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消渴口舌干燥诸方 - 卷第五十三 - 太平圣惠方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方》- 卷第五十三 - 治消渴口舌干燥诸方

作者:王怀隐、陈昭遇等 朝代:宋·淳化三年 阅读数:21人阅读

   夫消渴之病。常饮水而小便少也。若因虚而生热者。则津液少。故渴也。是以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于口。怒气在内。乘于心脾。津液枯竭。故令口舌干燥也。

   

   治消渴。口舌焦干。心神烦热。麦门冬散方。

   麦门冬(一两去心) 地骨皮(三分) 栝蒌根(三分) 人参(半两去芦头) 芦根(一两锉)黄(三分锉)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黄芩(三分) 茅根(一两锉) 石膏(三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竹茹半分。小麦半合。

   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消渴。口舌干燥。烦热。人参散方。

   人参(三分去芦头)地骨皮(一两) 赤茯苓(三分) 麦门冬(二两去心)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芦根(二两锉) 葛根(三分锉) 黄 (三分锉) 川升麻(一两) 黄芩(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淡竹叶二十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消渴。口舌干燥。精神恍惚。烦躁不安。地骨皮散方。

   地骨皮(一两) 茯神(三分) 栝蒌根(一两) 黄连(一两去须) 石膏(二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麦门冬(一两去心) 黄芩(一两) 远志(三分去心)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治消渴。止虚烦。除口舌干燥。宜服此方。

   麦门冬(一两去心) 人参(半两去芦头) 黄 (三分锉) 赤茯苓(三分)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葛根(半两锉) 枇杷叶(三分拭去毛炙微黄)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淡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消渴。口舌干燥。烦热。不能饮食。宜服黄连散方。

   黄连(二两去须) 葛根(二两锉) 麦门冬(一两去心) 枇杷叶(一两拭去毛炙微黄)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淡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消渴。口舌干燥。烦热狂乱。麦门冬丸方。

   麦门冬(三两去心焙) 栝蒌根(三分) 知母(三分) 黄芩(三分)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连(一两去须) 铁粉(一两半细研)上件药。捣罗为末。入铁粉。研令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

   以清粥饮下二十丸。

   

   治消渴。口舌干燥。烦热。心神如狂。犀角丸方。

   犀角屑(三分) 铅霜(半两细研) 麦门冬(二两去心焙) 铁粉(一两细研)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两) 玄参(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煎竹叶汤下二十丸。

   

   治消渴。口舌干燥。骨节烦热方。

   地骨皮(一两) 小麦(半两) 生麦门冬(一两去心)上件药。细锉和匀。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治消渴。心神烦躁。口干舌涩。天竹黄散方。

   天竹黄(一两细研) 黄连(半两去须) 栀子仁(半两)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马牙硝(半两细研) 甘草〔一两(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令匀。每于食后。煎竹叶水调下二钱。

   

   治消渴。口舌干燥。烦热。宜服此方。

   羊髓(二合)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白蜜(二合)上件药。先以水一大盏。煮甘草至七分。去滓。后下髓蜜。更煎五七沸。每于食后。温服一合。

   

   治消渴。口舌干燥。骨节烦热方。

   生芭蕉根。捣绞取汁。时饮一二合。

   

中医书籍:太平圣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