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甘,苦,寒,无毒。调中下气,除烦止呕。发伤寒之表症,除时疾之肌热。 身热头痛,同葱白水煎服之。(验方第一) 血痢不止,同大蒜丸服。(第二。)
尺KT ,同席有人卡者,随以手默画上面尺KT 符,照式不钩,画于桌上毕,问卡者曰∶“好
此症经来、或因家事触怒,逆血攻心,不知人事,狂言鬼神。先用麝香二分,辰砂、远志(去心)、甘草各一钱,柴胡、桔梗、茯神各二钱,木香五分,台党八分,水煎,不拘时服茯苓丸∶茯苓、茯神各八钱,远志去骨六钱,朱砂三钱,猪心一个,稀粥为丸如桐子大,用金银花汤送五十丸即愈。
一妇产后,水道中下肉线一条,长三四尺,动之则痛欲绝。先服失笑散数帖,次以带皮姜三斤研烂,入清油二斤,煎油干为度,用绢兜起肉线,屈曲于水道边,以前姜熏之,冷则熨之。六日夜,缩其大半,二六日,即尽入。再服失笑散、芎归汤调理之。如肉线断,则不可治矣。
传心疽p04-a55a69.bmp 是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生于胁下京门带脉二穴之次。痛痒彻心。如针刺之痛渐溃至脐者死。 初肿胁痛不能转动。面垢。百节骨痛。痛则连心。故名传心疽是也。
内经云。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嗽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今咳方藿香汤 治久咳传三焦。腹满不欲食。 藿香叶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 青橘皮(汤浸去瓤焙) 细辛(去苗叶) 益智子(去皮微炒)为散。每黄 汤 调脾肺养气。治三焦咳嗽。减食息高。 黄 (锉) 人参 白术 当归(切焙各三分) 赤茯苓(去黑皮) 百合 糯米 桔梗(锉炒)苏五叶。同半夏汤 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饮食。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 木通(锉各四两) 前胡(去芦头) 白术 赤茯苓(去黑皮) 陈橘皮萼各一两一干姜汤 治三焦咳。腹满。心胸不利。不思食。 干姜(炮裂) 桂(去粗皮) 款冬花(各半两) 细辛(去苗叶) 白术 甘草(炙锉) 五味子(入枣二枚胡椒理中丸 治三焦咳。肺胃虚寒。咳逆呕吐。腹胁胀满。不能饮食。 人参汤 治三焦咳。心胸滞闷。四肢不和。 人参(一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 麻黄(去根节煮去沫焙干) 桂(去粗皮) 干姜(为散。 每半夏汤 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食。 紫苏子汤 治三焦咳。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紫苏子(微炒)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干姜(炮) 桔梗(锉炒)杏仁七分。 五味子丸 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食。顺气。 五味子(炒) 复盆子(去蒂) 仙灵脾(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玉液散 治久咳传三焦。腹满不思饮食。及胃虚有痰。 半夏(汤浸去滑七遍焙一两) 生姜(去皮切焙) 陈粟米(拣净各二两) 上为散。 每服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