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苍术膏存精固气,通达二十四关脉,流注一身毛窍,服之半月,精满气盈,元阳壮盛,能补丹田,能减相火,阴消阳长,男子精冷绝阳,妇人胎冷不孕,服之一月,颜面如童。 苍术(十斤、米泔浸一宿,去皮舂如泥,大锅属性武火煮水二桶,约有十余碗,取出冷定,绢滤去渣,入瓷罐内加众药) 人参 生地黄 熟地黄黄柏 远志(各四两) 杜仲(炒) 川芎 核桃肉 川椒 破故纸(各四两) 碎青盐(二两)碎朱砂(一两) 当归(四两) 旱莲草(取汁,二两) 蜂蜜(二斤) 姜汁(四两)上各药共入前苍术膏,瓷罐内封固,大锅水煮香雨炷为度以出,埋地七日。每日空心,酒一盏或白汤服之。 治年久瘫痪方 昔有人患此十八年,获此方愈。 槐枝 柳枝 楮枝 茄枝 东白艾各一斤,煎水三大桶,高硕盆浸洗,冷添热洗,被覆取大汗,禁风三七日,如未愈再洗。 治鹤膝风头酒糟(四两) 肥皂(二个,去子) 皮硝 五味子(去灰) 砂糖(各一两)姜汁半盏调和,敷膝上,如干,加烧酒,搽十日就愈。 代茶汤 夏月服之以代茶,健脾止渴。 白术(一钱五分) 麦门冬(一钱,去心)上煎作汤代茶服,此一盏可当茶三盏。夏日吃茶水多必至泻泄,白术补脾燥湿,麦门冬生津止渴。
凡 犬所啮未尽其恶血毒者,灸上一百壮,已后当日灸一壮,若不血出,刺出其血,百日灸乃止。禁饮酒及猪犬肉。 治猪啮方∶松脂炼作饼上贴之。 又方 以屋溜中泥涂。
辰升于东 遵行有度 耀九洲 照临下土 分野晋疆乃眷西顾 驱除心疾 如鉴肺腑 星列此方 人其多福(鹤鸣敬志)
服威灵仙有二法。(别有一帖云∶以甚威灵仙杂牛膝服之,视气虚实,加减牛膝,牛膝以酒浸焙干。二物皆为末丸散,皆可丸以酒煮面糊)其一净洗阴干,捣罗为末。杂酒浸牛膝末,或蜜丸,或为散。酒调。牛膝之多少,视已气之虚实而增减之。此眉山一亲,患香港脚至重,依此服半年,遂永除。其一法,取药粗细得中,寸截之。七寸作一帖,每岁作三百六十帖,置床头,五更初,面东细嚼一帖,候津液满口咽下。此牢山一僧,年百余岁,上下山如飞,云得此药方。二法皆以得真为要。真者有五验∶一味极苦;二色深黑;三折之脆而不韧;四折之微尘,如胡黄连状;五断处有黑白晕,谓之鸲鹆眼。无此五验,则 本根之细者耳。又须忌茶。(别有一帖云但忌茶常服此药,以皂角槐芽为茶,取极嫩者汤中略煮一沸。但取出布裹,压干入焙,以软熟火焙干,取饮茶无异)以槐芽皂角至嫩者,依造草茶作。或取《外台秘要》,代茶饮子方,常合服乃可。
仲景桔梗汤 《金匮要略》云∶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又治心脏发咳,咳而喉中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亦治血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元戎万病紫菀丸 治脐腹久患 癖如碗大及诸黄病。每地气起时,上气冲心,绕脐绞痛。一切虫咬,十种水病,十种蛊病,及反胃吐食,呕逆恶心,饮食不消,天行时病。女人多年月露不通,或腹如怀孕多血,天阴即发。又治十二种风,顽痹不知年岁,昼夜不安,梦与鬼交,头多白屑,或哭或笑,如鬼魅所着,腹中生疮,腹痛,服之皆效。 紫菀(去苗) 菖蒲(九节者,去毛) 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 柴胡(去须) 浓朴(姜制,一两) 桔梗(去芦) 茯苓(去皮) 皂荚(去皮、弦子炙) 桂枝 干姜(炮) 黄连(去须,八钱) 巴豆(去皮膜,出油,研) 人参(去芦) 羌活 独活 防风(各半两)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 川乌(炮,去皮脐,半两加三钱)上为细末,入巴豆研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渐加至五丸、七丸。生姜汤送下。食后临卧服。孕者不宜服。(此方分两,一根据元版善本校定。浓朴、黄连下有分两而无各字。 川乌乃云半两加三钱,不知何谓?考温白丸方,惟川乌二两半,余药各半两,亦恐有讹。重于变古,姑仍之。)痔漏肠风,酒下。赤白痢,诃子汤下。脓血痢,米饮汤下。堕伤血闷,四肢不收,酒下。蛔虫咬心,槟榔汤下。气噎忧噎,荷叶汤下。打扑损伤,酒下。中毒,灰,甘草汤下。一切风,升麻汤下。寸白虫,槟榔汤下。霍乱,干姜汤下。咳嗽,杏仁汤下。腰肾痛,豆淋酒下。阴毒伤寒,温酒下。吐逆,生姜汤下。饮食气块,面汤下。时气,井花水下。脾风,陈皮汤下。头痛,水下。心痛,温酒下。 大小便不通,灯草汤下。因物所伤,以本物汤下。吐水,梨汤下。气病,干姜汤下。小儿天吊风搐,防风汤下,防己亦可。小儿疳痢,葱白汤下。小儿乳食伤,白汤下。月信不通,红花酒下。妇人腹痛,川芎酒下。怀孕半年后胎漏,艾汤下。 有子气冲心,酒下。产晕痛,温酒下。血气痛,当归酒下。产后心腹胀满,豆淋酒下。难产,益智汤下。产后血痢,当归汤下。赤白带下,酒煎艾汤下。解内外伤寒,粥饮下。室女血气不通,酒下。子死腹中,葵子汤下。 又治小儿惊痫,大人癫狂,一切风,及无孕妇人,身上顽麻,状如虫行,四肢俱肿,呻吟走痛等疾。 杨驸马患风气冲心,饮食吐逆,遍身枯瘦。日服五丸至七丸。至二十日,泻出肉块如虾蟆五六枚,白脓二升愈。 赵侍郎先食后吐,目无所见,耳无所闻。服至五十日,泻青蛇五七条,长四寸许,恶脓三升愈。 王氏患大风病,眉发堕落,手掌生疮。服之半月,泻出癞虫二升,如马尾,长寸许,后愈。 李灵患肥气,日服五丸,经一月,泻出肉鳖三枚愈。 茹黄门卒中风,病发时服药,泻出恶脓四升,赤黄水一升,一肉虫如乱发愈。 李知府妻杨氏,带下病七年,月崩不止,骨痿着床。日服五丸至十丸、十五丸。取下脓血五升,黄水一升,肉块如鸡子状愈。此药治一切万病如神,唯初有孕者不宜服。 宝鉴沉香桂附丸 治中气虚弱甚,脾胃虚寒,脏腑积冷,心腹疼痛,手足厥逆冷。 便利无度,七疝引痛不可忍,喜热熨少缓者。 沉香 附子(炮) 川乌(炮) 干姜(炮) 良姜 官桂 吴茱萸(汤泡、去苦水) 茴香(炒,各一两)上末,好醋煮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空心米饮下。
牡丹五等散,治颓疝阴卵偏大,有气上下胀大,行走肿大为妨,服此方良验。 牡丹(去心) 防风 桂心 豉(熬) 黄柏(各一分)凡五物,冶下筛,酒服一刀圭匕,二十日愈,治少小颓疝最良,婴儿以乳汁和如大豆与之,牡丹散,治 偏大气胀方。 牡丹 桂心 防风 铁精 豉(熬,各等分)上五味,捣筛,酒和方寸匕服之。小儿一刀圭,二十日愈。婴儿以乳汁和大豆与之,大效。 忌生葱、胡荽。 治脱肛验方。 蒲黄(二两) 猪膏(三合)凡二物,捣,合和敷肛上,当迫纳之,不过再三便愈。 治脱肛熏方。 以女萎一升,以器中烧,坐上,熏肛门,即愈。 治若肠随肛出,转广不可入,一尺来者方。 捣生栝蒌,取汁温服之,以猪肉汁洗手,随抑按,自得入。 若肠随肛出方。 熬锻石令热,布裹熨之,随按令入,冷即易。 治五痔散,主酒客劳及损伤,治下部中傍孔,起居血纵横出及肉方。 赤小豆(四分,熬) 黄 (三分) 附子(炮) 白蔹 桂心(各一分) 芍药 黄芩(各二分)上七味,捣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止血大验。 又方藜芦 大黄 黄连(各半两) 练木子(十四枚) 桃仁(十四枚,去皮) 巴豆(四枚,去皮心)上七味, 咀,以猪肪一升,煎三沸下,去滓,敷赘肉上,日三。外着此膏,内服紫参丸,常并行。 治五痔,大便肛边清血出,紫参丸,治久不瘥服之无不瘥方。 紫参 秦艽 乱发灰 紫菀 浓朴(炙,以上各一两) 本(二两) 雷丸(半斤) 白芷(一两) 虫(半两,熬) 石南(半两,炙) 贯众(三两,去毛) 猪后悬蹄甲(十四枚,炙)虻虫(半两,去翅足熬)上十三味,捣筛,以羊脊骨中髓合猪脂各半升煎,和丸如梧子,未食,酒服十五丸,日再。亦可饮下。剧者夜一服。四日肛边痒止,八日脓血尽,鼠乳悉愈,满六十日终身不复发。 久服益善。有痔病十八年,肛出长三寸,服此方即愈。亦治脱肛。有人热,可除羊髓,以赤蜜代。禁生冷、鱼肉。 治谷道中痒痛痔疮,槐皮膏方。 槐皮(五两) 甘草 当归 白芷(各二两) 陈豉 桃仁(各五十粒,去皮) 赤小豆(二合)上七味,锉,以猪脂二升煎,候白芷黄膏成,去滓,以涂之,日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