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余北仕时,有留都贾学士子,年十六,患流注已二载,公升北宗伯邀余治。诊其脉洪大而数,脓清作渴,食少盗汗,朝寒暮热。余曰∶此气血俱虚也,先以固气血为主。午前以四君、芎、归、炙草;午后以四物、参、 、麦门、五味,两月诸症遂可一二。有一医,用渗和之药保其必生,治之三月气血极虚,而形体骨立。复恳治,余被命南下,后果殁。
呵欠,顿闷,口中气热。当发散,大青膏主之。若能食,饮水不止,当大黄丸微下之。余不可下。
卯酉二年六气主客图ps112a2.bmp 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
小儿生下遍体面目皆黄,状如金色,身上壮热,大便不通,小便如栀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此胎黄之候,皆因乳母受湿热而敷于胎也,凡有此证,母子皆宜服地黄汤及地黄饮子。有生下百日及半周,不因病后身微黄者,胃热也。若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经云∶诸疸皆热,色深黄者是也。犀角散主之。若淡黄兼白者,胃怯也,白术散主之。 生地黄汤 治小儿生下胎黄。 生地黄 赤芍药 川芎 当归 栝蒌根(各等分)上, 咀。每服半两,水煎。乳母服,时时少抹入儿口中。 地黄汤 生地黄 赤芍药 天花粉 赤茯苓(去皮) 川芎 当归(去芦) 猪苓 泽泻 甘草 茵陈(各等分)上,锉散。用水煎,食前服。 地黄饮子 治小儿生下满身面目皆黄,状如金色,或面赤身热,眼闭不开,大便不通,小便如栀子汁,满身生疮。 生地黄 赤芍药(各二钱) 羌活(去芦) 当归(去芦) 甘草(一钱)上为极细末。用灯心煎汤,食前服。乳母宜服,仍忌酒面五辛之物。 犀角散 治小儿胎黄,一身尽黄。 犀角 茵陈 栝蒌根 升麻(煨) 甘草 龙胆草 生地黄 寒水石( ,等分)上, 咀。用水煎,不拘时候服。
大便秘结,庸医以为宜投大黄,二次仍不能通,但此症非泻不能回生矣,速进济川煎,内加肉苁蓉、枳壳、牛膝,以泄大便秘结。又加升麻五六分之数,随用大黄七八钱之,则顷刻黑粪先出,而后大便通泄即安矣。故用升麻一提则清气上升,用大黄一泻则浊气下降也。
寒痛中虚脾受寒,尿爪俱白面青看,喜热腹满或下利,理中肢厥加附煎。 [注]寒痛者,多因小儿中气虚弱,复为风冷所乘,则脾经受寒,故不时腹痛,现证尿白爪甲白,面多青,喜饮热,或腹满下利,宜理中汤温之,若四肢厥冷,兼属少阴,则加附子。 (理中汤) 方见不乳。 %腹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