用药洗之洗方苦参 艾叶 花椒 防风 荆芥 槐花 煎汤洗服药甘草 绿豆 天花粉 石膏 胆矾 连翘 黄芩 黄柏(各等分)水二钟先净洗后方用药二钱煎八分临卧温热服洗方防风 荆芥 白芷 川芎 何首乌 当归尾各等分煎汤洗患处杨梅防风通圣散山尾KT (多用) 防风(一撮) 皂角(七个) 三服后将三味常煎当茶服十日愈又搽方杏仁(去皮尖) 轻粉 等分研末调鹅胆汁搽即乌取通金纸盖上不干再抹治天 杨梅或熏或食药愈后明白先饮凉膈散改热一帖大黄 黄芩 黄连 黄柏 甘草 连翘 栀子(生) 石膏 活石(各三钱)水钟半煎一钟空心服之时加 朴硝(二钱)如生疮毒加 白藓皮 防风 荆芥 金银花 (各二钱) 皂刺(五分) 去朴硝 如吐红用凉膈散九味 去朴硝 加犀角 阿胶 如身弱去石膏 活石又方防风 木瓜 防己 生地 人参 川芎 米仁 风藤 藓皮 陈皮 赤芍药 熟地花粉冷饭洗水二罐煎一罐加酒行药合丸亦可治结毒此方甚妙 蟾酥丸杜仲 桑寄生 防风 地龙 活石 甘草 大黄 猪牙皂 羌活 黄柏(各二钱)为末每服加麝香一厘治杨梅天泡先饮凉膈散后服解毒散归须 玄参 甘草(各五分) 白芷 防风 皂刺 黄连 大黄(各一钱五分) 连翘 羌活连服四帖水 钟半煎八分渣水一钟煎六分如服蟾酥丸去大黄不服后五帖二日一帖去 大黄生地 加赤芍 栀子 活石 独活 连服断根以清无毒 杨梅天泡药丸轻粉(一钱纸焙去烟) 槐花(一钱炒过) 儿茶(一钱) 雄黄(三分) 黄丹(四分) 朱砂(五上为末饭糊丸分作九分三日服之以酒送下或米汤下先服败毒散二帖服十余日后服防风荆解轻粉毒方白藓皮 五加皮(各三钱) 牙皂(二钱) 大黄 金银花(各一钱) 山尾KT (四两)米仁(三先煎二次倾出服之渣再煎洗生杨梅天泡疳疮泻方大黄 金银花(各三钱七分) 大腹皮 赤芍药(各二钱五分) 归尾(二钱) 甘草(五分)芒 杨梅天泡风癣解毒丸防风 桑寄生 地骨皮 黄柏 杜仲 僵蚕 皂刺 木通 木瓜(各等分)研末饭和丸如桐子大早服十五丸午服二十丸晚服三十丸以后每次退五丸又退至十五丸止又根据前进如迟服至丸三四两如口破齿浮饮西瓜蜜水则止五宝丹凡人病遇杨梅天泡绵花等疮致成一切难以名状之疾或杨梅疮烂见骨经年不收口者或筋骨疼癣或皮好骨烂口臭难当及久年 疮不愈一切顽疮恶毒并皆治之钟乳粉(三分) 大丹砂(二分) 琥珀(五分)冰片(五分) 珍珠(二分半)上为细末每服五厘另入飞白霜二分半炒过合作一服每一料分作十二服每日用土茯苓一斤用水煎作十二碗去渣清晨以一碗入药一帖搅匀温服其茯苓汤须一日服尽不可别用汤水并茶日日如是服尽一料以十二日即愈或有不终剂而愈者如病重俱只须一料无不愈也忌鸡鹅牛肉房事一方钟乳粉(七分) 血红琥珀(二分) 冰片(二分) 大朱砂(一钱) 珍珠粉(一分)上为极末每服五厘以土茯苓为一二片取内白者煎汤泡前药服 硬饭头五六两捣烂水八九钟煎至四大钟用半钟调六厘空心服下其硬饭汤一日服三碗 末药搅匀入炒过小麦面一分每日用药六厘看人虚实或五厘或六七厘白茯苓一斤水十碗煎八碗去渣入丹药六厘封口上火略煨徐徐服之轻者三四服重者数服二七全愈 忌茶醋烧酒黄酒嗜欲辛辣牛羊鱼 鸡蛋 ○如疮在上每加桔梗二钱同土茯苓煎汤服 ○如疮在下加牛膝四两煎服 如服药转闷鲫鱼煮汤吃一二口即止○如疮痛甚者加乳香 没药各三厘与丹药同服痛 止早晨服一次 饭后服一次 巳时服一次午饭后 申时 日暮临后皆服药丹须瓷罐收用 ○如脓水太过加当归三钱 白芷钱半同煎一方 辨滴乳石法 滴乳石乃山岩中石髓滴成倒悬者惟云南川贵者佳其色白有纹入口嚼片时即化无滓便是一方琥珀 冰片 珍珠 朱砂 滴乳石(各五分)共研极末将土茯苓一斤捣碎煎汤三碗将前药每碗内入四厘清晨午间晚间各服一碗搅匀药末温服不得间断计十日即愈 此一料轻者可治二人极重者亦不必更服也惟滴乳石须极真如阳物蚀去加天灵盖五分入前药内服便能长出如鼻子蚀者亦然诚仙方也跋医方集宜病有原而其中于五脏六腑发于四肢百体莫不有表有里有经有络腠理者愈以汤熨血脉者愈以针石肠胃者愈以酒醪虚实之异症标本之异治精气血之异诊寒暑燥湿之异调浅深轻重之异剂是皆存乎其宜有能通于宜之说者即以视垣一方洞见症结尔奚不可长桑君之禁方知物元里公之五色奇咳曷以加焉不然刻舟而求剑按图以索骥执古之方不达医之宜非善医者也医方集宜之书乃丁氏先世遇神人所授也而竹溪先生复修明而表章之迨孙郡侯连侣先生以名进士司李吾泉李刑官也其一推一问一谳一决皆民命所关犹之乎治病者其一汤一剂一针一砭皆躯命所关也治民者法不得泥法亦不事宁上忤天子不晓畅民情炼达国体其所平反皆风裁之独断舆情之允协左之右之无不宜之有张释之于定国之风焉泉饮先生之和沐先生之德如服参术而先生所造福于泉之心未有已也以为泉俗之信鬼不如良医之多效临病而赛祷孰与对症而发药则医方集宜之书不可不传也于是命剞劂氏梓而广之业医者藉是以见仓扁养生者读此而尊生今而后泉人庶几无疾病与人亦有言但愿人勿病不愁药生尘此又刑期无刑之要归而医方集宜之本旨也 治下晚生王士彦顿首跋此江湄竹溪丁先生苦心济世之药书也诸方具备便宜而适于用温陵后学倪生细玩卒业焉起而叹曰神哉方乎道矣道在上为医天下之大人盐梅辛咸各有宜适道在下为神医活世之真人针灸补泄亦非宜不适虽然真人之医更堪以佐大人之所缺憾大人尚有犹病之事沟中之瘠真人偏能起瘠而肥转病而安然或者犹谓病未必安瘠未必肥将奈何曰病宜早治用药宜合症膏上肓下想当时老缓未得灸法灸则二竖安有不遁然今昔偏神缓又何也缓想亦料晋侯数尽故不下灸法便是神便是真人噫嘻真人总以济世为心苟此心真不为名高不为浓利将心地擘得玲珑理道勘得灵活则诊脉自然细腻施药自有神解虽不中不远矣且也有此活人心也地其后定有医天下之大人降而为吾孙子更堪以佐真人之所缺憾如莲侣先生者是先生之不朽竹溪公也竹溪公之有以孙也其虑我闽巫觋祷赛之弊风特推乃祖氏世泽而晋是书以砭之尤闽人之有以公祖也夫为刑官而不忍残民之生更多方以济民之生佛家之所谓大慈悲大弘愿者先生有焉即古之所谓耻纳沟咨犹病广播其道以跻世仁寿者其苦心亦不过尔尔则谓道之在下在上都在江湄丁氏之门也可 治下晚学生倪光远顿首跋 莲侣先生重刻医方集宜跋人亦有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是分隐显而为言也医 自轩歧轩岐显耶隐耶苏文忠公随处蓄善药施人曰人病得良药吾为之体蛭夫得药者人也而公为之体轻此必有合焉者矣知此则知良相良医之旨其隐显云乎哉窍深源精于方药而以卒叩头甚急难全其母寻亦废医然而究也咄咄书空相业亦不大显岂非医与相两失之耶狄梁公法药最高而忍辱用晦兴时浮沉终全三百年之唐祚医与相岂有妨耶此无他得良相良医之旨而善用之故随施而轻效耳莲侣先生吾乡之长者也先世阴德以医济人先生不敢忘世业司李泉州时刻医方集宜以行版留于泉今守三医复订而刻之或曰先生古循良也犹暇为此是兼才并举不为国政而妨其世业者也愚曰不然是政先生所以为循良耳等一济世之心而次第施之岂有殊念哉先生宦业光明后伟行且与梁公文忠公映照千古其即在此也夫其即在此也夫愚也幸与点订之役僭为之跋如此若夫先生性命之学超诣独注莫知其际则又擅出世大医王之宗焉此未暇悉也 教下李尚志何事甫拜跋
论曰肝藏血,与筋合,肝气和,则气血强盛,以行于筋膜,故骨正筋柔,气血皆从,若肝脏气虚,不能荣养,则为风邪所侵,搏于筋脉,营卫凝泣,关节不通,令人筋脉抽掣疼痛,以至眩闷口眼偏斜,皆其证也。 治肝气虚弱,风邪外侵,搏于筋脉,流入经络。筋脉抽掣疼痛。独活汤方独活(去芦头) 萆 细辛(去苗叶) 人参 牛膝(去苗切酒浸焙) 酸枣仁(微炒) 附子(炮裂去皮脐) 羚羊角(镑) 赤芍药 黄芩(去黑心) 茵芋(去粗茎)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 防己 桂(上一十五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三枚劈破,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一合,煎两沸温服,不拘时候。 治肝受风邪,筋脉抽掣疼痛。升秀丸方乌喙(炮裂去皮脐五两) 槟榔(三两) 防葵 槐胶(酒化为膏) 牛膝(酒浸焙各二两) 萆 (微炒) 泽漆 木瓜(去皮子切焙) 续随子(去皮别研如膏各一分)上九味。除槐胶续随子外,捣罗末再拌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温酒下三十丸,以知为度。 治肝脏风毒流注,四肢拘急,筋脉抽掣,百节麻木,身体疼痛,头目昏眩。天麻汤方天麻 独活(去芦头) 酸枣仁(炒) 薏苡仁 防风(去叉各一两) 赤茯苓(去黑皮) 芎 羚羊角(镑) 甘草(微炒锉) 桂(去粗皮) 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各半两)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薄荷少许,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治肝气攻注,遍身筋脉,抽掣疼痛,四肢无力。枸杞汤方枸杞子 海桐皮(锉) 白芷 苦参 防风(去叉) 甘草(炙锉)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 牛膝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肝风,筋脉抽掣疼痛,不得屈伸,恍惚多忘,或时恐怖。茯神丸方茯神(去木一两) 远志(去心) 人参 白僵蚕(微炒各三分) 白附子(微炮) 乳香(别研一两) 当上七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不计时候,渐加丸数。 治肝脏风冷,毒瓦斯攻注,筋脉抽掣疼痛,及一切筋寒之病。补骨脂汤方补骨脂(炒) 芥草 桂(去粗皮) 附子(炮裂去皮脐) 干姜(炮各一两) 干蝎(去土微炒一分)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二钱匕,水半盏,入酒半盏,葱白二寸,盐少许,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热服,猝转筋者,热酒煎服。 治肝风筋脉抽掣疼痛,肢节不利。牛膝酒方牛膝(去苗锉) 薏苡仁(各半斤) 酸枣仁(微炒) 赤芍药 附子(炮裂去皮脐) 干姜(炮) 柏子上九味。细锉和匀,用生绢袋盛,以好酒二斗浸七日,不拘时温饮一盏,旋添酒渍药,至味薄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