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中 - 卷第五十九 - 圣济总录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圣济总录

《圣济总录》- 卷第五十九 - 消中

作者:由政府组织编写 朝代:宋·徽宗 阅读数:18人阅读

   论曰病消中者,不渴而多溲,一名内消。以邪热熏烁五脏。然后外及肌肉形体也。得之年少饵石。房室太甚。真气耗惫。石气孤立。结于肾则实。肾实则消水浆。故不渴而小便利多。不得润养五脏。使所食之物。皆消为小便。治宜滋肾水养津液。则瘥。

   治初得消中。食已如饥。手足烦热。背膊疼闷。小便白浊。天门冬丸方天门冬(去心焙二两半) 鸡内金(三具微炙) 桑螵蛸(十枚炙) 土瓜根(干者) 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 熟干地黄(焙) 栝蒌根 知母(焙) 泽泻(锉) 鹿茸(去皮毛酒浸炙)五味子 赤石脂(各一两半) 牡蛎( 二两) 苦参(一两)上一十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粟米饮下。

   治内消。所食物皆作小便。兼治强中。荠 汤方荠 大豆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 磁石(捣如米粒) 葛根(锉) 石膏(碎) 黄芩(去黑心) 栝蒌根 甘草(炙锉) 知母(焙各二两)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夜一。

   治消中。饮食无度,小便日夜频数,转加羸瘦。水银丸方水银(一两) 银箔(二百片与水银共研) 铁粉(别研) 牡蛎( 各三两) 栝蒌根麦门冬(去心焙) 黄芩(去黑心) 苦参 黄连(去须) 栀子仁(各二两)上一十味。捣罗七味为末,与别研三味和匀。用枣肉研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煎芦根汤下,日二夜一。

   治消中脾胃热极,消谷引食。化为小便。黄芩汤方黄芩(去黑心) 麦门冬(去心焙) 栝蒌根 栀子仁 石膏(碎) 淡竹叶(各一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消中。小便数。黄连丸方黄连(去须五两) 栝蒌根 白龙骨碎 苦参 牡蛎粉 山茱萸 土瓜根(切) 葳蕤(各三两)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大麦饮下,日三夜一。

   治消中、小便数。铅丹散方铅丹(研) 胡粉(各半两) 栝蒌根 泽泻 石膏(碎) 赤石脂 白石脂 甘草(炙锉各二上八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日三夜一。

   治内消。肌肤羸瘦,或转筋。小便利甚。栝蒌散方栝蒌根 黄连(去须) 防己锉 铅丹研各一两半上四味。捣罗三味为散,与铅丹和匀。每服二钱匕,用醋半合沸汤半盏调下。日二夜一治消中。黄柏丸方黄柏(去粗皮二两) 黄连(去须半斤)上二味。捣罗为末。用酥拌和。捣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浆水下。

   治消中。食已即饥。手足烦热。背膊疼闷。小便稠浊。牡蛎丸方牡蛎( 研) 赤石脂(研) 栝蒌根 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各一两) 黄连(去须)土瓜根(锉) 黄芩(去黑心) 知母(焙) 泽泻 天门冬(去心焙) 鹿茸(去皮毛酒浸炙)五味子桑螵蛸(麸炒各三分) 熟干地黄(焙一两半)上一十四味。捣罗十二味为末。与别研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陈粟米饮下。日三夜一。

   治凡消渴变为消中者,饮食到胃。实时消化,小便多而色白。所食多而不觉饱者。猪肚黄连丸方猪肚(一枚洗去脂膜不切破) 黄连(去须捣罗为末五两)上二味,以大麻子仁二合烂研。以水四升调,如杏酪汁。煮猪肚候烂。取出入黄连末在内。密缝肚口,蒸令极烂。乘热细切。和黄连末,以木臼捣之。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曝干,每服三十丸。温水下,不拘时。

   治消中虚极。小便无度。肉苁蓉丸方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二两) 泽泻 熟干地黄(焙) 五味子 巴戟天(去心) 地骨皮人参 栝蒌根 韭子(炒) 甘草(炙锉) 牡丹皮(各一两) 桑螵蛸(炙三十枚) 赤石脂(研)磁石( 醋淬二七遍研龙骨) 禹余粮( 醋淬二七遍研各一两半)上一十六味,捣研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牛乳汁下。

   治消渴消中久不瘥。知母丸方知母(焙)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犀角(镑) 铅霜 鸡 (炙) 土瓜根(各半两)白茯苓(去黑皮) 黄连(去须各三分) 金箔(二十片)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煎人参汤下。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圣济总录

上一节:消渴后成痈疽

下一节:消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