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疽灸法 - 卷之十四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卷之十四 - 痈疽灸法

作者:陈言 朝代:宋 阅读数:11人阅读

   夫痈则皮薄肿高,疽则皮浓肿坚。初发并宜灼艾,唯痈成则宜针,疽脓成则宜烙。若能审其名证,早早施治,仍用药以攻利其根,补托其里,不必告医,自料亦瘥。但世人忽之耳,医方所以冠痈疽于杂病之先者,知为大病也。世医失治疗之序,颠倒错乱,多致枉夭,良可叹息。故备集得效灸法,以贻学人,庶不致妄投也。

   治初生痈疽发背,神效灸法,累试有验。江宁府紫极观,因掘得石碑载之。

   凡人初觉发背,欲结未结,赤热肿痛,先以湿纸覆其上,立视候之,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痈头也。取大蒜切成片,如当三钱浓薄,安其头上,用大艾炷灸之,三壮即换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时方住。最要早觉早灸为上,一日二日,十灸十活;三日四日,六七活;五六日,三四活;过七日,则不可灸矣。若有十数头作一处生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头上,聚艾于蒜饼上烧之,亦能活也。若背上初发赤肿,一片中间,有一片黄粟米头子,便用独头蒜切去两头,取中间半寸浓薄,正安于疮上,却用艾于蒜上灸十四壮,多至四十九壮。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上一节:桂附丸

下一节:瘰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