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证治 - 卷之十五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卷之十五 - 瘰证治

作者:陈言 朝代:宋 阅读数:13人阅读

   夫九漏形疹皆瘰 ,于项腋之间,发作寒热,其根在脏腑。《千金》所叙,虽名九漏,《别录》方证,其名更多。野狼漏根于肝,得之忧怒;鼠漏根于胃,得之食鼠毒;蝼蛄漏根于大肠,得之食果;蜂漏根于脾,得之饮流水有蜂毒;蚍蜉漏根于肾,得之食中有蚍蜉毒;蛴螬漏根于心,得之喜怒哭泣;浮蛆漏根于胆,得之思虑;瘰 漏根于肾,得之新沐发;转脉漏根在小肠,得之惊卧失枕。此等因证,文义不明,未知所始。若以理例较之,怒根在肝,鼠毒在胃,食瓜果在大肠,蜂水在脾,姑且通俗易晓。如转脉因惊,根当在胆,却云在小肠;浮蛆因思虑,根当在脾,却云在胆;瘰 因沐发,亦不当在肾,名义不通,似难考据。

   又况哭泣得蛴螬之名,思虑则浮蛆之名,此尤不可晓也。其外更有风漏、冷漏、蝎漏、蚁漏、蜣螂漏、蚯蚓漏、虾蟆漏等,名状不一,谅皆出于土俗随象命名耳,难以考据。治之法,观其未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从本引末,可使衰去,针之灸之,敷之角之,从其所因,宣通本脏,皆有成法。《千金》又有决死生,反其目,视其中,有赤脉从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二脉,二岁死;三脉,三岁死,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虽有是说,验之病者,少有是证,亦难考据。此往往是三阳传诸阴经方有之,若本脏发,未必有是,学人知之。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上一节:痈疽灸法

下一节:必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