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成方 - 卷之五 - 时病论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病论

《时病论》- 卷之五 - 备用成方

作者:雷丰 朝代:清 阅读数:13人阅读

   

   小柴胡汤

   ∶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口苦耳聋,胁痛脉弦,疟发寒热,及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等证。

   柴胡 半夏 黄芩 人参 甘草加姜、枣,煎服。

   丰按∶此方专治寒热往来,邪在少阳之疟也。倘恶寒甚者,兼太阳也,宜加羌活。发热甚者,兼阳明也,宜加葛根。

   

   景岳木贼煎

   ∶凡疟疾形实气强,多湿多痰者,宜此截之大效。

   木贼草 小青皮 制浓朴 制半夏 槟榔 苍术水煎露一宿,于未发之先二时温服。能饮者,酒煎最妙。

   丰按∶此方用木贼,取其入肝经气分,盖肝与胆相表里,故可通治疟疾,喜其轻能升散,空能发汗,即太阳之余邪未尽者,亦可用之,较柴胡更为稳耳。

   

   严氏清脾饮

   ∶治疟疾热多寒少,口苦嗌干,小便赤涩,脉来弦数。

   青皮 浓朴 柴胡 黄芩 制半夏 草果仁 茯苓 白术 甘草加姜煎。一方加槟榔。疟不止加酒炒常山、乌梅。

   丰按∶是方,即小柴胡汤加减,减人参之补、大枣之滞,以解少阳往来寒热之邪。其方不名清胆,而名清脾者何也?盖因近世称疟为脾寒,其脾受寒而作疟者,亦属不少,故加浓朴温其脾胃,苓、术辅其中州,更加草果、青皮,祛其疟邪,而脾自得清肃,故曰清脾。其存小柴胡法者,良由疟不离乎少阳之意耳。

   

   麻杏甘石汤

   ∶治温疟,先热后寒。

   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水煎服。

   丰按∶《集解》谓此方,以治温疟。不知温疟系冬令伏邪,发于夏令,阳气大泄之时,麻黄辛散,岂可用乎?如体实壮热无汗而喘者,只宜暂用,否则不可轻试,慎之慎之!

   柴平汤

   ∶治湿疟,身重身痛。

   柴胡 制夏 黄芩 人参 浓朴 苍术 陈皮 甘草加姜、枣,煎服。

   

   藿香平胃散

   ∶治胃寒腹痛呕吐,及瘴疫湿疟。

   藿香 制夏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加姜、枣,煎服。

   

   太无神术散

   ∶治感山岚瘴气,憎寒壮热,一身尽痛,头面肿大,瘴疟时毒。

   藿香 石菖蒲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水煎,温服。

   丰按∶以上之方,治湿疟、瘴疟之证,极为平妥。但柴平汤之人参,必体弱气虚者,乃可用之,倘不细审而概施之,恐补其气而阻其邪,病必增剧。

   

   人参败毒散

   ∶治伤寒头痛,憎寒壮热,及时气疫疠,岚障鬼疟,腮肿毒痢,诸疮斑疹。

   人参 茯苓 枳壳 桔梗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薄荷 甘草加生姜三片,煎服。

   丰按∶此方非但主治伤寒疫疠鬼疟等证,而嘉言每以治痢,亦屡奏功。

   丰遇疟痢两兼之证,用之更有神效,诚良方也。

   

   截疟七宝散

   ∶治实疟久发不已,鬼疟、食疟皆治之。

   常山(酒炒) 草果(煨) 青皮 陈皮 槟榔 浓朴(姜制) 甘草等分。用酒水各一杯煎好,以纱盖之,露一宿,于当发之早,面东温服。

   

   局方常山饮

   ∶疟久不止者,用此截之。

   常山(火酒炒,二钱) 草果(煨,二钱) 槟榔(一钱) 乌梅(二个) 知母(一钱) 贝母(去心,一钱)加生姜三片,枣一枚,半酒半水煎。露一宿,日未出时,面东空心温服。

   

   子和常山散

   ∶治痰疟神效。

   常山(一两) 甘草(二两五钱)上为细末。水煎,空心服之,取吐。

   丰按∶常山之功,在乎祛痰截疟,其性猛烈,体稍虚者,不可遽用。

   

   鳖甲饮

   ∶治疟久不愈,腹中结块,名曰疟母。

   白术 黄 川芎 白芍 槟榔 草果 浓朴 陈皮 鳖甲 甘草等分。姜三片,枣一枚,乌梅少许,煎。

   

   四兽饮

   ∶治疟病胃虚,中挟痰食。

   人参 茯苓 白术 炙草 陈皮 制夏 草果 乌梅加姜、枣,煎服。

   丰按∶前方用 、术、乌梅,此用参、术、乌梅,皆是补中兼收,非体虚久疟,切弗轻试。

   

   追疟饮

   ∶截疟甚佳。凡血气未衰,屡散之后,而疟有不止者,用此截之,已经屡验。

   何首乌 当归 青皮 陈皮 柴胡 半夏 甘草井水河水合煎。

   

   何人饮

   ∶截疟如神。凡气血俱虚,久疟不止可服。

   何首乌 人参 当归 陈皮 煨生姜水煎八分,于发前二、三时温服之。

   

   休疟饮

   ∶此止疟最妙之剂。若汗散既多,元气不复,或以衰老,或以弱质,而疟有不能止者,俱宜用此。此化暴善后之第一方也。

   人参 白术 何首乌 当归 炙甘草煎七分,食远服。

   丰按∶以上三方,皆景岳治疟之剂。揆其用意,在乎少阳。观其治实疟者,每以木贼;治虚疟者,不离首乌、当归。盖木贼疏肝透邪,归、乌滋肝养血,肝与胆相为表里,其意在少阳者,可想而知矣。

   

中医书籍:时病论

上一节:拟用诸法

下一节:临证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