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论 - 卷之一杂症 - 医碥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碥

《医碥》- 卷之一杂症 - 表里论

作者:何梦瑶 朝代:清 阅读数:20人阅读

   以周身言,则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而以躯壳言,则皮肤为表,骨肉为里。以脏腑言,则腑为表,脏为里也。以经脉言,太阳阳明为表,三阴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而于表中又分表里,则太阳乃表之表,阳明乃表之里。于里中又分表里,则太阴为里之表,少阴为里之中,厥阴为里之里也。故伤寒传经之次,首太阳,次阳明,次少阳,次太阴,次少阴,次厥阴。按太阳之腑为膀胱,阳明之腑为胃,二腑皆贮物,泻而不藏,外通出表,故其经脉属表。太阴之藏脾,少阴之藏肾,厥阴之藏肝,皆贮精,藏而不泻,不能外出,故其经脉属里。少阳之府胆,所贮精汁,类于物,则似腑也,然亦藏而不泻,则又似脏,故其经脉属半表半里,此无可疑。独肾位肝下,最属深藏,其经脉应为里之里,乃反为里之中,此则不能无疑。岂经脉虽连系于脏腑,而其表里层次,自以其行于肌肤之浅深分,不照脏腑之部位为次序耶?且此止言足经耳,若手经之次第,亦有可得而言者耶?窃疑《内经·热病论》论伤寒传经之次,乃仿运气,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之说以为言。然此乃言客气之次第,恐未可为病机之据也。且运气之说,亦谬而不足信矣。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医碥

上一节:标本说

下一节:阴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