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毒诸疮 - 外科大小合参卷十九 - 冯氏锦囊秘录 - 中医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冯氏锦囊秘录

《冯氏锦囊秘录》- 外科大小合参卷十九 - 胎毒诸疮

作者:冯楚瞻 朝代:清代 阅读数:12人阅读

   后天诸毒易辨,先天所中难明,轻则发而为疮也。起似风瘾,渐成细瘰,一作搔痒,即湿而流片如癣,自头遍体,上下随感而发,其疮有虫,故名虫胞,谓从胞胎而来也。总是湿火相乘,血热毒盛,腠理愈开,淫毒益炽,痒为气虚,楚属血虚,其症属腑,旋久,而气血而虚,则因热而起,又因热乘虚而内攻矣。治宜托里解毒为上,然愈时而结聚于项者,六阳诸毒上冲,火毒炎上之征也。若初起便发于项者,胎毒壅盛上参阳位也。如发稀面有白屑,至久不愈者,即名秃疮。亦有年长而患脑疳,白秃不生发者,盖足少阴肾其华在发,因疳热血气损少,不能荣发耳。有收在四肢者,是日久脾虚,湿毒感袭也。其惊疮者,惊本无物,因蹉其血气,在脏为积,在腑流溢皮肤,而为疮也。练银疮者,眉间生疮,是肺热也。风疮者,亦发遍身,其形甚小,俗呼为疥也。

   虫窠疮者,窠内有虫。如细虮子是也。诸疮治法,若痛痒不可忍者,及性急面黑而血热者,宜苦寒,如芩连苦参之类。体胖之人,宜祛风燥湿清火为主。如久病之后,湿蒸外达者,但事补托切勿多浴涂遏,致毒内攻,然诸疮虽属心火,常用寒凉但热则行,寒则凝,凝则毒反滞而难痊,故莫如透肌解毒和血养阴,则风火息而燥痒除,且气血充固,诸毒不能为患矣。若痘疹之后生疮者,余毒未尽也。亦宜化毒和血。若疮前发惊,与夫疮后发惊者,皆因疮而致也。并宜理疮为主,至于一切胎毒,俱宜凉血清热解毒,发散于外,切勿轻从外治,以致热毒内攻卒成不救,小儿脏腑娇嫩。易入难出耳。若至疮色焦枯,肚腹青黑者,生疮而无脓汁者,或遍体皆疮毒、发于肋或在少腹或在顶门肿起者,并皆不治。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yg1147@outlook.com

中医书籍:冯氏锦囊秘录

上一节:夏枯草膏

下一节:疗毒汤