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滞于阳为疽阳滞于阴为痈十五 - 卷一 - 外科理例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科理例

《外科理例》- 卷一 - 阴滞于阳为疽阳滞于阴为痈十五

作者:汪机 朝代:明·嘉靖二年 阅读数:6人阅读

   痈疽因阴阳相滞而生。盖气阳也。血阴也。血行脉内。气行脉外。相并周流。寒与湿搏凝泣行迟为不及。热与火搏之。则沸腾行速为太过。气得邪而郁。则津液稠粘。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此阴滞于阳也。血得邪而郁。隧道阻隔。或溢或结。积久渗出脉外。气为之乱。此阳滞于阴也。病皆由此。不特痈疽。阳滞于阴。谓阳盛而滞其阴。脉则浮洪弦数。阴滞于阳。谓阴弱而滞其阳。脉则沉弱细涩。阳滞以寒治之。阴滞以热治之。

   

中医书籍:外科理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