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黄连 黄芩 大黄 菊花 羌活 苍术 防风荆芥穗(各等分)上为末,蜜丸芡实大。每一丸,白滚汤下。点元灵丹、赛金丹。 小儿泻后目闭,用健脾、养胃、补血、滋肾等药。 小儿诸毒入目,宜用∶
干狗粪(经霜而白者佳)烧灰存性,研为细末,脂麻油调敷数次即愈。此方奇验,非他药可及。
红枣(二斤) 茵陈(切碎八两) 大黄(切片八两)加水安息更妙。如无亦可。以上三味合一处。清早烧能却时症瘟气。(水安息系外洋来者大药店方真)陈宜仲尝梦神人语曰∶“天灾流行,人多死于疫疠。惟服大黄者生。”事见宋史。(说储)头面肿大如斗,二目难开。危急者,服之奇效。 牛蒡子(炒香研) 苦桔梗 荆芥穗(焙) 家菊花 黄柏梢 龙胆草 防风 羌活 连翘(去心) 蔓荆子(去蒂焙) 薄荷叶 本 元参 白芷 升麻 川芎 生甘草(各三钱)上药共合一处。入净砂锅内,注水十碗。在病患房内,炭火慢熬,至五碗为度。去渣将病者仰卧,以小钟徐徐灌之,勿令间断。服完其肿自消,须善调养数日,再服清胃之药,必无后患。
辛甘温,开胃行气,调中化水谷,消积滞,治痰逆目痛。
医之有案, 于史传,附载于诸子百家,所以纪治验、彰学术也。降及近世,乃多专刻,若喻氏嘉言、徐氏洄溪、王氏孟英等,皆扼其要略,作为论断。至以完全方案刊行者,惟叶氏临证指南。夫叶氏天姿明敏,见解超脱,治案颇多可采,然肤浅通套,实开后世庸流简便之门,耳食之士,奉为掌中珠、枕中秘,晚近叶派之称,毁誉盖参半焉。先生于是书尝三购而三焚之,其高尚之志趋,即此可见一斑。然则医案之刻,非先生志也。曰、不然。先生以毕世精神,消耗于延医之事,常思老而退休,本生平之阅历,专心着述。 天不假年,未遂厥志,着作阙如。行道而未暇明道,诚憾事也。然先生之诊病也,必先澄心凝虑,而后下笔立案,故本经论以抒心得,隐微曲折之处,实足发前人所未及发,言众人之不能言,论证既精,处方更确,议病议药,一以贯之,行道在是,明道在是,断非抄袭敷衍陈陈相因之方案所可比拟,讵能任其湮没而不传哉。涵负笈先生门,尚在锡邑,两阅寒暑,亲炙无多,存有方案论说若干卷。后邵正蒙君从游沪上,抄得巨册携归示涵,读之狂喜雀跃,以为可法传之稿,具在于是。茫茫数载,正蒙君已仙化,稿交郭级 君珍藏什袭。丙辰秋,涵与郭君谋公诸世,郭君欣然出稿,爰重行检阅,分类排比,两载告成,付之剞劂,其中缺点,尚祈诸同学有道者匡正焉。民国七年戊午秋受业吴文涵敬识戊午长夏,张氏医案排印将蒇事,追维钞辑之始及其成功,而不禁有余慨焉。泰幼侍先君读,先君尝与人谈医,亟称聿青先生审病之精、处方之当不置,以吾乡就诊先生,获睹其方案也。岁甲午,先君弃养,遗命从子安家叔习医,居常欲搜求张氏案而不得。既而同里邵先生正蒙受业张氏门下,曾致书同门,征集方案谋汇刊,搜罗特广。讵丙午春邵公谢世,事遂寝,稿本托泰收藏。叶先生立庵儒而好医,下榻邵氏,尝手录此稿,谓泰宜相机刊印。尘事牵迫,未有宁晷。越十年丙辰,赴常熟晤吴先生玉纯谈刊案事。乃云与邵公有宿约,时谋付刊,乏同志赞助耳。泰闻言欣然,怂涌即出原稿,由吴先生详加编次,泰任誊正之责。恐藏稿尚非全豹,邮函四达,借阅增补,冀成完璧,应之者有包君镜澄、张君绍曾。泰与吴先生邮筒往还越两载,始告厥成。今春复由吴先生付印出版,一切手续,独任其难,热忱毅力,洵为当今希有。顾溯编钞至今阅十余年,商印成书又三四年,其迟迟也如是,因慨天下事之类此者不少矣。至是编之手眼高妙,蹊径独开传序已详言之,兹不赘。 后学江阴郭汇泰谨跋
妇人行经时,腹痛如绞,谓之痛经。其症有郁热与虚寒之异,郁热者宜用∶黄连(酒煮)八两 香附(炒)六两 五灵脂(半炒半生)三两 当归尾二两上捣筛,粥为丸,空腹汤下三四钱,服久自愈。 若系虚寒,则用∶人参 黄 当归 白术各一两 肉桂一钱 附子(炮)一枚水煎,服至二三十剂当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