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 素问 - 黄帝内经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素问 -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作者:黄帝 朝代:战国至秦汉 阅读数:40人阅读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阴刺,入一傍四处。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藏,迫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藏,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

   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为故止。

   病在少腹有积,刺皮?以下,至少腹而止,刺侠脊两傍四椎闲,刺两髂髎季脇肋闲,导腹中气热下已。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闲,刺腰髁骨闲,刺而多之,尽炅病已。

   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闲,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

   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热为故,无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诸分尽热,病已止。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

   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虚脉,视分尽热,病已止。

   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刺诸分诸脉,其无寒者以针调之,病止。

   病风且寒且热,炅汗出,一日数过,先刺诸分理络脉,汗出且寒且热,三日一刺,百日而已。

   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

   

中医书籍: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