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御览》卷九百九十三 一名决盆。
葱煎水尽洗。即消。又赤小豆为末。醋调敷。又山栀(末) 飞面(各等分) 猪胆醋(各半) 薄调敷之。
补心脏劳极茯苓(白者) 丁香 诃子(各半两) 桔梗 芍药(白者) 羌活 甘草(各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用银耳环一只葱白一寸煎至八分通口服不拘时
四诊之法。惟脉最难。然亦惟脉为最可凭也。务必究明夫人迎气口。而求四经十二从。以通贯乎十二原。以达夫三百六十五气穴。三百六十五孙络。则凡经所谓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与夫四时之春弦夏钩秋毛冬营者。庶乎其得之矣。或曰如君言。若生若死。指下可立决也。余曰。是何难欤。沉微为里寒。浮数为表热。芤脉为失血。真藏为不治。皆确可凭信者也。客又曰。庸手俗术。固无论矣。至有当代称为名宿而邀求者。履满户外。 往往不能决生死于数日之间。脉岂有时不足凭耶。余曰。此又不然。譬如虚劳久病。脉本弦数无神。乃一旦回光返照。俗谓还阳。脉象反有起色、其实乃灯尽复明之征。倘前此一手延医。岂有不知之理。此古人所以必再参之于望闻问也。至于痛极而厥。脉细且沉。伤寒战汗。肢冷脉伏。室女经闭成干血劳。类乎胎脉。怪凭邪祟。脉必屡更。 又有素常之脉。别有一体。阴脉反阳。阳脉反阴。苟非悉其素体。虽十全上工。亦不得初诊而即知也。大抵应病之脉。按之即知。不应病之脉。又必详晰体认。不可失之毫厘也。或以余言为然耶否耶。
夫暑者,为少阴君火之主也。诸痛痒疮疡,痈疽肿毒,及胃烦热,嗌干咳喘,唾血泄血, 肿,肩胛皆内痛,心痛,肺胀,腹胀,郁闷。风温病多发,风伤于荣,温伤于卫。血为荣,气为卫。其脉两手多沉,自汗出,身重,多睡必鼾。三日以里,且宜辛凉解之,或辛温解之。如不已,表证未罢,大不可下。如下则胃中虚空。四日之外,表热入里,则谵语口干,发疹潮热,直视失溲者,十死八、九。肺金为病,人气在胸。及小儿疮疹丹 ,但发人气在腹。 白虎汤 桂苓甘露散 化痰玉壶丸 益元散 玉露散 石膏散
凡感受风寒,停留肺中,或劳力内伤,以致咳嗽声重,胸膈隐痛,颈项强硬,不能转侧,此肺痈也。久则鼻流清涕,咳吐脓痰,黄色腥秽,重则胸胁胀满,呼吸不及,饮食减少,脉洪,自汗,渐至咳吐痰血,寒热往来,形体消瘦,声哑喉痈,转为肺痿,此危症也。用大栝蒌一个,开一孔,内有子多少粒,用杏仁(去皮尖)照数配入,封好,外用黄泥包裹,烧红,烧至无烟取出,用物盖住,候冷去泥。又用川贝母,照栝蒌子粒数配入,共研细末,临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