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伤寒干呕诸方 - 卷第十一 - 太平圣惠方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方》- 卷第十一 - 治伤寒干呕诸方

作者:王怀隐、陈昭遇等 朝代:宋·淳化三年 阅读数:21人阅读

   夫伤寒干呕者。此为热气在脾胃也。或发汗解后。胃中不和。尚有蓄热。热气上熏。则心下痞结。故干呕也。

   

   治伤寒。干呕烦热。不纳饮食。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一两锉)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白术(一两) 黄(三分去白瓤焙)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频服。

   

   治伤寒。干呕烦闷。小便不利。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半两锉) 芦根(一两锉) 陈橘皮(一分汤浸去白瓤焙) 人参(半两去芦头)葛根(半两锉) 麦门冬〔半(一)两去心〕上件药。捣筛为散。以水三大盏。煎至二盏。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五服。

   

   治伤寒干呕。不纳饮食。心神虚烦。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人参(半两去芦头) 葛根(半两锉) 麦门冬(三分去心) 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二(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往来寒热。胸胁气满。干呕。宜服枇杷叶散方。

   枇杷叶〔三两(分)拭去毛炙微黄〕 前胡(二两半去芦头) 赤茯苓(二两) 桂心(三分)犀角屑(一两) 槟榔(一两) 桑根白皮(三分锉) 赤芍药(一两半) 芦根(三分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干呕烦乱。不下饮食。宜服藿香散方。

   藿香(一分) 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桑木耳(一分) 葛根〔一(半)两锉〕 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人参(半两去芦头)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干呕不止。心胸烦躁。四肢热。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两半去苗) 黄芩(三分) 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枳壳(两去芦头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干呕不止。宜服竹茹饮子方。

   竹茹(半两) 半夏(一分汤洗七遍去滑)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陈橘皮(一分汤浸去白瓤焙) 紫苏茎叶(一分)上件药。细锉。都以水二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一盏。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

   

   治伤寒。干呕。烦渴不止。宜服枇杷叶散方。

   枇杷叶(三分拭去毛炙微黄) 麦门冬(三分去心) 葛根(三分锉) 人参(三分去芦头)赤茯苓(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后。烦热干呕。宜服竹茹散方。

   竹茹(半两)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人参(半两去芦头) 麦门冬(半两去心)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芦根(半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干呕不止散方。

   茅根(三两锉) 陈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 桂心(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干呕。不下食。宜服芦根饮子方。

   芦根(三两) 竹茹(三两) 陈橘皮(三两汤浸去白瓤焙)上件药。细锉。拌令匀。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入粳米五十粒。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治伤寒干呕。心膈烦满方。

   木通(二两) 芦根(二两) 陈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上件药。细锉。拌令匀。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入粳米五十粒。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中医书籍:太平圣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