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淋闷频数 - 卷之二痈疽所兼诸证 - 证治准绳·疡医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证治准绳·疡医

《证治准绳·疡医》- 卷之二痈疽所兼诸证 - 小便淋闷频数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阅读数:12人阅读

   

   〔薛〕

    疮疡小便淋漓频数,或茎中涩者,肾经亏损之恶症也,宜用加减八味丸以补阴;足胫逆冷者,宜用八味丸以补阳。若小便频而黄者,宜用四物汤加参术、麦门、五味以滋肺肾。若小便短而少者,宜用补中益气加山药、麦门、五味以补脾肺。若热结膀胱而不利者,宜用五淋散以清热。若脾气燥而不能化者,宜用黄芩清肺饮以滋阴。若膀胱阴虚阳无以生者,宜用六味丸。若膀胱阳虚,阴无以化者,宜用滋肾丸。肾虚之患多传此症,非滋化源不救。若用黄柏、知母反泻其阳,以速其危。若老人阴痿思色,精内败,茎中痛而不利者,用加减八味丸加车前、牛膝。不应,更加附子多有复生者。若精已竭而复耗之,大小便中牵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牵痛,以前药加附子,亦有复生者。王太仆云∶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生,当滋其化源。苟专用淡渗,复损真阴,乃速其危也。职方王 塘,背疽溃后,小便淋漓,或时有自遗,作渴引饮,烦热不寐,疮口 赤,时或如灼,时或便遗。余曰∶此肾虚之恶症,用加减八味丸,加麦门数剂而痊。驾部林汝玉,冬不衣绵,作渴饮冷,每自喜壮实,晒余衣绵。诊其脉数大无力,余曰∶至火令,当求余也。三月间,果背热、便闭、脉涩,用四物加芩连、山栀数剂,大便稍和,却去芩连,加参术、茯苓二十余剂及前丸半斤许,渴减六七,背热亦退,至夏背发一疽,纯用托里之剂而敛。

   

   托里消毒散加减法

    茎中痛而小便不利,精内败也,去连翘、白芷、金银花三味,加山茱萸、山药、泽泻。如不应,佐以六味丸。愈便则愈痛,愈痛则愈便,精复竭也,去三味煎,送六味丸。食少体倦,口干饮热,小便黄短,脾肺虚热也,去三味加五味子,山茱萸。如不应,暂用六味丸。劳役而小便黄,元气下陷也,去三味加升麻、柴胡。午后小便黄短,肾虚热也,去三味加升麻、柴胡煎,送六味丸。

   

   黄芩清肺饮

    治肺经阴虚火燥而小便不通,若因脾经有热,当清其脾。若因心火克肺,当制其心。

   黄芩(一钱) 栀子(三枚,打碎)上水煎服。

   

   滋肾丸

    治肾经阴虚发热作渴,便赤,足热腿软等证。凡不渴而小便秘,热在下焦血分也,最宜此药。经云∶无阴则阳无以化。若脾肺燥热所遗,当滋其化源。

   知母 黄柏(各酒炒,一两) 肉桂(二钱)上为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滚汤下。

   

   五苓散

    治下部湿热疮,每小便赤少。

   泽泻(二两五钱) 猪苓(去皮,一两半) 肉桂(七钱半) 白术 赤茯苓(各一两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热汤调下。

   

   清心莲子饮

    治膀胱气虚湿热,玉茎肿痛,或茎窍涩滞,口苦咽干,小便色赤或白浊,夜安静而昼发热。

   黄芩 麦门冬 地骨皮 车前子 炙甘草(各一钱半) 石莲肉 白茯苓 黄 柴胡人参(各一钱)上水煎服。

   

   五淋散

    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或尿如豆汁,或如沙石,或如膏汁,或热沸便血。

   赤茯苓(一钱半) 赤芍药 山栀(各二钱) 当归 甘草(各一钱五分)上用灯心二十根,水煎服。

   

   清肺饮

    治渴而小便不利,乃肺经有热,是绝寒水生化之源,宜用此药以清化源,其水自生而便自利矣。

   茯苓(二钱) 猪苓(三钱) 泽泻 琥珀 瞿麦(各五分) 通草(六分) 木通 蓄(各七分) 车前子(一钱) 灯草(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水煎服。

   

   肾气丸

    治肾经阳虚阴无所化,以致膀胱淋漓。或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无所化而膀胱癃闭。或肾气虚热,干于厥阴之络,阴挺、痿痹而溺频数。或肾水虚弱阴亏难降,使津液败浊而为痰水。又治肾虚便血及诸见血发热,自汗盗汗等症之圣药也。即六味地黄丸。

   

   琥珀散

    治诸般疮疖,表里有热,小便赤涩。

   白茯苓 黄芩 茵陈 紫草 瞿麦 茅根 石韦 乌药 琥珀 连翘 车前子(各等分)上为极细末,每服二三钱,用灯心汤调下,不拘时候。

   

   瞿麦散

    治痈疽发背,排脓止痛,利小便。

   桂心 赤芍药 当归 黄 芎 瞿麦 白蔹 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赤小豆(一合,酒浸炒干)上 咀。每服四钱,酒煎温服,如诸痈已溃未溃,疮中脓血不绝,痛难忍者,加细辛、白芷、白蔹、薏苡仁。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证治准绳·疡医

上一节:大便泻利

下一节:头痛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