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格论治 - 卷之三 - 类证治裁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类证治裁

《类证治裁》- 卷之三 - 关格论治

作者:林佩琴 朝代:清 阅读数:14人阅读

   下不得出为关,二便俱闭也。上不得入为格,水浆吐逆也。下关上格,中焦气不升降。乃阴阳离绝之危候。

   景岳以此为阳亢阴竭,元海无根。症见粒米不能下咽,渴饮茶汤,少顷即吐,复饮复吐,热药入口随出,冷药过时亦出,大小便俱阻。关无出之由,格无入之理,急症难从缓治。《内经》以阴气太盛,则阳不能荣,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弗能荣,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因是症气逆于上,津涸于下,与噎膈反胃同,而势较骤,最忌燥热劫阴,法宜甘润滋液,生脉散加甜杏仁、玉竹等。

   或甘酸化阴。参、麦、阿胶、地黄、白芍、乌梅、牛膝等。如脉洪大者先降火,山栀、犀角、竹茹、黄连等。

   沉滑者先豁痰,大半夏汤。兼虚弦者先和阴,甘露饮去茵陈、黄芩。喘满者先降逆,降气汤去桂。阳结者先通痞,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液虚者主通润,一阴煎。真阴素亏者滋化源,大营煎。气血两不足者填虚损,大补元煎。尝治一老人,吐欲死,便不通,上格下关,用参、苓、归、芍、山药、牛膝、麦冬、百合等。吐止,用炒粳米汤,浓煨三阴煎调理,便通获愈,可以审所治矣。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类证治裁

上一节:翻胃脉案

下一节:关格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