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栀子 - 卷之四木部 - 本草蒙筌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草蒙筌

《本草蒙筌》- 卷之四木部 - 山栀子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阅读数:25人阅读

    山栀子pj293.bmp 味苦,气寒。味浓气薄,气浮味降,阴中阳也。无毒。一名越桃,霜后收采。家园栽者,肥大且长(此号伏尸栀子。)只供染色之需,五棱六棱弗计。山谷产者,圆小又薄。

   堪为入药之用,七棱九棱方良。析梗乃须,研碎才炒。(止血用,须炒黑色;去热用,但燥而已。)留皮除热于肌表,去皮却热于心胸。(一说∶去皮泻心火,留皮泻肺火。)其所入之经,手太阴一脏。因轻浮象肺,色赤象火,故治至高之分,而泻肺中之火也。本不能作吐,仲景用为吐药者,为邪气在上,拒而不纳,食令上吐,邪因得出。经曰∶在高者,因而越之。

   此之谓也。易不能利小便,易老用利小便者,实非利小便,乃清肺也。肺气清而化,则小便从此气化而出。经曰∶膀胱为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者,此之谓也。《本经》又谓∶治大小肠热及胃中热者,此因辛与庚合,又与丙合,又能泄戊,其先于中州故焉。加生姜橘皮,治呕哕不止;加浓朴枳实,除腹满而烦。加茵陈,治湿热发黄;加甘草,治少气虚满。倘除烦燥于心内,须加香豉而建功。盖烦者,气也;燥者,(懊 不眠之谓。)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治肺烦,用香豉治肾燥也。若加生姜绞汁,尤治心腹久疼。上焦客热善驱,五种黄病竟解。去赤目作障,止霍乱转筋。赤白癞疮,酒 鼻。五内邪气,悉能除之。丹溪又曰∶解热郁,行结气。其性屈曲下行,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人所不知也。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本草蒙筌

上一节:海桐皮

下一节:枸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