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玉机真脏论云∶脾脉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灵枢》本神篇云∶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实则腹胀、泾溲不利。盖脾虚则营卫涸竭,不能行其气于四肢,而为之不举;脾实则营卫遏绝,亦不能行其气于四肢,而为之不举。九窍亦然。两经互言之者,所以穷其变也。
兰香饮子(白虎汤下) 滚痰丸(痰饮门) 三黄丸(伊芳尹三黄汤下) 加减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龙胆泻肝汤(胁痛门) 小柴胡汤(方祖) 佐金丸(方祖) 生脉散(方祖)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甘露饮(二冬膏下)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下) 连理汤(理中汤下) 凉膈散(方祖)金花丸(伊芳尹三黄汤下) 五苓散(方祖) 导赤散(暑门) 理中汤(方祖) 苏子降气汤(七气汤下)养正丹(金液丹下) 瓜蒂散(痰饮门) 神 丸(十枣汤下) 浚川散(伊芳尹三黄汤下)
味辛,寒。有毒。 《本草》云∶主寒热,鬼疰蛊毒,鼠 ,疥癣,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血积,伤人肌,堕胎。畏巴豆。
味甘,有毒。主治疝痹,通气,诸不足。生人家宫室。五月、十月采,曝干。(《新修》三五四页,《政和》五四四页)
钩藤(炙五分) 麻黄(去节) 甘草(炙各三分) 天麻川芎 防风 人参(各七分) 全蝎(炒去毒一钱) 僵蚕(一钱二分炒)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小儿头眩,觉地屋俱转,闭目不开,宜用∶
夫蛊疰者。云人有造作蓄事之者。多取虫蛇之类。以瓷器中盛。则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有心故 治诸蛊毒疰气。变化无常。鲛鱼皮散方。 鲛鱼皮(一分微炙) 犀角屑(一分) 麝香(一分细研) 白龙骨(一分) 朱砂(一分细研)雄黄(一分细研) 荷根〔二(一)分〕 鹿角屑(一分) 蜈蚣(一枚微炙去足)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令匀。每于食前。以暖酒调下一钱。 治蛊疰百病。症瘕积聚。大小便不利。卒忤。恶风胪胀满。转相注易。医所不治。 宜服紫参 人参(去芦头)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藜芦(去芦头) 代赭(细研) 桔梗(去芦头)上各三分 干虾蟆(一枚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巴豆(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小豆大。每服。不计时候。 以粥饮下一丸。日三服。老少量之。蜂 治蛊疰。四肢浮肿。肌肤消瘦。咳逆。腹大如水之状。死后注易人家。宜服此方。 雄黄(一两细研水飞过) 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莽草(一两微炙) 鬼臼(一两去须) 蜈蚣(一枚微炙去足)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密封收之。每于食前。以温酒服如小豆大一丸。增减临时。当下清水豆 治蛊疰已蚀下部。肛尽肠穿者。宜用此方。 虾蟆(一枚青大者烧灰细研) 乌鸡骨(一两半烧灰细研)上件药。拌令匀。以一钱纳于竹筒。吹入下部中。用三五遍即瘥。 治卒得蛊疰。毒瓦斯往来方。 乱发灰(一分) 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双仁) 麝香(一钱细研)上件药。都研如脂。每服。不计时候。以酒服如梧桐子大五丸。日三服。 治蛊疰。及杂疰相连。续命方。 桃根白皮(半斤锉)上件药。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去滓。分为六服。两日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