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骨疽 - 卷十二发无定处上 - 外科心法要诀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科心法要诀

《外科心法要诀》- 卷十二发无定处上 - 多骨疽

作者:吴谦等 朝代:清 阅读数:16人阅读

   多骨疽由肾虚源,疮久肿溃复受寒,落草患此胎元结,名为骨胀治一般。

   【注】此证一名剩骨,一名朽骨,无论老少,皆有生者,多在腮 牙床、眼胞颏下手足、腿膊等处,有因肾虚之人,生疮久溃,肿硬不退,口不收敛,外被寒邪袭入,与脓毒凝结,借人之气血化成多骨者;又有初生落草,身肉之中,按之有如脆骨,由胎元受之精血交错而致,迨其人长大后,必于脆骨所生之处,突然发肿生疽,及溃破后,多骨脱出,其口方收。有多骨出之不休者,名曰骨胀,难愈。以上二因,治法皆同,俱宜隔附子饼艾灸,以宣寒凝,令骨速脱。盖骨属肾,遇寒则凝,故从热治也。若朽骨内含,或出臭脓,或出涎泡,宜撒黄灵药,陀僧膏盖贴,令朽骨出尽,其口始易敛也,肾虚微寒者,服六味地黄丸;虚而寒甚者,桂附地黄丸常服可愈。由胎元结成者,禀赋身虚,不可强取多骨,候自破则取之。

    多骨疽图p04-34a233.bmp

   附子饼灸法

   (贝首卷灸法)

   黄灵药 陀僧膏

   (俱见溃疡门)

   六味地黄丸

   (见面部雀斑)

   桂附地黄丸

   (见面部颊疡)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外科心法要诀

上一节:瘿瘤

下一节: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