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入门》- 外集卷五小儿门 - 附∶小儿病机
护眼朱砂亦简省。
护眼膏∶黄柏一两,红花二两,绿豆粉一两半,甘草四两,为末。痘疮正发之时,用清油调,涂两眼四畔,则面上痘亦稀少。或用朱砂为末,水调,涂眼眶,或只用干胭脂末,蜜调,涂眼眶,则痘不入眼。古方用如米细朱砂为末,蜜调少许,每五分,作三次,量儿大小加减,温水送下。不拘痘疮出未,首尾可服,密者可稀,稀者可无,黑陷者可起,痘痈 肿可消,兼治壮热烦渴微喘。但性亦微寒,不可多服。
报痘三朝毒居中,忌汗忌下和为上;报痘,毒居半表半里,寒药伤胃滞毒,热药愈助火邪。忌汗者,痘点在肤,无俟于汗也;忌下者,痘在肌而反空肠胃,无是理也。纵有余邪,亦但于宜服药中,加以陈皮、生姜之类和之而已。
热未彻者犹有邪,半清表兮半温养。
热彻出痘为安,如热犹未彻者,必感伤邪未尽净,此时热毒内熏,恐后滞为痈毒,宜半清表半温里之剂调之,四圣散、解毒防风汤、紫草木香汤。如报痘干燥,腹痛腰痛不止者死。
一日母痘初见形,几点淡红间架明;痘先出者为母,后出者为子孙。母好子孙多,则自然有不如者,亦无害。如红点先见于口鼻上下、腮、颧、年寿之间,眼中全无,大小形状不一,作三四次出,或单或双,间架明白,淡红色润者顺。
稠密干红宜渐补,三五相连,圆晕成个,干红少润,未可遽施补药,俟其气血交合,方可保元汤加官桂,助阳令其红润。
但嫌枯黑参天庭。
先见于天庭、方广、印堂、两耳(太阳、太阴)以结咽、心胸之处,或头尚无而脚先有,或心胸稠多,腰密缠过如蚕种者,急用消毒饮加山楂、黄芩、紫草。虚加人参,或升麻葛根汤加连翘一分,或败毒散,犀角地黄汤以清内解肌。如初发便见腰痛、疮稠干枯、几点紫黑者,死。或问紫黑归肾,阳位不宜,何也?诸阳聚顶,诸毒聚顶,顶稠枯黑,毒胜气血明矣!尝考痘毒一发,出于四脏而肾不留邪为吉。如申西戌时发热属肺,发为脓 ,如涕色白而大;巳午未时发热属心,发为血 ,色赤而小多兼斑;亥子丑时发热属脾,色黄微赤多兼疹;寅卯辰时发热属肝,发为水 ,如泪色微青而小,此皆初发之状,不同如此。若报痘三日,当悉成血 ,起胀三日后,血 成脓 ,贯脓三日后,脓 结痂而疮愈矣。盖贯脓脓 色黄充满,与初出色白,淡淡如脓者,名同实不同也。
二日如粟根圆混,顶满光明碍指佳;二日红点如粟如黍,如绿豆,如真珠,如水晶,顶满色光,根脚圆晕,混合不散,以手摸之,觉得碍指者顺。如根窠虽圆而顶陷者,气弱不能领血也,保元汤加芎、桂助阳,但川芎暂用以为参、 之使,有汗者忌之。若顶陷色枯,或鲜红莲肉亦红,又无根脚者,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