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成方 - 卷之二 - 时病论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病论

《时病论》- 卷之二 - 备用成方

作者:雷丰 朝代:清 阅读数:12人阅读

   

   海藏神术散

   ∶治外感风寒,发热无汗。

   苍术 防风 甘草加生姜、葱白,煎服。

   

   香苏饮

   ∶治四时感冒风寒,头痛发热,或兼内伤,胸闷咳逆。

   香附 紫苏 陈皮 甘草加姜、葱煎。伤食加砂、曲,咳嗽加桑、杏,有痰加苓、夏,头痛加芎、芷,有汗加桂枝,无汗加麻黄。

   

   参苏饮

   ∶治外感内伤,发热咳嗽,伤风泄泻等证。

   人参 紫苏 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 枳壳 桔梗 前胡 干葛 木香加姜、枣煎。外感多者,去枣加葱白;肺中有火,去人参,加杏仁、桑皮。

   

   金沸草汤

   ∶治肺经伤风,头目昏痛,咳嗽多痰。

   金沸草(即旋复花,用绢包煎) 制半夏 茯苓 前胡 荆芥 细辛 甘草加姜、枣煎。如胸闷加枳壳、桔梗,有热加柴胡、黄芩,头痛加川芎。

   

   桂枝汤

   ∶治风伤卫,阳浮而阴弱,发热头痛,自汗恶风,鼻鸣干呕等证。

   药味见解肌散表法∶丰按∶神术散,香苏散,皆治风寒之轻证也,重则不可恃耳。参苏饮,乃治气虚之外感,稍壮者减参可也。金沸草汤,治肺经之伤风;桂枝汤,治卫分之伤风。此皆疏散之方,施治有别,弗宜混用。

   

   通关散

   ∶治中风不省人事。

   南星 皂角 细辛 薄荷 生半夏共为细末。吹入鼻中,有嚏可治,无嚏难治。

   

   开关散

   ∶治中风口噤。

   乌梅肉 上冰片 生南星为末,擦牙,其噤可开。

   此二方乃救暴中之急,预当备之。

   

   小续命汤

   ∶治中风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 斜,语言蹇涩,及刚柔二痉。

   防风 桂枝 麻黄 杏仁 川芎 白芍 人参 甘草 黄芩 防己 附子加姜、枣、煎服。

   

   三化汤

   ∶治中风邪气作实,二便不通。

   羌活 大黄 浓朴 枳实水煎,温服。

   

   大秦艽汤

   ∶治中风手足不能运掉,舌强不能言语,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

   秦艽 石膏 当归 白芍 川芎 生地 熟地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芩防风 羌活 独活 白芷 细辛水煎,温服。

   

   乌药顺气散

   ∶治中风遍身顽麻,骨节疼痛,步履艰难,语言蹇涩,口眼 斜,喉中气急有痰。

   乌药 橘红 麻黄 川芎 白芷 僵蚕 枳壳 桔梗 姜炭 炙草加姜、葱煎。

   

   顺风匀气散

   ∶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 斜。

   乌药 沉香 青皮 木瓜 白芷 天麻 苏叶 人参 白术 甘草加生姜,煎服。

   

   牵正散

   ∶治中风口眼 斜,无他证者。

   白附子 僵蚕 全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丰按∶以上诸方,皆治真中之病。若东垣所谓∶烦劳过度,清气不升而中者,丹溪所谓∶湿热生痰,痰气上冒而中者,河间所谓∶七情过极,五志之火内发而中者,此皆为类中之病,慎毋误投。

   

   黄 五物汤

   ∶治风痱身无痛,半身不遂,手足无力,不能动履者。久久服之,自见其功。

   炙黄 炒白芍 嫩桂枝加姜、枣,煎服。

   

   防风黄 汤

   ∶治中风不能言,脉迟而弱者。

   防风 黄水煎,温服。

   丰按∶此二方,皆用黄 ,是治气虚之体,患中风之病也,非肾虚不涵肝木,木动生风,而发眩仆之虚风可比,务宜分别而治,庶不龃龉。

   

   防风通圣散

   ∶治一切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内外诸邪所伤,及丹、斑、瘾疹等证。

   防风 荆芥 麻黄 桔梗 连翘 栀炭 黄芩 薄荷大黄 芒硝 石膏 滑石 白术 甘草 当归 白芍 川芎加生姜、葱白煎。

   丰按∶此方是河间所制,主治甚多,不能尽述,其药味表里气血皆备,医者不能拘守成方,务宜临时权变。本方除大黄、芒硝名双解散。汪 庵曰∶麻、防、荆、薄、川芎以解表,芩、栀、膏、滑、连翘以解里,复有归、芍以和血,甘、桔、白术以调气,故曰双解。

   

   柴葛解肌汤

   ∶治太阳阳明少阳合病,头目眼眶痛,鼻干不得眠,寒热无汗,脉象微洪,或兼弦。

   柴胡 葛根 羌活 白芷 黄芩 赤芍 桔梗 甘草 石膏加姜、枣,煎服。

   《金鉴》云∶此方陶华所制,以代葛根汤。凡四时太阳阳明少阳合病之轻证,均宜此汤加减治之,如无太阳证者,减羌活∶无少阳证者,减柴胡;下利减石膏,以避里虚;呕逆加半夏,以降里逆。

   

   苏羌饮

   ∶治寒疫有效,并治伤风伤寒,可代麻、桂、十神之用。

   紫苏 羌活 防风 陈皮 淡豉 生姜 葱白丰按∶是方乃刘松峰所制,治寒疫之功颇捷,倘丰之辛温解表法,未获效者,可继此方,堪为接应之兵也,慎毋忽诸。

   

中医书籍:时病论

上一节:拟用诸法

下一节:临证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