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小儿病机 - 外集卷五小儿门 - 医学入门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入门

《医学入门》- 外集卷五小儿门 - 附∶小儿病机

作者:李橚 朝代:明 阅读数:24人阅读

   声嘶唇鼻变青色,面目四肢肿且黄;脾肺俱虚,七恶也,补中益气汤加姜、枣,或六君子汤加炮姜,甚,加附子,或十全大补汤加炮姜。

   阳虚寒战腹疼甚,自汗呃逆雷鸣肠;阳虚皆因误服寒凉,或溃后劳役,或吐泻之后,或误入房、梦遗,或外邪所乘。初则虚火假证,仍发热头痛;良久寒战切牙、腹痛雷鸣、泄泻呃逆、自汗盗汗,阳虚寒气所乘之证,八恶也。急用托里温中汤,后用六君子汤加附子,或加姜、桂;甚者,用大剂参、 、归、术,倍加姜、附,以手足温为度。

   虚极发躁欲坐井,蓦然变痉身反张;溃后发热恶寒,作渴怔忡,睡卧不宁,阳衰阴盛,发躁,脉洪大,按之微细或无,此阳虚极。蓦然牙关紧急、腰背反张,变为痉 病,或无汗恶寒,或有汗不恶寒,九恶也。俱宜八味丸料加参、 、归、术,大剂煎服。

   阴虚晡热夜不寐,消渴便污血难藏;原禀瘦怯,或房欲竭精,或疮出脓多,或误汗下,以致日晡潮热、口干作渴、夜寐不着、疮出紫血,四物汤、托里益气汤、肾气丸主之。便污黑者,不治;便血瘀滞者,犀角地黄汤饮之。疮疡时,或愈后,口鼻吐衄、牙宣龈露,皆因疮疡出血,为火动而错经妄行,当求经审其因而治之。肝热则血妄行,四物汤加山栀、牡丹皮、黄芩、白术;肝虚则不能藏血,肾气丸;心火不能生血,四物汤加炒黄连、牡丹皮、苓、术;脾虚热不能统血,四君子汤加炒山栀、牡丹皮;脾经郁结者,归脾汤加五味子;脾肺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气血俱虚者,十全大补汤;阴火动者,肾气丸加五味子。大凡失血过多,而见烦热发渴等证,勿论其脉,急用单人参汤补之。

   经云∶血生于气。苟非甘温参、 、归、术之类,以生心肝之血,决不能愈。若发热脉大者,死。

   五善见三容易治,七恶见四真恶疮。

   正传以善为顺,恶为逆。疮疡仍忌倒陷,又增为九逆,殊为有理。

   又有一般无名肿,非痈、非疽、非疮、非癣,状如恶疮,或瘥或剧,名曰无名肿毒。随其见证,在表在里在经用药,外以槐枝煎汤洗净,后以赤小豆、吴萸、白胶香、黄连、黄柏、贝母、硫黄、糯米、黄丹、轻粉为末,麻油调搽。一切恶疮,人所不识者皆同。

   疖癌瘭痼也同方。

   阔一寸至二寸为疖;一寸至五寸为痈;五寸至一尺为癌;一尺至二尺为竟体疽。未溃色紫黑坚硬,已溃深陷如岩为癌。四畔生如牛唇黑硬,为瘭。无头,面色淡红为痼。四轮肿起为痈;沉溃为疽;发出于外者,为外疽;隐伏肠胃者,为内疽。疖比痈、疽更轻,癌、瘭、痼多难治。癌多生乳、胁、臀、胯,全宜大补气血脾胃,及蜡矾丸护膜生肌,冀其万一。瘭、痼见后周身部。

   

中医书籍:医学入门

上一节:附∶小儿病机

下一节:痈疽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