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谓初出胞胎而不吮乳也。婴儿初出胎时,其声未发,急以手拭其口,令恶血净尽,不得下咽,即无他病,若拭口不全,恶秽入腹,则令腹满气短,不能吮乳,或产母取冷过度,胎中受寒,致令儿腹痛也,宜用茯苓丸及木香槟榔散治之。 茯苓丸 赤伏苓 川黄连(去须) 枳壳(炒)上等分。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丸,乳汁调下。治秽恶入腹,令儿呕吐不乳方木香 干姜(生) 茯苓 甘草 酸木瓜 丁香(各等分)上为粗末。一捻,水煎,绵蘸滴与之。 《外台》方 乳两合,葱白一寸。煎一两沸。去葱吃,即乳。 《圣惠》人参丸 人参 龙胆 黄连 马牙硝 甘草(炙微赤) 枳实(麸炒微黄,各二两)上捣,罗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乳汁研二丸,灌口中,日四五服,瘥。 朱砂丸 治三岁以下,胃口闭,不吃乳。 朱砂 牛黄 麝香 丁香 甘草(炙微赤) 人参(各一分) 犀角 黄 石膏(细研,水飞)五灵脂(各半两)上捣罗研匀,蜜、丸如绿豆。熟水下三丸,日四五服。 灸法 儿生二七日内不吮奶多啼者,客风中脐,循流心脾。灸承浆,在下唇棱下宛宛中。次灸颊车,在耳下颊骨后,炷如雀屎,各七壮。此非灸不疗。儿喉中鸣,咽乳不利。灸旋玑三壮,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
味辛,温,无毒。主明目,补中不足,其茎葱白∶平。可作汤。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归于目,除肝邪气,安中,利五脏,益目睛,杀百药毒。
产后便难者,由肠胃无血也。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产后津液耗损,胃中枯燥,而精微不及下输,是以糟粕壅滞,故令便难,由气血过多,内亡津液也,然大肠主津,小肠主液,其大肠小肠,更必受胃之阳气,乃能行津液于上焦,今产后大虚,胃中原气已亏,二肠津液并损,故便难者,此其宜也,惟宜调中养血,切不可单用麻仁、枳壳,徒耗肠胃中生养之气也。
〔薛〕 产后遗屎,若脾肾虚弱,用还少丹,仍以补中益气汤为主。虚寒加肉豆蔻、补骨脂,或四神丸。若脾肾虚寒,用八味丸兼四神丸,仍佐以前二方。 按∶产后遗屎,乃肾气不固,宜五味子丸主之。(杂病泄泻。)一产妇大便不实,饮食少思,或侵晨遗屎,此中气虚寒,脾肾不足,用补中益气送四神丸而痊。一产妇小便出粪,名大小肠交。乃气血俱虚,失行常道,先用六君子汤二剂,又用五苓散二剂而痊。寻常肠交,亦可用。 《广济》疗产后遗粪方。 取故燕窠中草,烧为末,以酒调下半盏。亦治男子。 《集验方》疗产后遗粪。亦治男子。 矾石(枯) 牡蛎( ,各等分)上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补遗》疗产后遗粪不知出时方。 白蔹 芍药(各等分,为末) 酒服方寸匕。 《补遗》治产后遗粪不知觉,可服固肠丸。(方见前杂症泄泻条。)华佗云∶病患卧,遗屎不觉者死。
无毒 水生 凫葵主消渴去热淋利小便(名医所录)【名】接余 (音荇)菜 (叶)苻【苗】(图经曰)此机云茎白叶紫赤色圆径寸余浮在水面根在水底大如钗股上青下白江东人食之医方鲜用【地】(叶【质】类而圆【色】茎白叶紫赤【味】甘【性】冷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腥【主】诸淋【制】水洗锉碎用【治】(疗)(别录云)捣汁服之除寒热【解】蛊毒毒药
崩漏之病,由冲任二脉气血两虚所致。经言∶冲脉为五脏六腑之海,脏腑皆禀焉。又言∶为十二经之血海。以其受纳诸经之灌注,精血于此而蓄藏也。又言∶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冲脉并足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任脉上循腹里,上至咽喉面目。又言∶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二脉阴阳平和。外循经络,内荣脏腑,何崩漏之有。若劳伤不能约束经血,则忽然暴下,如山崩然,故曰崩中。崩久则成漏下不止,其症有虚有热,有虚热相兼,有房劳致伤。虚则渗下,热则流通,伤则失职。急则治其标,宜先止其血。若因怒动肝火,而血沸为崩漏者,加味逍遥散加减。若因肾水虚衰不能镇守胞中相火,而血走为崩漏者,保阴、左归加减。若因悲哀太甚,则心系急而胞络绝。〔以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即子宫。在女为血室。〕绝则上下不交,亢阳内动,而逼血下行者,天王补心加减。若因心血不足,郁结伤脾,而血无主统者,加味归脾加减。按沈氏云∶治崩漏,宜大补气血,调养脾胃,微加清心火肝火之药,补阴泻阳,则血自止。立斋云∶若大失血,当急用独参汤救之。故崩漏无不由脾胃先损,故能受补者可治。若纯用寒凉止血之药,复伤脾胃,愈不能统血,是速其危也。考《金匮》用胶艾四物汤,治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故东垣有属寒之说。虽此症属虚热者多,然亦不可不察其病变之无穷焉。 广笔记方〔亦作丸服。〕治崩漏甚效。 人参 黄 〔补血以统之。〕生地 白芍〔凉血以止之。各三钱。〕麦冬〔心主血,心清则血不妄行,五钱。〕枣仁 枸杞〔各三钱。〕杜仲〔二钱。〕续断〔肝藏血,补肝则血有所归。二钱。〕阿胶〔血去多则补益之。但真者甚难,或用熟地,或用鳖甲、龟甲各五钱代之,以龟通任脉,鳖入肝经,并补阴除热。〕萸肉〔二钱。〕五味〔血滑脱,则酸敛之。〕荆芥〔血下渗,则升举之。炒,各八分。〕热甚者,可暂加地榆、槐花。 此补气益血,滋阴清热,兼酸敛升举之剂,立法周备,用故辄效。按嘉言云∶若天癸已尽,潮讯已绝,血下有如崩漏,此为脱荣,宜大补。急用凉血清火为治。 加味逍遥散 保阴煎〔方中牛膝忌用。〕左归饮 天王补心丹 加味归脾汤〔俱见虚劳。〕此五方皆可治崩漏,须审其因,加减取用。 脉宜微弱,不宜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