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六气为病,风、热、湿、火、燥、寒,乃天之六气也。 风木厥阴,肝胆之气也。 诸暴强直,〔支〕痛 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
夫香港脚冲心之状。令人胸膈满闷。上气喘急。甚者。呕吐是也。盖风湿毒瓦斯。初从足起。 起凡气猝胸膈逆满。上气喘急。烦闷欲绝。急者死不旋踵。不可不速疗之也。 方半夏汤 治香港脚风毒发。不与人治。攻心即死。若居僻远无药物处。致毙为横已。 其要药常半夏(洗) 青木香 吴茱萸 木瓜子 犀角屑 大黄 生姜 橘皮(常须备之) 槟榔茯苓若猝竹叶汤 疗凡入八月。气自渐定。非意气大发者。作半夏独活汤。多唾或唾觉心忪者。心闷麦门冬(三两去心) 小麦(五合绵裹) 竹叶(切一升) 生姜(二两) 石膏(四两碎棉裹)茯槟榔汤 治寻常气满。三日两服一剂汤。 槟榔(七枚碎) 橘皮(一两) 浓朴(二两) 生姜(四两) 吴茱萸(二两) 上以水二升。 煮取木香丸 治香港脚冲心。常服补泻。预防发动。 木香(一两) 槟榔 大黄(锉炒一两) 桂(去粗皮三钱) 麻子仁(二两) 姜屑(一分)诃黎勒(煨去核) 枳壳(去瓤麸炒) 山茱萸 牛膝(酒浸切焙) 附子(炮制去皮脐) 萆(微炒) 芎 独活(去芦头) 羚羊角(研) 前胡(去芦头) 牵牛子(炒捣取粉各三钱)上为末立效散 治疗香港脚攻心。此方甚效。散肿气极验。及一切暴肿皆治。 大槟榔(七枚合子碎) 生姜(各二两) 橘皮 吴茱萸 紫苏(焙) 木瓜(各一两)上切。以犀角汤 治香港脚。若风热轻而毒瓦斯入胃。唯心闷烦热。索水洒胸面。干呕好叫唤。 气欲断绝犀角屑 木香 羚羊角屑 人参 竹茹 沉香(锉) 射干(各二两) 麦门冬(去心焙)赤茯粗捣筛。每再服。 汤浸去灵飞散 治香港脚冲心闷极者。 干蝎(全者炒一两) 巴戟天(去心一两) 阳起石(研细三分) 硼砂(去夹石者生研三分)真白焙)硫空心热上气急促。有此状者。尤宜服之。不计时候。 射干丸 疗肾虚风。香港脚冲心。疝气下坠。小便数。膝冷腰疼。时时心闷。气急欲绝。四肢射干(八钱) 昆布(八钱洗) 通草(四钱) 犀角(六钱屑) 杏仁(一两去皮尖炒) 汉防己(钱) 葶苈子(利。 空腹服。煮槟榔桑根白皮下更佳。忌生菜热麸荞麦蒜炙肉粘腻醋物。 犀角散 (出圣惠方) 专治香港脚冲心。烦喘闷乱。头痛口干。坐卧不得。 犀角屑(三分) 木香(半两) 槟榔(一两) 紫苏茎叶(一两) 沉香(三分) 杉木节(一两锉)去芦头)石膏两沸。 羚羊角散 (出圣惠方) 专治香港脚冲心。眼前暗黑不识人。 羚羊角屑(三分) 甘草(半两炙黄锉) 红雪(二两) 旋复花(半两) 川升麻(一两) 紫苏茎炒微黄去瓤)去滓。不茯苓汤 治香港脚毒上攻。心忪惊悸。心下肾满。 赤茯苓(去黑皮三两) 木香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 独活(去芦头各一两半) 犀角(镑)羚半)贝不拘时候服。 乌药平气汤 (三因方) 能治香港脚上攻喘满。及五脏偏胜。诸气不和。喘咳奔冲。坐卧不安。 乌药(去木) 人参 白术 川芎(一方用川乌不用川芎) 当归 茯神(去木) 甘草(炙)白二枚锡十全丹 (出永类钤方) 能治香港脚上攻。心肾相击足心隐痛。小腹不仁。烦渴。 小便或秘。或苁蓉(酒浸) 石斛(酒浸) 狗脊(炙去毛) 萆 茯苓 牛膝(酒浸) 地仙子 远志(去子大。 每服朴硝汤 治香港脚攻心闷乱。 朴硝(研) 柴胡(去苗根三分) 芍药 旋复花(各半两) 生姜(切半两) 桑根白皮(炙锉三贴。 每贴九味木香丸 治香港脚冲心。胸膈烦满。喘急呕吐。 木香 诃黎勒皮 桂(去粗皮) 枳壳(去瓤麸炒各二两) 芍药(焙) 柴胡(去苗各二两半)丸。如梧桐子赤茯苓丸 疗香港脚上冲心狂乱闷者。 赤茯苓(一钱三分) 汉防己(八两) 芍药(一钱) 槟榔仁(一钱三分) 甘草(八分炙)郁李筛。炼蜜和丸冬则益。 葶苈丸 疗香港脚冲心。肺气喘急。及水气卧不得。立验。 曹州葶苈子(四分好者纸上炒令紫色别捣如膏裹两瓦子合床脚下漉去油) 甘草(四分炙)杏去皮小为散。合研五常服方白蒺藜子(取一大升捣去角簸去浮秕炒黄色) 五味子(八分) 牛膝(八分) 枳实(八分炙)参(八分不如梧桐子大。 食。忌沉香散 (出圣惠方) 能治香港脚冲心。烦闷喘促。脚膝酸痛。神思昏愦。宜服之。 沉香(一两) 赤芍药(一两) 紫苏茎叶(一两) 木通(一两锉) 吴茱萸(半两汤浸焙干炒)入生姜半分黑豆生姜汤 (出圣惠方) 专治香港脚冲心。烦闷气喘。坐卧不得。 黑豆(一合) 生姜(切一两) 杉木节(二两) 沉香(一两) 紫苏茎叶(二两) 槟榔(二两)并诸药煎至旋复花汤 治香港脚冲心。烦闷至甚者。 旋复花 赤茯苓(去黑皮) 犀角屑 紫苏茎叶(锉各一两) 桂(去粗皮半两) 前胡(去芦二姜半分。 加帛犀角麻黄汤 治香港脚冲心。 犀角屑(三两) 麻黄(去根节别为末) 甘草(炙锉) 赤茯苓(去皮) 防己(各二两) 黄芩(归(切水一盏半。 如力独活汤 治香港脚冲心。 独活 犀角(屑) 石斛(去根各三两) 丹参(三两) 侧子(炮制去皮脐) 芎 当归(切防己防风(同煎至有力香豉酒 治香港脚冲心。兼治瘴毒香港脚。及和腰脚除湿痹。去心神烦闷。岭南常服。 极效。 豉(一升) 上以酒三升。浸三日。随性多少饮之。觉利多。即少服。 木香汤 治香港脚攻心。闷绝欲死。 木香 槟榔(锉各一两) 赤茯苓(去黑皮) 郁李仁(炒研) 牛膝(酒浸切焙) 吴茱萸(汤三钱。 即防己丸 治风毒香港脚。上冲脐腹满闷。坐卧不得。但不吐者可治。 防己 附子(去皮脐) 半夏(汤浸去滑各一两) 斑蝥(去翅足半两) 防风(去芦)天南星(小便下烂。入肾。更略煎了吃。用压下前丸药。 槟榔散 (出圣惠方) 专治香港脚冲心烦闷喘。宜服此。 槟榔(一两) 木香(半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次焙干炒) 干木瓜分。 去滓柴胡汤 治香港脚冲满烦闷。 柴胡(去苗一两半) 旋复花(一两) 桑根白皮(锉炙二两) 大腹(二枚连皮子锉)紫苏茎叶煎至八分沉香汤 治香港脚冲心。烦闷气促。香港脚疼痛。 沉香(锉一两) 赤芍药(二两) 紫苏茎叶(一两) 木通(锉半两) 槟榔(锉七钱) 吴茱萸(滓。 更入红雪一钱。再重煎一两沸。温服。 赤茯苓汤 治香港脚冲心。烦闷膝痛。 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 石膏(一两) 犀角屑(一两) 升麻 麦门冬(去心焙) 木香(各一服。 木瓜散 (出活人书) 专治香港脚冲心。脏腑虚惫烦闷。 木瓜茱萸汤 治香港脚攻心闷绝。脚冷头痛。 木瓜(切片曝干一两)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三两) 干姜(炮一两) 木香(二两) 桂(去粗皮同煎至吴茱萸槟榔汤 治香港脚冷毒闷心下坚。背膊痛。上气欲死者。 吴茱萸(二升) 槟榔(四十枚去皮取碎) 青木香(二两) 犀角(三两屑) 半夏(八两汤洗)大犀角汤 (出三因方) 疗香港脚冷冲心。变成水。身体遍肿。治脾肾经脚胫痛痹。小腹顽麻。 犀角 旋复花 白术 桂心 防己 黄芩 生姜 橘皮 茯苓(各二两) 香豉(一升)桑白升七合。 分定犀角麻黄汤 (出千金方)犀角 麻黄 防风(去芦) 独活(崔氏用茯苓) 防己 芎 (焙) 白术 羚羊角(崔氏用辛) 桂心(各去十吴茱萸槟榔汤 治香港脚毒瓦斯攻心欲死者。 吴茱萸(汤浸焙干炒四升) 槟榔(锉七枚) 橘皮(汤洗去白焙一两)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二七分。 紫苏散 (出圣惠方) 专治香港脚冲心烦闷不识人。喘促坐不得。宜服此。 紫苏茎叶(一两半)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 槟榔(一两) 吴茱萸(一两汤浸七次焙干炒)四圣散 治香港脚上攻。心胸痞闷。定喘行气。 槟榔(鸡心者半生半炒共一两)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 桑根白皮(锉炒三分) 木香(半木香汤 治风毒攻心。闷乱狂躁。咽燥口干。气欲绝。或秘涩。 青木香(二两) 大黄(锉炒一两) 生黑豆皮(二两) 红雪(别研一两) 上除红雪外。并粗捣行八乌豆汤 治脚风气毒攻心。心闷倒仆。失音不语。困甚者。 乌豆(一升淘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豆用汁) 淡竹叶(一握) 桑根白皮(锉二两) 大腹皮(锉再服四物汤 治香港脚冲心。服通利药后。宜服此方。 甘草(炙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二两) 葱白(七茎) 赤小豆(拣三合) 上锉如麻豆。以疗香港脚心烦不下食。 牛乳(一小升) 杏仁(四十九枚去皮尖双仁炒为末) 橘皮(一两切) 生姜(一两切) 上合煎槟榔散 (出圣惠方) 治香港脚痛心。烦闷不识人。 槟榔(一两) 木香(半两) 香子(半两微炒) 上为散。每服三钱。童子小便一中盏。 煎木香散 (出圣惠方) 专治香港脚冲心烦闷。脐下气滞宜服此。 木香(半两) 槟榔(一两) 木通(一两锉) 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 半夏汤 (出圣惠方) 治香港脚冲心。烦闷气急。坐卧不安。 半夏(汤洗七次切焙二两) 桂(去粗皮一两半) 槟榔(锉二两) 上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吴茱萸汤 (一名木瓜茱萸汤出圣惠方) 专治香港脚冲心。烦闷腹胀。气急欲死者。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五两) 木瓜(切作片曝干二两) 槟榔(锉三分) 上捣筛。每服五钱。水行十里治香港脚冲心烦闷乱不识人。 (出肘后方)上大豆二升。水三升。浓煮汁顿服半升。未定。更服半升即定。 木瓜茱萸汤 治香港脚攻心。毒瓦斯攻心烦闷。手足脉绝。(方见茱萸汤)半夏汤 治香港脚冲心。烦闷气急。坐卧不安。 半夏(汤洗去滑切焙一升) 槟榔(七枚) 上 咀如麻豆大。以水七升。煮取二升。 去滓。 分温二服。每如人行四五里一服。 麻仁汤 治香港脚冲心。上气。大小便涩。小腹急痛。 大麻仁(微炒) 赤小豆(各一两) 上以水七升。煎取二升半。去滓分温三服。隔两日更一剂槟榔汤 治香港脚攻心烦满。及脚膝浮肿。 白槟榔(一枚生捣取末一钱七分) 生姜汁(少许) 上以童子小便二合。相和煎一沸。 微温顿大腹汤 治香港脚攻心烦满。及脚膝浮肿。 大腹皮(锉四枚)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拍碎十一枚) 上以童子小便一盏半。同煎八分。去吴茱萸汤 治香港脚攻心欲死者。 吴茱萸(四升) 淡竹叶(切一升) 上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分五服。兼主上气腹满大浓朴疗香港脚。两脚肿满。暴破冲心。众医不瘥。 小便(三大升) 黍穣(三大升) 上相和煮三五候时。浸脚。日三四度。极神效。其药于盆中茱萸汤 治香港脚毒瓦斯上攻心。手足脉绝。服此十愈七八。大治香港脚入腹。困闷欲死。腹胀喘吴茱萸(一升汤洗) 木瓜(二枚去尖去瓤切焙干) 上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如此以瓜浸脚矾石汤 治香港脚冲心。 白石(二两) 上以浆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用清水亦可。 治腹脏间虚冷气。香港脚冲心。心下结硬者。悉治之。 取陈皮一斤。和杏仁五两。去皮尖炒。加少许蜜为丸。每日食前饮下三十丸。 又捋脚方上捣乌麻碎水煮渍。大验。 又治身肿气攻心者。 以生猪肉去脂。以浆洗于两板中。压去汁。细切作脍。韭齑啖之。日二。下气除风。 治香港脚痛心。 上取茱萸生姜汁饮之。甚良。 驱风丹 专治远年近日。不问阴阳二证。脚足肿痛不可忍。 川乌(一两生用不去皮尖大者破作四边小者破作二边锉如壳子大麻油煎令黄色勿焦去油焙)两用一两同炒候干去盐勿令焦本法用卤汁浸三昼夜去卤汁炒干用无卤汁盐代) 地龙(四两置阴润处纱帕裹定轻捶筛去土取用不必更秤) 鸡心槟榔(一两锉焙) 赤小豆(一两择去绿豆黄豆)何首乌(一两锉焙) 干木瓜(一两锉焙) 上为细末。用黄子醋一碗。好头面半两。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麝香冷盐酒吞下。不用温酒。服讫。不可便食热物。或服药后觉遍身麻木。不可更谓麻木弃而不服。恐是丸数过多。或食热物太早。仍忌春菜茵陈豆豉一切动风毒物。 杉木节汤 治香港脚入腹冲心。或心胁有块毒胜痰逆痞满。喘急汗流。搐搦昏闷。上视咬齿。 杉木节(一大升) 橘叶(一升无叶以皮代) 大腹子(七个连皮锉碎) 上以童子小便三升。煎治香港脚上冲。心烦闷乱不识人。 用白槟榔子二分。为末。分三贴。空心暖小便五大合调服。日再服。 治风毒香港脚上冲。心烦闷绝。 (出本草)以陆英煎取汤入少酒可浴之妙。 治香港脚攻心 (出本草)以狗肝作生姜醋进之。当泄。勿复之。 治香港脚冲闷。洗脚渍脚汤。 (出本草)以糜穣一石。纳釜中。煮取浓汁。去滓。纳椒目一斗。更煎十余沸。渍脚三两度。如冷。 温治香港脚痛心 (出本草)以木瓜一颗。嫩者。去子煎服之。
(增补)张三锡曰∶“《金镜录》载三十六舌以辨伤寒之法已备,再三讨论,不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而已。”陶节庵曰∶“伤寒邪在表,则舌无苔;热邪传里,舌苔渐生,自白而黄,黄而黑,甚则黑裂。黑苔多凶,如根黑、中黑、尖黑皆属热;全黑属热极,为难治矣。”外感挟内伤宿食重而结于心下者,五六日舌渐黄;或中干旁润,名中焙舌,则里热未重;若全干黄黑,皆为里症,分轻重下之。如下之或再下之不减者,尚有宿垢结于中宫也。必切其脉之虚实,及中气之何如。 实者宜润而下之,不可再攻。虚人神气不足,宜回其津液,固其中气,有用生脉散对解毒汤而愈者,此则阳极似阴之症;有用附子理中汤冷服而愈者,此则阴极似阳之症,不可不辨。 白苔属寒,外症烦躁,欲坐卧泥水中,乃阴寒逼其无根之火而然,脉虽大而不鼓,当从阴症治;若不大躁者、呕吐者,当从食阴治。
黑色长三四寸。形如拇脂。又似狗脊。凸凹 。有硬黑须簇之。其肉青绿色。春秋采根。曝干用。又一种有金黄毛如狗形。皆可入药。勿用透山藤根。形状相似。只是入顶苦不可饵也。( )味苦甘平。气微温。苦燥湿。甘益血。温养气。是补而能走之药。入足少阴。萆 为之使。恶败酱莎草。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并脚弱毒风软脚。肾气虚弱。及风邪淋露。少气目暗。(濒湖谓治风虚)又女子伤中关节重。强肝肾。续筋骨。补益男子。颇利老人。并治失溺不节。主肝肾体用权衡形脏之关机者。(之颐)得牛膝菟丝地黄山萸白胶杜仲。固精强骨壮腰肾。得沉香牛膝石斛木瓜白藓皮菊花五加皮漆叶蒺藜子。能通利关节。 除五缓六急。 〔论〕 狗脊之用。在本经关机缓急一语。人身八溪。(即八虚。两肘两腋两髀两 也。)为关机之室。一溪有邪气恶血住留。则伤乎经络。而上下各关机举为之不利。不利即缓急。 夫经脉固所以利关节者也。然则关机之利。能不根治于大会之地乎。内经谓大关节在腰脊。 以腰为肾府。脊乃足太阳之所行。此一脏一腑。系人身根带。而肾中冲脉。实又为经脉之海。 (丹溪治人右手疼痛挛拳因湿气。以二陈加金毛狗脊杜仲川芎升麻。可知兹味宜于湿。而于阴气不足之湿乃为中病。惟经脉之海。总属于肾中冲脉。故又以之治手也。)然则八溪虽为关机之室。而腰脊尤居关节之大者。所以行血气。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胥属肾与膀胱也。即经所云肾有邪则气留于两 。可知关机之室如两 者。尤以肾为主矣。又如脚弱并毒风软脚。皆由大关节之处有邪气恶血留滞。故在下之经脉有伤而见于脚者。其关机不利如是耳。夫别录既言风邪淋露少气目暗。(目睛神水。固属胆汁。然化原在肾水。水郁而风木不能达之于上。故目暗。此皆经脉不利之故。以三阴经脉从下而上也。)甄权又言毒风软脚肾气虚弱。即此知狗脊之功。专主下焦肝肾之阴气。本经谓颇利老人。缘老人下焦之阴气虚。 多有不利故也。抑本经但言寒湿。而别录甄权又出风邪毒风之治。有二道欤。要知肾者水脏。全藉风木以达阳而化阴。风木虚则阳不达。阳不达则阴不化。而寒湿病乎血。病乎血则风化自病而为风邪。久之为毒风。还病于肾脏而为风毒。或化为湿热以成种种肝病。皆坐风虚而已。此味能益肾气。使阳得达而阴得化。用之者主辅得宜。(病各有所因。则剂各有所主。)有何关节不利而风湿不瘳乎。 缪氏云。肾虚有热。小水不利。或短涩赤黄。口舌干。皆忌。 〔修治〕 去毛须。锉。酒浸一夕用。
〔大〕 夫饮食过度,触冒风冷,阴阳不和,清浊相干,谓之霍乱。其间或先吐,或腹痛吐利,是因于热也。若头痛体疼发热,是挟风邪也。若风折皮肤,则气不宣通,而风热上冲为头痛。若风入肠胃则泻利呕吐,甚则手足逆冷,此阳气暴竭,谓之四逆。妊娠患之,多致伤胎也。 〔薛〕 按前证若因内伤饮食,外感风寒,用藿香正气散。若因饮食停滞,用平胃散。果脾胃顿伤,阳气虚寒,手足逆冷者,须用温补之剂。治当详审,毋使动胎也。一妊妇霍乱已止,但不进饮食,口内味酸,泛行消导宽中。余曰∶此胃气伤而虚热也,当用四君子汤。彼不信,仍服人参养胃汤,呕吐酸水,其胎不安,是药复伤也。乃与四君子汤,俾煎熟,令患者先嗅药气,不作呕则呷少许,恐复呕则胎为钓动也。如是旬余愈。 人参白术散 白术 茯苓 人参 甘草 木香 藿香(各半两) 干葛(一两)为末,沸汤调服二钱。吐甚者,加生姜汁频频饮之。 人参散 治妊娠霍乱吐泻,心烦腹痛。 人参 浓朴(姜制) 橘红(各二钱) 当归(炒) 干姜 甘草(炙,各一钱)作一服,水二盅,姜三片,红枣三枚,煎一盅,服无时。 白术散 治妊娠霍乱,腹痛吐利不止。 白术(炒) 益智仁 枳壳(麸炒) 橘红(各七钱半) 草豆蔻(煨,去皮) 良姜(炒,各半两)上为散,每服三钱,水煎入姜半分,去滓温服,无时。 木瓜煎 治妊娠霍乱吐泻,转筋入腹则闷绝。 吴茱萸(汤炮,七次) 生姜(切,各七钱半) 木瓜(切,一两半) 一方有 香(七钱半)甘草(一钱) 茱萸(半两) 加紫苏煎。 上细锉,水二盏,煎一盏二分,去滓分三服,热服,无时。 缩脾饮 解伏热,除烦渴,消暑毒,止吐利。霍乱之后,服热药太多,致烦躁,宜沉井水中候冷,频频服。 草果仁(四两) 乌梅肉(三两) 甘草(二两半)上 咀,每半两,水一碗,姜十片,煎八分,沉冷服。 妊娠霍乱腹痛,四肢冷逆,汗出脉虚弱者,理中汤治之。 上四方内,用干姜、豆蔻、茱萸,俱大温之剂。若发热烦渴,脉数阳证者,服之即死,宜用后方。 竹茹汤(呕吐) 益元散 桂苓甘露饮 冬葵子汤(并见杂病霍乱。)
《颅囟经》∶孩子或夏中热时,因乳母沐浴多使冷水,奶得冷气,血脉皆伏,见孩子气未定便与奶,使孩子多胃毒及赤白两般恶痢,此乃是奶母之过也。凡浴后可令定息良久,候气定熟揉与之,即令无患。 《千金》论∶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每候儿吐者,乳太饱也。以空乳乳之即消,日四乳儿。若脐未愈,乳儿太饱,令风中脐也。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痢。母新房以乳儿,令儿羸瘦,交胫不能行。母有热以乳儿,(《千金翼》云∶母患热以乳儿。)令变黄不能食。母怒以乳儿,令喜惊发气疝,又令上气癫狂。母新吐下以乳儿,令虚羸。母醉以乳儿,令身热腹满。凡乳母乳儿,当先极 ,散其热气,勿令汁奔出令儿噎,辄夺其乳,令得息息,已复乳之。如是十返五返,视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中几乳而足以为常,又常捉去宿乳。儿若卧,乳母当以臂枕之,令乳与儿头平乃乳之,令儿不噎。母欲寐则夺其乳,恐填口鼻,又不知饥饱也。 《圣惠》论∶凡为乳母,皆有节度。如不禁忌,即令孩子百病并生。如是自晓摄调,可致孩子无疾长寿。是以春夏切不得冲热哺孩子,必发热疳并呕逆。秋冬勿以冷乳哺孩子,必令腹胀羸瘦。乳母嗔怒次不得哺孩子,必患狂邪。乳母醉后,不得哺孩子,必患惊痫、天 、急风等病。如母有娠,不得哺孩子,必患胎黄及脊疳。 乳母有疾,不得哺孩子,必患癫痫风病。乳母吐后,不得哺孩子,必令呕逆羸瘦。乳母伤饱,不得哺孩子,必致多热喘急。(诸书并取此三书以为说,别无异论。)《婴孺》云∶凡儿生一日至七日,取乳一合,分作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以三合为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为三服。生三十日至四十日,以至五合为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为三服。四十日以上,方法准此为率,节级加减。 《婴童宝鉴》云∶凡乳母饮酒淫餐,勿饲儿乳,令发霍不治。 钱乙乌药散 治乳母冷热不和,及心腹时痛,或水泻、或乳不好。 天台乌药 香附子(破,用白者) 高良姜 赤芍药(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同煎六分温服。如心腹疼痛,入酒煎。水泻,米饮调下,无时。 《庄氏家传》治乳母体热,令小儿黄瘦。姜黄散方姜黄 人参(去芦头) 陈橘皮上件等分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只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