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坠气益脾胃沉香 人参 白茯苓 半夏曲 木香 诃子肉 干姜(各一两) 干山药 白术(各一两半) 丁香(半两) 附子(二个,炮) 甘草(八钱)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中盏,生姜三片,枣子一枚,木瓜一片,煎七分,食前服。
肺气虚,则鼻息利,少气;实,则喘喝,胸凭仰息。肺气虚,则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厥气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器奇物。 病在肺,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 病先发于肺,喘咳;三日之肝,胁痛支满;一日之脾,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五日之胃,腹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濡而散者,当病漏汗(漏,一作灌)。至今不复散发。 肺脉沉之而数,浮之而喘,苦洗洗寒热,腹满,肠中热,小便赤,肩背痛,从腰以上汗出。得之房内,汗出当风。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大,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因醉而使内也。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肺中寒者,其人吐浊涕。 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肺伤者,其人劳倦则咳唾血。其脉细紧浮数,皆吐血,此为躁扰嗔怒得之,肺伤气拥所致。 肺胀者,虚而满,喘咳逆倚息,目如脱状,其脉浮。肺水者,其人身体重,而小便难,时时大便鸭溏。肝乘肺,必作虚。脉软而弱,弱反在关,软反在巅。浮反在上,弱反在下。浮则为阳,弱则血不足,必弱为虚。浮弱自别,浮则自出,弱则为入。浮则为出不入,此为有表无里;弱则为入不出,此为无表有里。阳出极汗,齐腰而还,此为无表有里,故名曰厥阳。在当汗出不汗出。趺阳脉浮缓,少阳微紧,微为血虚,紧为微寒,此为鼠乳。其病属肺。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久不愈,病洒洒寒热,气逆喘咳,发肺痈,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也?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适以春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因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得之。 肺病,其色白,身体但寒无热,时时咳,其脉微迟,为可治。宜服五味子大补肺汤、泻肺散。春当刺少商,夏刺鱼际,皆泻之;季夏刺太渊,秋刺经渠,冬刺尺泽,皆补之。又当灸膻中百壮,背第三椎二十五壮。肺病者,必喘咳,逆气,肩息,背痛,汗出,尻、阴、股、膝挛,髀、 、 、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手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少阴血者。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输,背第三椎之旁,以手痛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 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后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是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 臂内前廉痛,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汗出,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卒遗失无度。盛者,则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腋下(一云腕上)分间,别走阳明。其别者,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实则手兑掌起,虚则欠咳,小便遗数。取之去腕一寸半。肺病,身当有热,咳嗽,短气,唾出脓血。其脉当短涩,今反浮大,其色当白,而反赤者,此是火之克金,为大逆,十死不治。
一论四时伤寒瘟疫。头疼。寒热往来。及治内外两感之症。春月得病。宜用此方。 香苏散 紫苏叶(二钱) 香附(三钱) 陈皮(三钱) 甘草(五分)上锉。姜、枣煎。热服。头疼。加川芎、白芷、细辛。发汗。加麻黄、苍术。咳嗽加杏仁、桑白皮。痘疹未成。加升麻、干葛。痢疾。加枳实、黄连。疟疾。加槟榔、草果。泄泻。加白术、茯苓。恶寒潮热。加桂枝、麻黄。身疼。加羌活、乌药。 胸膈饱闷。加桔梗、枳壳。心下痞。加枳实、黄连姜炒。有痰。加半夏。呕吐。加藿香、半夏。脚膝拘挛。加木香、槟榔、羌活、木瓜。名槟榔散。口干。加干葛。夹食加山楂、神曲。 一论时令不正。瘟疫妄行。感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咳嗽喘急。或欲出疹。此药不问阴阳两感。并皆服之。 十神汤 川芎 甘草 麻黄 紫苏 白芷 升麻 陈皮 香附 赤芍 干葛上锉。每一两。姜、葱煎。热服出汗。潮热。加黄芩、麦门冬。咳嗽。加桔梗、桑白皮、半夏。头疼。加细辛、石膏、葱白。心胸胀满。加枳实、半夏。胸膈膨闷。加枳壳、桔梗。饮食不思。加砂仁、白术。呕逆。加丁香、砂仁。鼻衄不止。加乌梅、黄芩腹痛。加酒炒白芍。冷气痛。加官桂。大便闭。加大黄、芒硝。痢。加枳壳、当归一论伤寒头痛。壮热恶寒。及伤风痰涎咳嗽。鼻塞身重。四时瘟疫热毒。头面肿痛。痢疾发热。诸疮毒。及小儿惊风喘嗽。痘疹时行。一切恶毒并治。 人参败毒散 柴胡 前胡 羌活 独活 枳壳 茯苓 川芎 桔梗 人参 甘草上锉一两。生姜、薄荷煎服。咳嗽。加半夏。热毒。加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风热。加荆芥、防风。名荆芥败毒散。酒毒。加干葛、黄连。疮毒。加金银花、连翘。去人参。 一论四时伤寒伤风。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咳嗽上壅。涕唾稠粘。自汗恶风等症。宜服 消风百解散 苍术 荆芥 麻黄 白芷 陈皮(各一钱) 甘草(三分)上锉一剂。姜、葱煎服。咳嗽。加乌梅。合升麻葛根汤同服。 一论伤寒时疫。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发热恶寒。鼻干不得眠。兼治寒暄不时。人多病疫。乍暖脱衣。及小儿痘疹已发未发。疑似之间并治。 升麻葛根汤 升麻 葛根 白芍 甘草上锉一两。生姜煎服。头痛。加葱白煎。热服。咳嗽。加杏仁二钱。桑白皮三钱。上焦热。加黄芩二钱。薄荷八分。无汗。加麻黄一钱。咽痛。加桔梗八分。发黄丹毒。加玄参三钱。 一论伤寒伤风。头疼发热。口干鼻涕。四时瘟疫流行。先用 发表散 葛根(二钱) 西芎(一钱五分) 黄芩(二钱) 甘草(八分)右锉一剂。生姜三片。葱白三根。水煎。热服出汗。 一论伤寒无汗。头疼发热。身痛口干等症。宜服 发表丸 甘草 麻黄 升麻 葛根(各四两) 苍术(二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肥皂子大。每服一丸。生绿豆汤送下。如过三日外。加黄酒一钟。再加一丸。一论伤寒前三日在表。法当汗。可用双解散。连进数服。必愈。 双解散 (合后二方)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益元散(方见中暑)此二方合而服之。当得汗而解。若不解者。病已传变。 一治伤寒行军散秘方用绿豆、麻黄各一升。雄黄三钱。共为末。每服一钱。重者二钱。无根水下。走出汗愈一治四时感冒。伤寒发汗后。经中余热未解。 柴胡(八分) 前胡(二钱) 枳壳(一钱) 桔梗(八分) 连翘(三钱) 黄芩(二钱) 赤芍(二钱) 干葛(一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一钱) 川芎(一钱五分) 薄荷(八分) 甘草(一钱)上锉。生姜煎服。 烦躁。加麦门冬三钱。淡竹叶二钱。 一论伤寒大热不止。烦躁干呕。口渴喘满。阳厥极深。蓄热内甚。及汗吐下后。诸药不能退其热者。用 黄连解毒汤 黄连(八分) 黄芩(二钱) 黄柏(一钱五分) 栀子(二钱)上锉。水煎服。 一治伤寒热极发狂。不认亲疏。躁热之极。(长垣成都宪传)用熊胆一分。研末。凉水调服立效。 一论恶风寒。鼻流清涕。寒噤喷嚏。此脾肺虚。不能实腠理。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加麦门冬三钱。五味子三分。一治伤寒感冒头疼发热。 古锻石 绿豆粉 闹羊花(各等分)上为末。每少许吹两鼻。一二次效。 一论伤风寒后。余毒未散。上攻头颈。鼻塞声重。怒气上攻。时常有血。从脑上落至口中。或出红痰。此阳道不利作梗。非血症也。 防风(五分) 川芎(七分) 辛夷(五分) 生甘草(四分) 薄荷(五分) 羌活(三分) 独活(七分) 升麻(六分) 葛根(七分) 白芷(四分) 本(四分) 黄芩(酒炒八分)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服。清阳道以通关窍。然后可以养正也。次服。 人参养荣汤 熟地黄(六分) 白芍(七分) 麦门冬(一钱) 五味子(六个) 黄柏(酒炒三分) 远志(四分)陈皮(三分) 人参(四分) 白术(六分) 白茯苓(四分) 归身(酒洗四分) 川芎(四分)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清顺汤 治舌强拥肿。 黄芩 麦门冬 黄连 连翘 山栀仁 生地(各二钱) 大黄(四钱)姜三片。不拘时服。 又方 治舌上出血。 蒲黄 生地 麦门冬 当归 人参 甘草(各二钱)临服加藕汁一钟。 又方 治舌血不止。 槐花(炒过为极细末掺上即止)又方 治舌苔。 生姜蘸水揩擦。再煎黄连水漱之。 犀黄饮 治木舌。肿胀满口。 玄参 犀角 升麻 甘草(各二钱) 大黄(五钱)水煎不拘时服。 立消散 治重舌。 皂角刺 朴硝 黄连 冰片(各等分)上为末。掺患处再煎黄连汤。时时呷之。 缩舌散 治舌长过寸。 冰片(二钱) 朱砂(三钱)上为细末。猪胆汁调敷即收。 又方鸡冠刺血。盛盏内浸舌。即缩上。
问曰∶人之患眼目有黑花,芒芒如蝇翅者何也?答曰∶此肾水衰。肾乃肝之母,肾水不能济于肝木则虚热,胆乃生于肝之侵,肝木枯焦胆气不足,故行动举止,则眼中神水之中,荡漾有黑影如蝇翅者。治之须用猪苓散顺其肝肾之邪热,次用黑参汤以凉其肝,则胆经清净之廓,无邪热之所侵,后用补肾丸,黑花自消。 蝇翅黑花图p05-c20a10.bmp 猪苓散 木猪苓(一两) 车前子(五钱) 木通 大黄 栀子 黑狗脊 滑石 蓄(各一两) 苍术上为末。每服三钱,盐汤下。 黑参汤 黑参 黄芩 生地黄 赤芍药 菊花 青葙子 白蒺藜上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补肾丸 石菖蒲 枸杞子 白茯苓 人参 山药 泽泻 菟丝子 肉苁蓉(各一两)上炼蜜为丸。每服五十丸,盐汤下。
脉伏或微涩者霍乱。(《医通》)脉代者霍乱,代而乱者亦霍乱。(《医鉴》)气口脉滑,乃膈间有宿食,虽吐,当更以盐汤探吐,吐尽用和中药。脉浮洪可救,微迟不语气少,难治。(《得效》)脉微涩,或代散,或伏,或结促,不可便断为死,脉乱故也。(《正传》)转筋入腹,四肢逆冷,气欲绝,脉洪大,可治。脉微而舌卷囊缩,不治。(《纲目》)干霍乱吐泻不得,胸腹胀硬,面唇青黑,手足冷过腕膝,六脉伏绝,气喘急,舌短囊缩者死。(《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