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小儿病机 - 外集卷五小儿门 - 医学入门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入门

《医学入门》- 外集卷五小儿门 - 附∶小儿病机

作者:李橚 朝代:明 阅读数:27人阅读

   三日出齐至胫股,三日放标至足三阴为出齐,正宜观形色以察气血强弱。形尖圆光泽者顺。或顶起而色惨不明者,保元汤加官桂助阳,芍药敛阴,糯米温中。若一日出齐,干红紫 者死。

   上胀下无亦可取。

   上身先有起胀,而下体还未出,或出未尽者,无妨。

   淡白顶软气全虚,淡白顶不坚实,不碍指者,气虚也,内托十宣散去防风、白芍。自汗,倍黄 ;声不出,倍桔梗。

   白光带红决不愈;痘白色薄,根全无红色,或根带一点红,三五日后,如绿豆样者,决不能贯脓而死。

   淡红摸过又转白,血衰气滞宜大补。

   根窠不红或略红,手摸过即转白者,气血虚也,十全大补汤;或但淡红不转白者,血虚也,小活血散。

   口角有粒如疥形,将来变黑归肾腑;口角此时有粒如疥,不日必变焦黑归肾而死。

   鼻有余疮妨睡息,痘出后,有余疮塞鼻中,不得卧者,用木笔花为末,入麝少许,葱白蘸药入鼻中数次即通。

   紫 刺黑无生路。

   痘稠密中有紫 ,刺开血红,乃血协热毒,化斑汤救之;血黑者死。又有白 者,乃气协热毒,仍以化斑汤解之。

   起胀(三朝)毒尽浮于表,最怕中虚入里了;痘出三日后,当潮起胀,先报者先起,后报者后起,至五六日毒尽发于表,宜内托不致内攻。观痘气血壮弱,变毒深浅,全在此关。诸虚证见,而痘形色反者皆死。

   虽然气血有盈亏,平陷仍分痘多少。

   气盈血亏,则顶虽平而色光润,痘多者亦自无害。血盈气亏,则顶平而色又干枯,恐变陷伏,不论痘多少,俱内托十宣散救之。

   四日血 已分明,四日,水 当成血 ,淡红色润根活,个数分明者顺。

   不喜胸背颧尚平;额上红者,终不起胀。颧脸一身之主,若颧上先胀者,四肢必顺;颧上不胀,必遍体皆然。若手足、下身、肚腹等处皆胀,惟胸背不起胀则不宜。

   上胀下缓固无害,上体已胀,下体缓慢者,无害;若下体已胀,上体缓慢者,逆。

   陆续出者反长生。

   有出不快,直待起胀时陆续出,如粟米于痘空隙,圆净者亦吉。

   五日顶尖欲碍指,五日,顶尖满起,如鼓丁碍指,光活明润者顺。

   额项皮红擦破死;痘起满顶红紫,连皮肉红,或绕项红,后必擦破而死。

   贼痘软大气血衰,报痘虽稀,根窠全白无血,三四日便起胀,痘大按之虚软者,此名贼痘,气血大衰也,保元汤加紫草救之。额上见之尤凶,必贯脓时变成水 擦破而死。

   毒陷腹上多青紫。

   毒入胃,则腹上痘多青红紫色,外证口角流涎者必死。

   六日圆满光明美,六日,气血荣盛,发扬于外,顶形尖圆,肥满红活者顺。

   血热紫红尚不起;火盛血热,色红紫不起胀者,内托十宣散去桂,加紫草、红花;热盛加黄芩。痘紫黑陷者,独圣散。

   中陷黑白皆气虚,有中黑陷而外白起,或外黑赤而内白陷者,气虚而血热也,宜兔血丸。如原不起顶,灰白陷者,气虚也,宜单人参汤,或保元汤加川芎助阳,当归和血,木香行滞。如顶陷浆滞不行,或风寒久克者,水杨汤沃之。惟腹胀不食,神昏者死。

   水 变样一定死。

   顶陷灰白紫黑,必变为水 ,发痒而死。

   贯脓三朝胃气升,自肌从渐至充盈;痘以胃气为本,胃气升腾,化毒成脓,自肌肉上贯起,渐至顶尖,充满光润者顺。

   切忌寒凉与疏泄,伤脾损胃浆难成。

   贯脓,九窍俱宜封闭,极忌寒凉解毒及疏发淡渗之剂,伤脾损胃,清气下陷,不能贯脓,或吐利不止,或二便下血,声哑腹胀,乳食不化,寒战切牙,痘烂无脓,肌肉黑者,不治。

   七日浆行 里黄,淡红软大非真浆;浆行, 里肥满黄光,或苍蜡色,或黄绿色者吉。色淡者虚。血虚,四物汤去地黄,加红花少许;气虚,保元汤加桂米。若淡红疏大如脓者,必变焦黑,其间紫者,血热;灰白,气虚。如前法治。

   水 皮薄有根活,纯是清水,皮白而薄,与水 相似者死。若略有清水,或根窠起胀,血红而活,犹有生意者,内托十宣散倍、当归,又将人乳汁和酒各半温服。又有痘中生水 ,乃气盛津液有余,随毫孔生出,小如圆眼核者,保元汤加山楂、白术;大如鸡卵者死。

   皮破流脓去湿方;有湿,痘内如水渍。皮未破者,宜温中药内加防风、白芷,以泻肌表间湿气;如皮破流脓不干者,用白螺壳火 为末,干糁,或用苦参、滑石、蚌粉、轻粉、白芷等分为末,干糁疮口。余详前斑烂条。

   中空干燥血枯朽,火盛天水义悠长。

   中空干燥、全无脓水,血分枯朽剥极,宜小活血散加当归。火盛者,六一散加荆芥、干葛,升麻,轻清之剂以散其火。服后犹无脓水者死。

   八日浆成喜饱满,不满只是气血缓;八日,血气大振,毒浆已满,将欲收敛之时,圆满光润者吉。其有化浆不满者,乃气血因寒少缓也,宜保元汤加姜、桂、糯米,助其成浆。

   满而又陷或不齐,痘暂满而又陷者,内托十宣散去防风、白芷,倍用人参、黄 ,水、酒各半煎服,人弱不食者,入人乳。

   痘皆贯脓,中间几颗不贯者,终变虚寒痒塌,宜内托十宣散,或托里温中汤,倍加补药。

   不齐有热亦难贯。

   当结脓窠不结,此由毒瓦斯内外灌注,血热相搏,必复入心,急宜猪尾膏凉心血,使阴气感之,随时结痂回浆,自面至项,或至胸不回,靥而住者死。

   九日回浆喜自颧,头面上先回浆,四肢方才起胀者吉。如七日前,唇上有痘几颗,脓黄熟,乃毒攻胃,胃烂必死。

   背先肚上无浆涎;肚上未收,背上先收者,必外驳碎内,非真实有浆涎脓液完结也。

   摸过皮皴难收靥,凡贯脓肥满,庶易结靥。虽胀满光泽可观,然摸过软而皮皴,纵横如橙子皮者,中虽有脓,不甚满足,必不能收靥。

   脓清收者亦徒然。

   脓清,或半脓半水者,必变痒塌而死。若四肢脉络处,发痈毒者,可生。

   收靥三日如果熟,如果熟蒂落,气收血平,光色如敛。黄黑色光者轻,黄灰者重。

   虚寒有脓难结壳;有脓,红者轻;无脓,白者重。寒战切牙者,死。

   收成大半热宜清,收靥将半,或见作渴、惊狂等证,乃气血不能收敛,宜清解其内,免毒遗于脏腑,以生余证。

   

中医书籍: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