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
传承
中医药传统文化
(烧酒不可用锡器盛炖及过宿贮,久则饮之杀人。)用锅盖上气流水灌下半碗即活。又方,以井底泥摊其胸,浸发冷水中,饮以绿豆水可解又诸酒致毒,惟绿豆粉汤可解之。又饮酒中毒经日不醒者,用黑豆一升煮汁,温服一杯,次即愈。
味甘,冷,微毒。利五藏,通肠胃热,解酒毒。(即赤根。)
夫鼻衄者。由气虚热故也。肝藏血。肺主气。而开窍于鼻。血之与气。相随而行。循于经络之衄 治五脏热结。鼻衄。心胸烦闷。宜服伏龙肝散方。 伏龙肝〔三(一)两〕 当归(二两) 赤芍药(二两) 黄芩(二两) 犀角屑(一两) 生干地黄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青竹茹一鸡子大。煎至五分。去滓。温温服 治鼻衄。终日不止。心神烦闷。宜服茜根散方。 茜根草 黄芩 侧柏叶 阿胶(杵碎炒令黄燥) 甘草(锉生用以上各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地黄半两。煎至六分。去滓。温温服 又方。 生干地黄(一两锉) 阿胶(一两杵碎炒令黄燥) 蒲黄(半两)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分为三服。温温服之。 又方。 生地黄〔二(三)两研取汁〕 生姜(半两研取汁) 阿胶(半两杵碎炒令黄燥捣为末)上件药。以生姜地黄汁。入阿胶末。和匀。于银器内暖过。旋旋服之。兼治吐血。 又方。 豉(二合) 艾叶(如鸡子大) 鹿角胶(二两杵碎炒令黄燥)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二分。分为三服。徐徐服之。 又方。 上用故屏风纸。烧灰细研。以温酒调下一钱。立止。 又方。 上以贝母二两。炮黄。捣罗为末。以浆水调二钱。良久再服。瘥。 又方。 上以生干地黄一两。细锉。于银器中。以酒一中盏。煎三五沸。去滓。顿服。其血立止。 又方。 上用谷精草。捣罗为末。以热面汤。调下二钱。 又方。 上以龙骨一两。捣碎。以水一大盏。煎至半盏。温温尽服之。 又方。 上用楮树叶。研绞取汁。温饮一大盏。立止。如未止再饮。 又方。 上取生葛根。捣取汁。每服一小盏。三服即止。 又方。 上用黄明胶洋心稠饧。涂帛上。贴额上立止。 又方。 上用桑木耳。熬令焦。捣罗为末。撮如杏仁大。绵裹塞鼻中。数过即止。 又方。 上用人中白一分。硬成片者。入麝香末一钱。细研令匀。吹鼻内瘥。 又方。 上用石榴花。捣末吹鼻内效。 又方。 上用垣衣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频服效。 又方。 上用苍耳茎叶。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频服效。 治鼻卒衄。吹鼻散方。 上用釜底墨。细研。以少许吹鼻中。即止。 治鼻衄塞鼻散方。 上以 皮一枚。烧为灰。细研。每用半钱。绵裹纳鼻中。数易之瘥。 又方。 上以赤马通。以绵裹如枣大。塞鼻中。新旧者悉可用。若大衄者。以水绞取汁。饮一二升。 治卒鼻衄方。 上用水罐一枚。钻底小窍子。盛新汲水。淋项后宛宛中。淋不止。一两罐即瘥。
走马牙疳。疳者迅速之为也。故有鼻疳、唇疳、舌疳、喉疳之称。其症牙根作烂。随变黑腐。臭秽难闻。由肝胃二经虚火。热极上攻所致。宜芦荟消疳散、三黄香黛散。以清府热。人参茯苓粥以养胃气。外用手法。 取去腐肉。内见红肉流鲜血者为吉。如顽肉不脱。腐黑复生。牙落无血。穿腮破唇。 肿外发。身热不退。 臭秽不止。用药罔效者。俱为不治。 芦荟消疳散 芦荟 银柴胡 胡黄连 黑玄参 牛蒡子 羚羊角 桔梗 栀子 石膏(各五分) 薄荷叶(四分)升麻(三分) 甘草(三分)用水二钟。淡竹叶十片。煎六分。食远服。 三黄香黛散 牛黄 黄连 大黄(酒蒸) 木香 青黛(各等分)上为末。用淡竹叶、薄荷煎汤。调服。 人参茯苓粥 必先服此。以养胃气。 人参 茯苓为末。每用一钟。同米二钟。煮粥食之。先用盐汤漱口。 洗牙疳方 先用麻油通口噙漱。觉无油气。吐之。如式六七次。次以百沸汤入盐、醋。漱吐三四次。再次以绵胭脂拭干。然后上药。此秘法也。 再生散 治走马牙疳。牙落鼻崩。久不愈者。 土鳖(四十九个 存性) 山豆根 人中白( ) 辰砂(飞各二钱)上为细末。先割净腐肉。用前法洗净。拭干掺之。七日内长肉如旧。 大牙散 治走马牙疳烂极者。 象牙梳 (油透者 存性为末) 加冰片掺之。 一用蝼蛄、雄黄、黄柏等分。为末掺之。 一用 乌鸦头、龙骨、枯矾、赤石脂、焙黄铅粉、麝香为末干掺。或用油调。 牛黄生肌散 治牙疳。臭烂穿腮者。 牛黄(五分) 珍珠 琥珀 人中白 胡黄连 乳香 没药(各一钱) 儿茶(二钱) 硼砂(五分)冰片(三分)上为末。掺用。 勒马听徽散 治牙疳臭烂者。神验。 白砒(一分) 麝香(三分) 青黛(飞一两) 青绵(一根扯碎)清油拌匀收之。用时。先以清米泔水漱口净。次以针尖挑些须塞牙齿根缝内。 青莲膏 治走马牙疳。 白砒(一分) 轻粉(一钱) 青黛(二钱) 乳香(一钱) 麝香(五分)上为细末。用香油调薄。摊纸上。用捶捶实。阴干收之。每于卧时。漱净口。拭干。随疮大小剪药封之。至晓去药。漱净吐之。三上。效。
诸疝厥阴,任脉病,外因风寒邪聚凝,内因湿热为寒郁,证皆牵睾引腹疼,胎疝多因禀赋病,总审热纵寒痛疼,血左不移气右动,湿则坠重虚坠轻。 [注]厥阴环阴器入少腹,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故诸病疝莫不属之也,小儿病此,多因先天不足,本藏虚弱,复因外感风邪,内食生冷,寒邪凝结而成有之,或因湿热郁于中,复被寒邪束于外,邪气乘虚井于血队,流入厥阴,厥阴属肝,其性急速,故牵引睾丸少腹绞痛也,又有胎疝一证,多因孕妇啼泣过伤,动于阴气,结聚不散,令儿生下即成此证者,大抵热则多纵,寒则多痛,在血分者不移,在气分者多动,湿肿坠则重,虚肿坠则轻,因证施治,自切中病情矣。 %疝证门
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 者。 当归 防风(各三分) 独活(一两半) 麻黄(去节,一两一分) 细辛(去苗,半两) 附子(一个,六钱重,炮去皮脐)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酒各半盏,同煎七分,去滓;口不开者,抉开口,纳汤一服苏,二服少汗,三服大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